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館(院)長 殷衛東
橫亙中華,風骨太行。太行山作為中國歷史地理版圖上一個具有豐碑意義的山脈,自1937年八路軍三大主力渡過黃河挺進山西,這八百里太行就成為了民族危難時挺起的中華脊梁。三晉大地飽染紅色基因,更將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延綿在這紅色熱土之上。 作為藝術革命者、工作者長期戰斗、工作和生活的美術重地,太行山為新興木刻藝術的發展,以及之后山西木刻主題的持續深入創作提供了豐沛的資源,同時映射出歷史輝耀和時代的前行。20世紀山西木刻以圖證史,在刀木碰撞下發出歷史之聲,成為熔鑄精神信念的藝術歷史實錄。
太行革命根據地版畫以魯藝木刻工作團為核心,從革命斗爭、群眾生產生活中獲取創作源泉,以思想性、藝術性、革命性、民族性的木刻作品真實記錄了根據地的戰斗風貌,生動反映了根據地軍民的斗爭生活,記載了各戰線奮戰的勝利成果。新中國成立后,山西的本土版畫家們接續新興木刻運動的精神,下啟當代版畫發展,以太行山生活為創作基調,和勞動人民進行密切交流。在民族精神、勞動生活和自然風光中深刻把握,以獨特的地域性創作語言,充分表達時代氣息和人文精神。再現刀筆下太行精神實踐的同時,展現他們的藝術信念和時代奮斗。
太行精神弦歌未止,薪火相傳。這種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根植在太行山的每一寸土地。
本次展覽以“歲月烽煙·崢嶸路”為開篇,將魯藝木刻工作團進入太行山展開藝術創作為起點,展現革命戰爭年代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英勇戰斗精神和民族氣概;“雙手勞動·樣樣有”,以山西土生土長的藝術工作者推動太行山的文化宣傳工作,始終堅持創作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刻畫太行山的建設和人民生活,展現人民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家山處處·美如畫”描繪新時代太行山河新貌、人民生活美好的大美太行新篇章。
歲月烽煙 · 崢嶸路(第一版塊)
雙手勞動 · 樣樣有(第二版塊)
家山處處 · 美如畫(第三版塊)
數字展廳現場圖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銘刻偉大時代之經典,融合傳播精神之價值。美術館也將以此展為啟,持續不斷深入開展本地域的相關藝術梳理和研究工作,特別是針對20世紀山西木刻,積極推動包括典藏捐贈、館藏研究、文獻整理、展覽呈現等專題工作,重點對一些經典之作進行再剖析與多維度解讀,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凸顯價值引領中,將山西木刻研究不斷走向深化,為新時代美術發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千秋作卷,山河為答,繁盛九州里,愿祖國榮光永世,愿吾輩兒女,自強不息,續寫中華大美。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