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湖:主客共享,美美與共
晨練的人們在西湖邊打太極拳(2020年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早上六點半的西湖邊,跑步、跳舞、打太極的人們踏著晨光而來;也有人手捧一杯龍井,沉浸在茶香荷韻中。
近年來,杭州堅持申遺時提出的“還湖于民”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占的“六不承諾”,從個體保護到社會參與,“人民西湖”的理念貫穿始終。
在西湖景區,公園、文化遺址等公共場所多配有向公眾開放的平價餐飲、茶座等。“現在,我們老百姓去西湖邊就像去自家后花園一樣自在。”72歲的“老杭州”劉文英說。
龍井村的茶農在采摘西湖龍井“明前茶”(2023年3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走進位于景區核心的龍井村,白墻黛瓦,茶樹蔥蘢,一派田園風光。“以前這里房屋破舊、管線亂架,到處臟亂差。”杭州市西湖街道南山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高淵說,經過多年環境整治提升,這些“景中村”舊貌換新顏。嘗到發展紅利的村民變身為西湖“守護者”,主動保護當地的風景和文化資源。
“原住民本身也是西湖文化景觀的構成要素。他們與管理者和諧相處,共同擔負著遺產保護的責任,這是很難得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樸素賢曾在杭州考察時說。
游客在杭州西湖邊觀賞盛開的櫻花(2021年3月25日攝)。新華社發(龍巍 攝)
西湖的“人氣”,還來自于每年超3000萬人次的中外游客。“西湖一鍵智慧游”、十秒入園、線上導覽平臺……通過數字化改革,游客感受到“智慧”西湖的魅力與便利。用手機打開“西湖一鍵智慧游”,不僅能全覽“西湖十景”風貌,還能通過實景手繪地圖,實現一鍵導航、一鍵導覽、一鍵導游。
游客在杭州西湖景區游覽(2024年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熙攘人群中,活躍著一群紅色身影。他們在假日旅游服務、西湖山林管護、西湖環境保護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十余年來,西湖邊建起了6座微笑亭,聚集了1萬余名“紅馬甲”志愿者。主客共享的西湖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近世界遺產,也喚起人們共同守護這汪碧水的拳拳之心。
“曾經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地標,如今更是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的家園。”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孫國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