對話兵馬俑:古老文明揚中外
“‘他’已經2000多歲了,但盔甲和頭發上的細節依然清晰可見!”站在一尊陶俑前,英國游客塔米拉不禁驚嘆。今年5月,她到中國旅游,秦始皇帝陵兵馬俑是重要一站。
兵馬俑的發現,讓這片土地從山野鄉村變為世界聞名的旅游景區。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6億人次國內外游客前來一睹“大秦雄風”。其中,2023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超過1100萬人次,創建館以來年觀眾數量最高紀錄。
這里也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先后接待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200余人次。
作為“文化使者”,兵馬俑不斷走出國門,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向國際社會展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如今,兵馬俑已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等49個國家和地區展出,舉辦了277次展覽,深受外國觀眾喜愛。1976年,秦兵馬俑首次出國展出地是日本。2022年,兵馬俑再次到日本展出,為期一年的“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展覽,吸引了超過40萬名日本民眾。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上展出的秦始皇兵馬俑(2020年1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與此同時,國際間學術交流與合作持續加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牽手”德國、比利時、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的研究機構及國內多所高校,多年來不斷探索未知、解答謎題,在土遺址保護、陶質文物修復技術優化、秦時期手工業生產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研究成果也不斷轉化應用在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中。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周萍說:“在合作中,不僅要共同開發適用于文物保護實際的技術體系,還要共同培養從事文物科技保護的青年人才。文化遺產屬于歷史,更屬于未來。”
這是2024年9月3日拍攝的“青銅之冠”銅車馬。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今年5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就木質遺存與土遺址保護開展科學研究,合作開展巴黎圣母院修復和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保護工作。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學的蓬勃發展,推動了以兵馬俑等珍貴文物為代表的秦陵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李崗說,“我們置身于考古工作的黃金時代,探尋中華文明基因密碼、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是新時代考古工作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