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振興,更需要對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民俗文化作為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可以推動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現以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為研究對象,結合鄉村振興背景,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析其在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傳承與創新策略,為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在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外來文化不斷沖擊的背景下,鄉村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保護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成了一個重要課題。
民俗文化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加強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可以推動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滿足鄉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作為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鄉村地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傳承價值。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可以充分發揮其在促進鄉村地區經濟發展和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方面的重要作用。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是以“開漳”“圣王”為中心的一種民間信仰,是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瑰寶。“開漳”即北宋年間開漳圣王陳元光率軍平定叛亂,為當地百姓帶來安定生活;“圣王”即開漳圣王林邑護國、平亂護佑、安民護境的歷史功績。在陳元光收復漳州之后,人們為其塑像,尊稱為“開漳圣王”,這也是閩南地區唯一以“開漳”為題材的雕塑,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由此得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祭祀活動、戲曲表演、武術展演和民間信仰等,內容豐富,涵蓋了建筑藝術、園林藝術、雕刻藝術、音樂藝術、戲曲表演等方面的內容,是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瑰寶。
漳州云霄是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起源地。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動是民眾祭祀開漳圣王陳元光的傳統節日風俗。每年農歷正月初八至元宵節期間,各村鎮或村社的民眾都會聚集到本地的圣王廟焚香禮拜陳圣王,并請戲班唱戲,民眾也自發組織表演各種精彩節目助興,之后再抬舉圣王神像巡游,以表達民眾對開漳圣王的尊崇和懷念。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動包括3個環節,分別是巡城、鑒王、走王。
一是巡城。在每年的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這段時間里,各個福社的民眾自發到當地供奉開漳圣王陳元光神像的威惠廟焚香祭拜陳圣王。在祭拜禮儀結束后,民眾抬扛神像出廟,開始沿著各村莊、福社(社區)的每條主路巡游神像。一路上,各種禮炮聲不斷。住在主路邊的民眾早已擺好香案,香案上擺著魚蝦和各種水果、零食等,恭迎圣王鑾駕。當年新婚或添新丁的人家會把圣王神像請至自家香案前,在香案上供獻金棗茶,舉行隆重的跪拜禮,禮儀結束后要請抬神者與鼓樂隊員吃蜜金棗,品烏龍茶。
二是鑒王。在巡城禮畢后,民眾把神像抬到高踞戲臺對面的“王棚”內,“王棚”兩邊環繞著彩旗吉幡,笙歌鼓樂不斷。棚前香案高置,供桌相連,各家各戶都擺上各種供品,堆積如山,俗稱“辦大碗”,各種雕刻精致的工藝品上寫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字樣,表達了民眾祈請圣王護佑平安健康、祈盼生活康莊的美好愿望。
三是走王。“走王”需要扛抬神像,以競技方式進行。不同村社有不同的“走王”方式,有的走田埂,有的趟水路,有的過火堆,有的跑山路,有的只在平地上進行。圣王走過水路,寓意水里魚鮮豐收;走過田路,寓意五谷豐登;走過山路,寓意碩果累累;走過火塘,寓意紅紅火火。不同的路徑代表了開漳先賢們曾經經歷過不同形勢的路段,他們不懼艱難險阻平定“蠻獠嘯亂”,為老百姓帶來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作為閩南地區的一種特有民間信仰,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自宋代開始形成,歷經千百年不斷發展壯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和先進技術,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在閩南地區廣泛分布且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征。
近年來,為推動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發展,漳州市以舉辦首屆開漳圣王巡安文化節為契機,舉辦了“2018漳州開漳圣王巡安文化節”。文化節舉辦期間,人們舉辦了以“四海同春”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有漳臺開漳圣王巡安文藝演出、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展、“千人同根共祭祖靈”祭拜開漳圣王大典、“兩岸神燈同映同舞”閩南燈會、“漳州開漳圣王巡安杯”足球賽等。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具體的傳承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缺乏合理的規劃,發展單一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政府對鄉村建設有了新的規劃與目標,但是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發展缺乏整體規劃,目前主要以祭祀活動為主。
文化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地區都開始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挖掘、保護和傳承。但是一些地區在這方面意識比較淡薄,許多地方仍停留在傳統文化的保護層面,只是簡單地將當地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結合起來,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這就導致一些地方的傳統文化面臨著消亡的風險,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資金投入不足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是一種在當地廣泛傳播和民眾廣泛認同的傳統文化,其傳承與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由于各地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人較少、資金匱乏,一些地方在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時缺乏充足的資金,最終導致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
人才匱乏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是一種具有傳統色彩、歷史底蘊、地方特色以及人民廣泛認同的優秀傳統民俗文化,這就需要專業人才對其進行傳承和創新。但是從當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來看,人們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而且人才匱乏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宣傳方式較為單一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且便捷,導致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方式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從當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宣傳現狀來看,其傳播形式較為單一,以文字和圖片為主,沒有充分利用短視頻、直播等進行宣傳。
總之,政府、社會和個人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力度不足,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創新傳播力度不夠。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策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必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立足于地方實際情況,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資源稟賦,走“文旅結合”的發展之路。當地要將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作為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培育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業,不斷推進當地文化旅游業的繁榮與發展。為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當地應立足于實際情況,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依托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機構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工作,加強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在傳承過程中注重保護傳統技藝、民俗禮儀和社會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文化旅游產業不斷發展;還要不斷創新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在保護好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其中蘊藏的道德力量等人文精神內核。