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廣東省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著力建設文化強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現闡述廣東省文旅融合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分析其在高品質文旅供給、優質IP培育、宣傳推廣、政策創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廣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文旅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廣東省旅游資源豐富,嶺南文化底蘊深厚,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廣東省在優質旅游資源供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廣東省應立足于自身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優勢,在打造品牌、豐富供給、優化服務等方面狠下功夫,大力發展全域旅游,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廣東省取得的發展成效
近年來,廣東省緊抓文旅市場復蘇發展機遇,明確精品立省、改革引領、服務提質、融合增效的工作思路,以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省為目標,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工程,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
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堅持以創新引領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數字賦能、創意驅動,著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打造數字文化引領地、文化創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進一步提升文旅產業實力。第一,持續壯大產業集群。以頭部企業為“鏈長”,配套連接上下游產業,培育產業集群,助力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第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實施數字創意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進一步做優做強數字創意、網絡視聽、線上演播等新業態。2022年,廣東省數字創意產業營業收入5728億元,其中,游戲產業營業收入2115億元,約占全國的4/5。第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文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一批極具競爭力的文化制造“小巨人”“獨角獸”企業相繼涌現。截至2022年,廣東省規模以上文化制造企業4267家,營業收入1.04萬億元,均占全國的1/5,初步實現了由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的飛躍。第四,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廣東省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旅行社紓困發展有關措施的通知》等扶持政策,多措并舉幫助文旅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此外,廣東省還全面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舉辦深圳文博會、廣東旅博會、文旅推介大會、投融資對接會等特色展會,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
深挖資源,激發強勁動能
近年來,廣東省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進“文化+”,通過挖掘文化內涵,激活文旅資源,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相融合,讓“詩和遠方”在廣東省觸手可及,激活廣東省文旅融合“一池春水”。第一,深入挖掘優勢資源。比如,素有“中華恐龍之鄉”美譽的河源市將做大做強“六色”(“古色”人文旅游、“紅色”革命旅游、“綠色”生態旅游、“藍色”湖水旅游、“特色”溫泉旅游、“夜色”休閑旅游)文旅品牌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思路,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聚力打造潮玩恐龍等文旅IP,助力文旅高質量發展。第二,構建融合新生態。廣東省積極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促進文保入游、文博入游、非遺入游,深化智慧旅游發展,推廣“大美廣東”品牌。第三,全面打造文旅精品。廣東省創新性地推出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等歷史文化精品游徑、“粵美鄉村”游等精品線路,其中,有6個城市入選國家文化旅游消費試點城市。2023年第一季度,廣東省旅游總收入1571.7億元,同比增長46.5%。
堅持區域聯動,深化粵港澳文旅交流合作
近年來,廣東省攜手港澳,加強區域文旅發展協同聯動,對標世界一流灣區,努力建設展現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時尚之光的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第一,在城市文旅合作上,共建灣區文旅城市集群,各展其能、同心協力做好文旅發展大文章,繪制“詩和遠方”新畫卷,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第二,在文旅產業發展上,以珠三角為代表,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圈,加強對粵東、粵西、粵北12市的輻射帶動和幫扶支持,共同打造了一批工藝美術、動漫游戲設備及衍生品制造等產業集群,培育了一批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堅持一流標準,全面提升文旅服務水平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落實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加強對旅游景區的質量管理,打造景區優質服務,在以優質文旅產品豐富市場的同時多方合作不斷提升文旅服務水平。第一,加快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廣東省先后圍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攻堅做強工程等重點工作出臺政策文件,全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頂層設計。目前,較為完善的省市縣鎮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經基本形成,文化和旅游平臺以及品牌建設也在不斷加強,廣東省還先后舉辦省群眾藝術花會、勞動者歌唱大賽、粵讀越精彩、公共文化研討會等品牌活動。第二,以示范創建引領提升服務質量。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引領和推動全域文旅服務提質升級。截至2022年9月,廣東省共評定了5批次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并組織開展A級旅游景區復核工作,對服務質量下降的做出取消等級、降低等級和限期整改等處理。
廣東省文旅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看,廣東省文旅雖然走在全國前列,但在高品質文旅供給、優質IP培育、宣傳推廣、政策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急需解決。
在品牌打造和文旅產業發展方面
第一,文旅品牌不夠響亮。景區知名度普遍不高,較張家界、武夷山等知名景區還存在一定差距;在IP打造上有欠缺,亟待挖掘現有旅游資源,打響旅游品牌,帶動文旅產業發展。比如,一些大型主題公園與迪士尼、環球影城等相比,項目自有文化IP不足,游園設計同質化嚴重,現階段能以IP品牌構建體系的主題公園并不多。第二,產業發展不平衡。廣東的超大規模旅游市場有力地推動了文旅產品迭代升級,形成了以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代表的多維業態,但體驗性、場景式、數字化和沉浸式產品較少,具有廣東地方特色的文旅產品少。
在資源挖掘和優質供給方面
