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高度發達的數字時代,“文化+科技”為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畬族山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卻面臨難以適應多元化需求、口頭傳承存在缺陷、傳承保障體系不完善等現實困境,急需利用數字技術創新傳承路徑,以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畬族山歌是畬族的文化瑰寶,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流傳于浙江等7個省域。2006年,福建寧德畬族山歌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浙江景寧畬族山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浙江泰順畬族山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時代的變遷,生產關系和生產條件也在發生變化,影響著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給畬族山歌的傳承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進程加快,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強對非遺的保護,為畬族山歌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時代機遇。如今,人類社會進入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時代。數字技術與畬族山歌傳承的有機融合是數字時代對畬族山歌傳承提出的新要求,這關系著畬族山歌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立足于數字時代,分析畬族山歌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探索畬族山歌在數字時代的創新性傳承路徑,以期實現畬族山歌的可持續傳承。
數字時代對畬族山歌傳承的新要求
畬族山歌產生于農耕文明時期,是畬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作的口頭文學。數字時代下,文化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畬族山歌的傳承面臨新的挑戰。數字時代最大的特點是真正實現了“個人化”,個人面臨的選擇多元化,個人表達的渠道豐富化。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的興起,為個人提供了更加自由平等的表達渠道;隨著電影、游戲、流行音樂等現代娛樂方式的廣泛流行,人們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數字時代下,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需求同樣發生了改變。大量畬族人民擺脫了山居生活方式和游耕生產方式,走向城市,逐漸接受現代文化和漢族文化。以前,唱山歌是畬族人民排解生活苦悶的唯一娛樂方式,但在各種現代化娛樂方式盛行的數字時代,其已經不能滿足畬族人民的多元化需求。
在數字時代,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需求發生了變化,畬族山歌的傳承也面臨新的挑戰。
傳承人數字素養的提升
在數字時代,各種現代化娛樂方式層出不窮,畬族急需結合數字技術,創新畬族山歌的傳承方式。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創作出新的山歌作品,更新畬族山歌曲庫,如中國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AI音樂創作團隊在2019年前往內蒙古采錄民歌,目前已經有4個AI民歌作品的Demo問世;大數據可以存儲畬族山歌的曲風、歌詞等信息,構建畬族山歌數據庫,保證畬族山歌的共享性和永久性。
傳承人是畬族山歌傳承的主體,決定著畬族山歌傳承的效果。在數字時代,傳承人需要提升自身數字素養,為畬族山歌的傳承助力。所謂數字素養,即“通過數字技術安全適當地獲得、管理、理解、整合、溝通、評價和創造信息的能力”。傳承人應該學習運用數字技術,將數字技術與山歌傳承有機融合,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山歌,增強山歌傳承的時代性和娛樂性,擴大山歌的傳播和傳承范圍,吸引更多的受眾。
傳承方式的數字化、多元化
畬族山歌的傳承主要依靠口頭傳承的形式,但該形式相對單調,要求傳者與受者要有一定的山歌基礎,且這種傳承方式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在數字時代,新型娛樂方式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尤其是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以其低門檻、操作簡單、參與性強等特點迅速占領了市場。在此背景下,非遺傳承人開始入駐抖音、快手平臺,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快手的“非遺竹編老李”以及抖音的“非遺來了”等。面對現代生活方式和新型娛樂方式的沖擊,畬族山歌的傳承更加艱難,這對畬族山歌傳統的傳承方式提出了挑戰。傳統的口頭傳承方式需要革新,只有將數字技術融入傳承方式,才能突破傳統傳承方式的時空限制,擴大傳播范圍,實現畬族山歌傳承的可持續性。
融合數字技術打造畬族山歌文化經濟
目前,很多非遺傳承人都面臨堅守傳承非遺卻無法維系生存的窘境。還有許多畬族人民認為唱山歌收入不高,因此不愿意學習畬族山歌,致使山歌傳承后繼乏人。很多人認為文化和經濟是割裂的,文化滿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而經濟滿足的是人的物質需求。事實上,文化和經濟是統一的,被稱為文化經濟,即“以交易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文化生產,促進文化消費和文化流通,改變社會的財富形成、來源和結構,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和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和文明行為系統。”
打造畬族山歌文化經濟,就是以經濟的方式發展文化,通過文化而獲得財富的增長,實現畬族山歌的有效傳播。離開經濟談文化傳承是不可能的,傳承畬族山歌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經濟的介入,同時良好的經濟效益也能吸引更多人參與畬族山歌的傳承。可以利用數字技術生產畬族山歌文化產品,提供相關文化服務,例如開發畬族山歌文創產品,既能解決山歌傳承人短缺的后顧之憂,又能擴大山歌的傳播范圍,一舉兩得。
數字時代畬族山歌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
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畬族會唱山歌的多為中老年人,大多年輕人對山歌不感興趣。畬族山歌的傳承面臨著一系列現實困境。
