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出品方供圖
“滴滴滴”的電波聲,把觀眾帶回上海解放前的至暗時刻。李俠和蘭芬挽手警惕地走進石庫門弄堂。搖曳的旗袍、黑暗中的舞蹈、漫天的“摩斯密碼雨”,戰爭與愛情、極致之美與震撼之力互相交織,扣人心弦。
這是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展現的一幕幕場景。
1937年,李白(舞劇中的李俠原型)到上海負責黨的秘密電臺工作。他與革命愛人裘慧英(舞劇中的蘭芬原型)長期潛伏,戰斗在“上海——延安”的空中通訊線上。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不幸被捕,1949年5月7日被殺害,時年39歲。20天后,上海宣告解放。
這個真實的故事數度被改編成藝術作品。1958年,由王蘋執導、孫道臨主演的同名電影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團創排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由韓真、周莉亞任總編導,王佳俊、朱潔靜主演,獲得極大成功,迄今已演出600多場。今年6月,上海歌舞團攜手尚世影業推出同名舞劇電影,由原班舞蹈演員出演,見證紅色經典IP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從舞臺到銀幕
影片總導演、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鄭大圣第一次看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便很驚訝,因為想不到舞劇可以將諜戰故事講得如此驚心動魄,而且舞劇語匯體現了許多電影化思維。獲邀執導這部舞劇電影后,他決定將各種電影語言和風格“重組”,拍一部更多姿多彩的電影。
舞劇擅長抒情、寫意,電影則以具象、寫實為特點。影片導演、總制片人崔軼認為,將這部舞劇搬上大銀幕,需要解決3個難題:如何從記錄舞臺劇的電影轉向舞劇電影?如何將舞臺表演轉向電影表演?如何將古典的舞臺空間轉向現代的影像空間?鄭大圣提出的解決辦法是:用多重空間突破舞臺空間;請專業人士給舞蹈演員上表演輔導課,提高表演技能;以電影美學符號賦予影像現代性,具體而言就是用摩斯密碼貫穿全片。
電影中保留了舞臺表演的主體呈現,尤其是舞劇的一些華彩段落,如群舞《漁光曲》、李俠和蘭芬的雙人舞、李俠被捕前的獨舞等。影片也取景上海車墩影視基地,進駐LED虛擬攝影棚,選取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和排練廳實景,將故事穿插于虛與實之間,打造出新穎的影像風格。
電影主創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這部90分鐘的舞劇電影沒有一句臺詞,所以必須盡可能多地使用視聽語言,發揮光影、鏡頭、音效等的作用,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主創為電影設計了很多細節,比如深夜李俠發完電報,輕輕脫下鞋赤腳進屋,只為不吵醒愛人;主人公訣別擁抱時,彼此用手指在對方肩頭敲出摩斯密碼“我愛你,永遠”……電影特寫鏡頭呈現的這些細微動作,直擊觀眾內心。影片中還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李俠和蘭芬的雙人舞深情纏綿,背景上一朵朵薔薇花漸次綻放,婉約動人;弄堂里“清晨城市醒來”的舞段借鑒歌舞片的拍法,在寫實的街道完成,洋溢著市井氣息;蘭芬夏日獨坐揮扇,背景上畫家蔣兆和創作于上世紀40年代的《流民圖》徐徐展開,表現了舊中國人民的苦難現實……
鄭大圣對王佳俊和朱潔靜的表演贊賞有加,認為他們的表演經受住了鏡頭的考驗,“近景、特寫中,他們豐富的微表情讓觀眾忘掉了他們舞者的身份”。
王佳俊說,從舞劇到電影就像“造夢”,“電影中的實景帶我們穿越回那個時代,感覺自己就是影片中的角色”。朱潔靜表示,原來在舞臺上他們也采用了一些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而拍電影使表演更加“落地”,比如擇菜、織毛衣等,“拍完電影再回到舞臺,觀眾評價我們比之前的狀態更好、更真,實現了一個微妙的跨越”。
成為滬文化代表作
數十年來,從電影到舞臺,又回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故事在上海的上空畫出了一道藝術的螺旋,用持久的生命力銘刻了一首英雄贊歌。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也成為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于一身的上海文化代表作。
觀眾對影片給予如潮的好評:“《漁光曲》跳得太美了!有了電影鏡頭加持,舞蹈超贊!”“低估了紅色題材的好看程度。全程共情共鳴!”“男女主角不僅顏值高,演得也很動人!”“舞臺表演和電影手法相得益彰,風格前衛獨特。”
李白烈士之孫李立立觀影后,對很多片段深有感觸。比如他認為,片中插入的上世紀40年代上海街景黑白紀錄片,為影片增添了真實感。“在這些場景背后,我們仿佛看到解放戰爭進入決戰階段時,李白烈士任務的繁重以及面臨的嚴峻外部環境。他不顧個人安危,盡心盡責地工作,直至英勇犧牲。”在他看來,這部影片是紅色電影中藝術表現手法非常獨特的一部,“觀眾看后會留下很多回味”。
“這是一種全新的電影樣式。”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這部電影打破傳統電影和舞劇之間的界限,實景、舞臺、虛擬場景混合交織,營造多時空交錯的觀影體驗。主創深入挖掘和展現革命戰爭年代先烈的精神面貌和理想信念,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個體情感的細膩刻畫,體現了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一。”
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教授聶偉認為,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上海文藝工作者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上海解放75周年的一封“紅色情書”。與上海比肩的許多國際大都市都有城市獨屬的電影標識,長期以來,上海孜孜以求尋找具備史詩氣質的影像來展現這座城市的氣質、精神與品格,“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