第一,資源挖掘不深。廣東省地理區位、自然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濃厚,是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文化聚集地。但與國內其他地區頂尖景區相比,廣東省在資源挖掘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必須在挖掘既有資源上狠下功夫,在觀念上打消對文化產業化、文化旅游產業化的疑慮,摒棄“文化燒錢賠本、不經濟”等思維,以“創新+特色”打開文旅融合發展突破口。第二,精品打造不足。對文旅資源的細節挖掘不深、特色彰顯不突出,難以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基于文旅資源開展的文旅精品活動較少,報道總結多,推介營銷少,導致文旅產品影響力不高。第三,融合力度不夠。由于廣東文旅資源分布不均衡,省內各地文旅發展存在本位主義,大局意識不足,因此省內部分文旅發展低質重復,造成了部分資源浪費,難以提供優質旅游產品。比如,一些大型文旅項目集中在廣州、佛山、東莞、珠海等環灣區城市,而經濟實力偏弱的其他地區則很難享受到同等的發展資源待遇。
在數字賦能和管理服務方面
第一,文旅數字化轉型仍需加強。隨著5G、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不斷發展,廣東省數字文旅產業的規模不斷壯大,但仍需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科技+文旅”“數字+文旅”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引導,不斷激發文旅發展新動能。第二,管理和服務意識有待提高。這主要體現在部分景區配套服務跟不上,餐飲、休憩、娛樂等設施不完善,部分景區未考慮不同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導致部分游客很難長時期逗留或者不愿再次前來。還有一些收門票的景點,由于參觀內容比較少,服務也跟不上,缺乏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創新意識,對游客缺乏有效的疏導和引導,導致游客體驗不佳。
在高端文旅人才方面
當前,文旅融合已成為新的潮流和趨勢,文旅產業被賦予新的內涵,因此傳統文旅人才已經難以滿足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需求。盡管廣東省文旅產業發展處于全國前列,文旅人才培養經驗豐富,但仍存在文旅融合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這也成為制約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一,高端經管人才缺乏。缺乏高端策劃創意人才和經驗豐富的經營管理人才,文化元素的利用水平較低,文旅產品難以高效整合,不利于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二,高端導游人才較少。導游的知識素養決定著游客對每個景點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的了解程度。由于薪酬水平不高,高水平的導游匱乏,因此文化展示效果不佳。第三,數字人才短缺。雖然部分城市在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經驗,但是利用電商直播等方式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還未得到普及。
廣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面對經濟復蘇的發展機遇,廣東省錨定精品立省、改革引領、服務提質、融合增效的工作思路,著力推動文旅融合,為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做出積極貢獻。
塑造品牌形象,優化結構創新發展模式
在群眾文旅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只有打造優質文旅品牌、優化發展路徑,才能培育文旅融合新增長極。第一,加大品牌創建力度。提高創新融合文旅品牌標準,深挖旅游品牌的文化功能和內涵,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上求實效,高水平塑造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品牌形象。第二,優化文旅產業結構。在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上興實業,積極利用“旅游+”和“+旅游”效應,培育壯大文旅市場主體,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嶺南文化,加強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培育文旅融合發展新場景、新模式,推動文旅與科技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創新驅動激活文旅資源。第三,政產研用一體推進。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既需要產學研結合,還需要智庫支撐。2023年5月10日,廣東文旅融合發展研究院揭牌成立,其是一個整合學院科研力量的重要平臺。廣東省要進一步擴大智庫規模、發揮智庫作用,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做出貢獻。
深挖文化資源,全面豐富優質文旅供給
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是實現優勢文旅供給的重要依托。廣東省必須立足于資源稟賦,在特色和品質上做文章。第一,在發揮優勢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和自然環境優勢,用好山海溫泉等資源,進一步完善“空鐵水公”立體交通網絡,以交通之便保障文旅發展之勢。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傳統文化,宣傳好廣府、潮汕、客家文化,講好文化故事,傳播文化,將文化元素通過更多方式融入文旅,使其成為驅動文旅產業發展的精神內核。第二,在精品打造上下功夫。提升現有文旅產品的文化內涵,開發優質新品,打造爆款單品,在文創、展演等方面出實招,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打造精品力作。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打造高質量旅游產品體系,形成優質旅游資源供給。第三,在整合資源上下功夫。統籌推進文旅發展的關鍵是資源共享,因此要進一步整合文旅產業發展要素,建立并完善數據信息平臺,實現文旅資源共享、整治、包裝、建設一體推進。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豐富的文旅資源,行業需求巨大,因此要在充分挖掘省內資源的基礎上,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健全文旅產業區域合作機制,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新高地。
強化數字賦能,改進服務,優化發展環境
第一,促進數字轉型。在“互聯網+”背景下,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文旅發展,為文旅提供技術支持。比如,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對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提高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第二,完善設施建設。深入落實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推動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廣泛舉辦群眾文化賽事,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發展成果。第三,強化市場監管。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優化文旅發展環境,高水平推進文旅領域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強化人才支撐,建設高端文旅人才高地
第一,在育才、引才、留才上下功夫。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提高文旅行業人才專業技能,加強文旅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文旅人才質量。第二,加強政校企行合作聯動。大力支持企業、行業協會、高校等引才聚才,建立創新人才集聚平臺,培養一批實干型、管理型、復合型人才。第三,搭建舞臺,形成集聚效應。聚焦文化藝術、非遺保護等領域,為人才深耕、文旅高質量發展打造更高水平的舞臺。推動人才共享,促進文旅人才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開放共享。第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培養引進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以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