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而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產業興旺的重要支撐。政府在推動鄉村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政府要充分認識鄉村文化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要站在時代前沿,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一總要求,為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政府要把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為其傳承和創新提供政策保障。積極發揮政府在規劃、管理和服務方面的職能,為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再次,政府應從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扶持政策,要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同時在資金投入上要加大力度,為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物質基礎。最后,政府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進行宣傳和推廣。政府可以通過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發布相關信息,同時運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優勢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進行宣傳推廣。網絡傳播渠道可以使更多人了解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相關信息。
加大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力度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而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作為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還能豐富鄉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目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主要靠家庭或師徒傳承,傳承人年齡偏大,傳承方式較為單一,且存在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因此,政府應加大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力度。
一是要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為促進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政府要加強對傳承人的培養和扶持,建立傳承人培訓基地,支持他們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業務水平。
二是要完善激勵機制。為保護好、發展好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在激勵機制方面,政府要對優秀傳承人給予獎勵;同時還應給予傳承人相應的補貼。
三是要制定定期走訪制度。相關部門應定期走訪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身體健康狀況。政府應對身體不便、有困難的傳承人給予幫扶,保障他們的生活質量。
四是要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民間組織的支持有利于促進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
加大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力度
在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政府的支持外,社會和個人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要想加大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力度,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將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與旅游業、文化產業等相結合,共同推動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在旅游開發中,政府要以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為核心,打造出獨特的旅游景點、旅游線路。
二是加大社會參與力度。社會參與包括民眾參與、社會組織參與和企業參與等形式。政府要通過宣傳報道、紀錄片、網絡直播等方式加大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力度,讓更多人了解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增強人們對開漳圣王信仰的認同感;同時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到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創新傳播中來,發揮企業在創新傳播中的作用,從而促進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豐富開漳巡安民俗文化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關部門應積極挖掘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豐富其內容和形式,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到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從而推動鄉村振興。比如,在傳統開漳圣王巡安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活動規模,豐富活動內容,如可以將民俗文化納入當地舉辦的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節中來,每年舉辦一次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活動,借助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還可以將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積極引入具有影響力和特色的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旅游內容,創新旅游形式,從而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質
在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有關部門應深入挖掘其中蘊藏的人文精神內核,并在此基礎上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進一步豐富其內涵,提升文化品質。
第一,深入挖掘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在提升文化品位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其內涵,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例如,進一步凝練愛國愛民、敬宗敬親、見義勇為等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傳統美德,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期的重要內容。
第二,加強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傳統技藝的保護。要注重保護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的傳統技藝,對其進行必要的挖掘和整理,并將其納入相關部門及機構的工作職責之中,通過深入挖掘相關技藝展現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融入傳統禮儀和社會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可以展現傳統技藝、民俗禮儀和社會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內核,還可以促進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例如,可以將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傳統禮儀、社會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地傳統節日和民間習俗之中,進一步豐富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內涵。
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是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不僅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關部門應充分挖掘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將其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助力,使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活力。同時,有關部門和機構還應不斷加強對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推動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為當地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惠。
2021年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校級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SK202106)。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