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觀史記英雄將,誰似云長白馬功”。關公,本名關羽,字云長,漢末三國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關公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公成長于山西南部的解州。廣袤悠遠的河東大地,以深厚的人文底蘊,滋養培育了他忠義仁勇的品格和護國佑民的擔當,并最終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成為一代豪杰。在歷代欽封和藝術呈現中,關公由人而神而圣,佛教稱他為護法伽藍,道教視他為蕩魔天尊,儒家則奉他超凡入圣,功業垂史冊,祀祠遍天下,“黃發稚齒,極海窮邊,靡不崇重”。皇室推重,儒生趨奉,將士誠禱,農家祈求,商界虔敬,行業崇拜,他不但圓融三教,和睦民族,也跨越時空,超邁朝代,博得全民景仰。“關公”是中華民族的形象品牌,國人的道德楷模。關公精神的“忠義仁勇禮智信”,以及由此引發的歷史關聯與現實互動,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產生的深厚根基與重要載體。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動因在于價值相通、內心認同。關公信仰廣泛傳播于海內外華人社會中,依靠這一精神紐帶的維系,中華兒女密切往來,同胞親情更加融洽,自身認同得以實現。關公精神不僅體現著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在民族、社會、國家等共同體層面,也體現著“民族認同,社會文明,國家富強統一”的價值內涵。為進一步促進山西文旅融合,助力山西轉型發展,“天下云長——關公文化展”將于2021年10月29日在山西博物院舉辦。該展立足山西的文物、文化資源,同時匯集河南、甘肅、安徽、重慶5省市9家文博單位收藏的文物精品130余件組,從更宏觀的文化視野展示關公文化及其當代意義。
彩繪關公銅坐像明天啟二年(1622年)長86厘米,寬56厘米,高136厘米現藏于運城市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

關娘娘持笏板銅坐像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長43.5厘米,寬25.5厘米,高96厘米現藏于運城博物館

清彩漆木雕關羽立像清(1644年—1911年)高53厘米,底長66厘米現藏于山西博物院

清仿沈周款關公像軸清(1644年—1911年)縱167.5厘米,橫90厘米現藏于山西博物院

“普濟商民”匾額1931年長320厘米,寬190厘米現藏于運城市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