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2日電(記者張武岳、劉博)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上,悠揚的鄂倫春族口弦琴旋律、裁判員和運動員入場時響起的《鄂倫春小唱》,讓這個被稱為北方游獵文化“活化石”的少數民族引人關注。
鄂倫春族民眾參加“喜迎十四冬”扎蘭屯市冬季“村晚”。受訪者供圖
“十四冬”比賽間隙,記者來到距離扎蘭屯賽區一小時車程的南木鄂倫春民族鄉。鄂倫春族大姐白曉琴熱情且開朗,她向記者介紹,鄂倫春族與冰雪運動有著不解之緣。
在鄂倫春民俗博物館中,白曉琴展示了一副鄂倫春族民眾曾經使用的滑雪板。滑雪板為木制,前后端略微向上彎曲,與現代滑雪運動中的滑雪板很相似。“鄂倫春族曾經游獵于大興安嶺的林海之間,每年大雪封山的時候,步行、騎馬和騎馴鹿都不方便。綁上獸皮的滑雪板使用起來更加便利,便于追逐捕獵。”白曉琴說。
鄂倫春民俗博物館中展出的滑雪板。新華社記者 劉博 攝
起源于北歐的冬季兩項,是“十四冬”的比賽項目之一。這種由滑雪和射擊兩種競賽方式結合在一起的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動靜轉換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鄂倫春族人評價一名優秀獵手的標準。
“我們每年會去滑雪場,參加趣味滑雪比賽,讓孩子們腳踩‘復古’滑雪板,感受冰雪運動的樂趣,體會祖先在茫茫雪原之間穿梭打獵的感受。”白曉琴說。
鄂倫春族冬捕景象。受訪者供圖
這個冬天,鄂倫春族人身穿獸皮,頭戴狍角帽,帶著馴鹿出現在哈爾濱街頭,引發廣泛關注,讓這個少數民族被更多人所了解。“我希望讓孩子多了解民族歷史文化,體驗狍角帽等特色服飾,感受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溫暖。”游客張靜說。
得益于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的火熱,南木鄂倫春民族鄉迎來越來越多的游客。“在各方關注和支持下,鄂倫春族的生活條件迎來巨變。與此同時,我們行走于林海之中的勇氣和對各族人民的熱忱始終未變。”白曉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