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證明確古城布局
三星堆遺址首次發現的手工業作坊以及新發現的建筑基址的分布、朝向等,明確了三星堆古城的布局。結合之前發現的祭祀區、宮殿區等的排布,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城的城市規劃盡收眼底。
這是2024年3月23日拍攝的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發掘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許丹陽介紹,新發現建筑的營造方式很豐富,15個橢圓形的磉墩,填埋紅燒土碎塊,有的混入大量小顆的瑪瑙籽料,共同構成柱洞式大型建筑的基礎。考古工作者可以從這些僅存的遺跡判斷建筑的大小、方位、朝向,也可以了解當時的人們是怎么建造房屋的。
“建筑的面積大約150至200平方米,雖然比之前發現的三星堆青關山宮殿要小,但也不是普通民居,應為高等級人群使用的建筑。”許丹陽說。
這是2022年12月18日拍攝的三星堆遺址發掘區出土的瑪瑙籽料。新華社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同時,高等級建筑基址和玉石器作坊朝向、坑內文物的擺放方位等,都和之前發現的8個祭祀坑、青關山宮殿,乃至整個三星堆古城的朝向等完全一致,呈西北—東南走向。
“這一切應不是巧合,似是古人有意為之。此次確認了三星堆古城水門、城門、道路,之前已經確認了四面城墻的位置,加上穿城而過的古老馬牧河,通過考古學家持續不斷的工作,三星堆古城的構造已經初步浮現在世人眼前。”孫華說。
若從空中俯瞰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古城,會發現城邑北依沱江的支流鴨子河,悠悠的馬牧河從城內蜿蜒而過,將三星堆古城劃分為南、北二城,北邊有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南邊有祭祀區,東、西分別有水門,四面寬厚的城墻拱衛著都城,多座城門和出入城門的道路將都城與周邊聯系起來。
孫華告訴記者,三星堆考古過去比較重視年代研究,對橫向空間的關注往往不夠。這次一個很重要的新發現,就是深化了對三星堆古城空間布局的研究。
“對三星堆古城布局規劃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表明數千年前的三星堆先民在觀天文察地理、營造城市方面的智慧和能力,也顯現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孫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