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系列活動開幕式上,開幕影片《解密》主創團隊與觀眾互動交流。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新華社成都8月3日電(記者童芳、王鵬、董小紅)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系列活動2日晚在四川成都拉開序幕,眾多精心制作的中國電影亮相這個有“觀眾獎”之稱的影展,以愈發自信的步伐向世界展現中國電影的風骨,講述中國故事,彰顯文化深度與獨特魅力。
根據此前公布的提名名單,《萬里歸途》《長安三萬里》《志愿軍:雄兵出擊》《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第二十條》等五部電影獲影片獎提名,爭奪本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
這五部影片既有謳歌人民英雄的主旋律作品,也有貼近觀眾、具有思想深度的現實題材影片,還有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之作,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成績,深得觀眾共鳴。
創辦于1962年的大眾電影百花獎,因為主要反映廣大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和喜好,也被稱為中國電影界的“觀眾獎”,其最大特色是貼近現實和普通人的文化需求。
8月2日,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系列活動開幕式上的童聲合唱《送你一朵小紅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當天在百花獎開幕論壇上表示,近十年來,中國電影產量、觀影人次穩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票房市場之一。“中國電影穩步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名副其實成為世界電影大國。”
盛唐的恢弘氣象、唐詩的深邃意境、詩人的交往故事……2023年暑期檔,《長安三萬里》獲得觀眾廣泛贊譽,收獲超17億元的票房成績,位列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二位;《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深入挖掘封神故事所蘊含的價值觀,取得超22億元票房佳績。
中國電影市場也在全球占據突出位置。2023年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前25位電影中,有6部中國國產電影,另有1部中美合拍的電影。
“國產影片票房成績亮眼,折射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推動電影創作者和觀眾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說。
重點檔期影片口碑提升、票房數據亮眼、類型日益豐富,電影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電影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中國電影創作潛力巨大、電影市場積極向好,在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的同時,也彰顯了文化自信。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鄧光輝認為,近十年來,中國電影已經進入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提升轉變的新階段。新主流電影引領時代潮流,科幻電影創作取得重大突破,動畫電影實現全年齡段觀眾覆蓋,現實主義作品思想深度進一步深化。
尹鴻認為,表達向上、向善、向前、向美的現實主題電影藝術水平和審美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已成為中國電影創作潮流。同時,中國電影在各個類型、各個形態、各個題材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長安三萬里》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都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富有時代感的視聽語言,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之間的連接點,展現中華文明獨特魅力。
導演烏爾善在百花開幕論壇上說,神話史詩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中有商周青銅器美學、元明水陸畫和宋人山水的美學元素,并且加入了古代文學、禮儀、鼓樂、中國舞、中國古代樂器等傳統文化元素。從2023年公映至今,這部電影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海外多個國家上映,成為打動海外觀眾的熱門電影。
“中國傳統文化是電影創作者的底氣,我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歌頌者,用電影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在大銀幕展示中華美學,讓沉淀在我們中華民族基因當中的文化自信重新活躍起來,讓年輕觀眾以國潮為美,讓世界看到我們中華之美。”烏爾善說。
在開幕式現場,一場特殊的觀影禮讓觀眾深受感動,也讓百花獎的“觀眾獎”屬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成都的無障礙電影解說員引領觀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被邀請戴上眼罩,閉上眼睛來“觀看”電影《流浪地球》。
隨后,視障小朋友范淼走上舞臺,為主播送上了一束親手制作的折紙百合花。她動情地說:“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長相,但你們的聲音就是最好的見證。你們就像天使一樣,讓我們感受到電影的美好和世界的絢麗。”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在現場宣布:他將制作《流浪地球》的無障礙版本,讓視障觀眾也能享受到這部佳作。
本屆百花獎系列活動由中國文聯、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各獎項歸屬將在4日晚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