畬族山歌與多元化需求的矛盾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闡明了人類需求的五級模型,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畬族山歌是在畬族人民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其可以幫助畬族人民排解苦悶心情、獲取知識與傳遞信息。畬族人民通過唱山歌抒發內心情感,且山歌在大山中是傳遞信息的最好方式,故而對唱山歌也是一種社交方式。進入數字時代,畬族人民從大山走向城市,再加上現代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其更加注重自我需求的滿足。數字時代下,畬族山歌已經無法滿足畬族人民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畬族人民更多的是通過便捷的新媒體平臺進行表達和社交,這也是畬族山歌傳承在數字時代面臨的一大現實困境。
口頭傳承存在不足
畬族人民主要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傳承畬族山歌。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期,口頭傳承的方式可以滿足畬族人民休閑娛樂的需求,是最有效的傳承方式。然而在數字時代,人們逐漸傾向于線上社交,傳統的口頭傳承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口頭傳承的方式還要求傳者和受者處于同一時空,這導致山歌傳承被局限在小范圍內,不容易為公眾所知。單純通過傳者口傳,毫無山歌基礎的受眾可能無法理解山歌的內涵,進而導致其學習山歌的動力不足。過去,口頭傳承是畬族山歌進行傳承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數字時代卻存在明顯不足,這也構成了山歌傳承在數字時代的又一大現實困境。
傳承保障體系不完善
目前,相關部門還沒有頒布專門針對畬族山歌保護與傳承的文件,也沒有出臺畬族山歌數字化傳承的相關政策,這導致畬族山歌在數字時代的傳承無法可依。目前,畬族山歌傳承人老齡化嚴重,但是相關部門卻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數字化傳承體系。此外,大多數非遺傳承人面臨生存壓力。國家雖然出臺了非遺傳承人補助政策,但補助對象多為知名度較高的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這給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帶來了巨大阻力。從總體上看,畬族山歌的傳承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還有待改進。
數字時代畬族山歌傳承的創新路徑
如今,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人類社會進入數字時代,非遺數字化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熱點話題。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世界記憶工程”項目,開啟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之旅。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這一文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明顯的指導作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工作,開辟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積極參與的新局面。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統籌利用文化領域已建或在建數字化工程和數據庫所形成的成果,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等八項重點任務。
數字時代背景下,畬族山歌的傳承面臨現實困境。畬族山歌傳承唯有與數字技術有機結合,才能留有一線生機。本文結合數字時代對畬族山歌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畬族山歌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探索畬族山歌傳承與數字技術深層次融合之路。
加強頂層設計
目前,相關部門還停留在向傳承人撥付傳承補助資金,促進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的階段,并沒有出臺關于畬族山歌數字化傳承的政策,導致畬族山歌的數字化傳承缺乏政策支持。相關部門應該以政策的形式建立山歌數字化傳承體系,創新傳承方式,對傳承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還應加強頂層設計,為畬族山歌數字化傳承提出專門指導意見。
建立畬族山歌數字博物館
畬族山歌是畬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時代變遷和多元文化的沖擊,如今畬族山歌面臨著傳承危機。近年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進程加快。數字博物館就是以數字形態存在的博物館,它是一個以電腦為載體,可以方便地延展到網絡中,不受時間、空間、場地限制的可移動的博物館。搭建畬族山歌數據庫,并收錄畬族山歌曲庫、基本信息、傳承人口述史等資料,可以方便人們更好地學習山歌。建立畬族山歌數字博物館是更好地保存畬族山歌珍貴資料、留住畬族記憶、向公眾展示畬族山歌文化的必然要求。
以受眾需求為導向創新傳承方式
數字時代下,從受眾需求出發,融合數字技術創新傳承方式,可以帶給受眾不一樣的娛樂體驗,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山歌傳承中來。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諸多現代化娛樂方式,其中游戲以沉浸式體驗等特點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筆者在中國知網上以“山歌”“游戲”為關鍵詞進行高級檢索,未找到相關文獻。故本文創新性地提出山歌與游戲相結合的思路,設計一款以山歌為主題的游戲,旨在更好地傳承山歌。“山歌+游戲”是傳統與現代的相互碰撞,可以在迎合受眾需求的同時,更好地傳承山歌。
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機上的App相較于網站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的特點,故而更受人們的青睞。目前國內市場上還沒有一款專門收錄畬族山歌的App。基于此,本文提出打造一款專門收錄畬族山歌的App,不僅可以存儲山歌資源和傳承人信息,山歌傳承人也可以在App上進行對歌。
畬族山歌是畬族寶貴的文化資源,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畬族山歌來源于民眾的生活,反映了民眾生活的變化,其已深深融入畬族的民族基因血脈中。數字時代下,畬族山歌傳承面臨著一系列現實困境,但同時也迎來了新機遇,其煥發出了新生機。本文立足于數字時代,從畬族山歌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入手,探索山歌傳承的創新路徑,以期促進畬族山歌更好地傳承。
湖南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全媒體語境下畬族山歌的傳承困境與策略”(項目編號S202210542098)。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