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圖書館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社會價值,在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從歷史背景出發,闡述我國鄉村圖書館的發展之路及其功能和意義,然后對各地鄉村圖書館建設的成功案例進行比較分析與案例推廣,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促進鄉村圖書館的建設,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與發展。
我國鄉村圖書館的發展脈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就已經初見成效,各地鄉村圖書室項目紛紛落地。截至1957年,全國已經建成了18萬個鄉村圖書室。1979年,鄉鎮文化站數量突破2萬大關,到1986年,數量超過5萬。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鄉村圖書館受自身公益性的影響,曾遭遇了短暫的困境,隨后在制度層面作出了調整,最終突破了瓶頸,得以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有關公共文化服務和公共圖書館的相關制度逐漸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下來,為鄉村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截至2021年,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達到3217個,鄉鎮(街道)文化站數量達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有57萬個,農家書屋有58萬個。
我國鄉村圖書館建設的成功案例
鄉村圖書館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陣地,本文研究的三個鄉村圖書館樣本分別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和順鎮的和順圖書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交界河村智慧谷的籬苑書屋及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小洞村的紅色記憶圖書館。這三家鄉村圖書館的設計立意新穎,特色鮮明,是鄉村圖書館建設的經典成功案例,對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和推廣具有重要的示范價值和借鑒意義。
和順圖書館:第一座鄉村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是中國首座鄉村圖書館,其依臥龍山而建,營造出別樣的園林意境,以景觀樓閣彰顯人文魅力。主樓采用懸山式結構,重檐上翹展現出飄逸清麗的曲檻崇樓,自得光線明快;門窗是玻璃材質,采用西式設計,室內寬敞而明亮,為讀者提供了自然舒適的閱讀環境。整個和順圖書館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建筑設計兼具中西之美,實現了文化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籬苑書屋:文旅融合的新范式
“籬苑書屋”坐落于懷柔區交界河村的深山幽谷之中,書屋的設計與鄉村的生產生活相結合,書屋外墻使用洋槐、桑木等十多種樹木的枝干鋪成,這一設計讓這座書屋巧妙地融入了周圍的環境。書籍的排布隨意而易取,讀者可隨心獲取感興趣的書籍。書屋在采光的設計上別具一格,為村民及游客提供了最自然愜意的閱讀體驗。籬苑書屋建成后,不但為村民們閱讀與交流提供了空間,也成了村子新的旅游景點。由于獨特的外觀設計,籬苑書屋先后獲得世界建筑節年度文化建筑類優勝獎、國際可持續社區建筑優勝獎及加拿大建筑師協會設立的首屆森山獎,被評為全球18家最美圖書館之一,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評。
崢嶸記憶圖書館:專題圖書館新篇章
崢嶸記憶圖書館位于贛州市興國縣小洞村,是全國首個專門收集黨史故事的鄉村圖書館。興國縣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范縣、紅軍縣、烈士縣和將軍縣,走出了56位開國將軍,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崢嶸記憶圖書館珍藏著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奮斗故事,是學習黨史的優秀教育資源。圖書館的書籍以“集中造冊、分散借閱”的方式存放于東村鄉的中小學和愛國主義教育機構,為鄉村青少年提供了優質的精神食糧。崢嶸記憶圖書館成立以來,革命先輩的后人及社會知名人士紛紛率先捐書贈言,國家京劇院和中央民族樂團等企事業單位和公益機構也先后積極參與捐書,傾情支援革命老區公共文化資源建設。崢嶸記憶鄉村圖書館不僅是廣大村民的精神寄托,也是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其旨在把講好黨史人物故事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聯系起來,培養更多鄉村人才,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鄉村圖書館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價值和作用
鄉村圖書館是為鄉村居民服務的公益機構,是縣級以下,以鄉鎮政府為出資主體、公益性組織或者個人的捐贈為補充的公益性基層圖書館的統稱,是實現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度的中間環節,是連接縣級公共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的重要紐帶[1]。現階段,鄉村圖書館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在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及打造鄉村產業布局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振興的內生動力和必然要求。
鄉村圖書館是公共文化資源的策源地
農耕文化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人文精神和道德觀念,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結晶,在豐富鄉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文化動力。建設鄉村圖書館也是促進文化傳播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整個鄉村社會的發展發揮著價值導向和示范引領作用。鄉村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保存著大量農業生產方面的書籍,為廣大農民的生產勞動提供了知識支持和技術保障。此外,鄉村圖書館還為村民們進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場所,村民們通過交流互動,分享種植技術及養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提升自身收入水平。目前,互聯網上充斥著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的質量參差不齊,而鄉村居民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造成一些經濟損失,鄉村圖書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高鄉村居民甄別信息的能力。如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路口鎮隆平稻作公園的耕讀書屋就儲備了豐富的閱讀資源,改善了鄉村借書難的狀況,同時開展以“耕讀書屋+隆平精神”主題閱讀為典型的閱讀示范活動,舉辦袁隆平系列圖書閱讀分享會,提高了鄉村居民的信息甄別能力。
鄉村圖書館是鄉風的“凈化劑”
鄉村圖書館一方面可以培養鄉村居民的人文精神,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同時加強鄉村居民對有關政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向鄉村居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鄉村圖書館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鄉村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首先,鄉村圖書館可以根據鄉村振興的目標與當地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豐富館藏資源,同時加強城鄉館際交流,與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合作,實現館藏資源的共享,促進文化資源的有效流動,彌補鄉村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的不足,提高館藏圖書的質量與數量[2]。其次,鄉鎮圖書館可以定期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邀請農業專家或農業技術員到鄉村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活動,以惠農政策、農業知識、農業技能等為切入點,提高鄉村勞動力的種植和養殖技術,提高脫貧群眾的勞動技能,促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圖書館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全方位健全服務保障體系
完善的服務機制是鄉村圖書館開展便民服務的基礎。制度建設關系著鄉村圖書館的生存發展,也是鄉村圖書館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鄉村圖書館本質上是一個公益性機構,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各級財政部門可以根據各級圖書館的實際需求,采取分級分撥的方式,明確各主體的責任,共同承擔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和運營經費,保障鄉村圖書館的正常運營。此外,還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助力鄉村圖書館的發展,免去一些審批環節,加快資金到位的速度。對于部分經濟困難的鄉鎮、自然村,財政部門要加大補助力度和配套資金支持,及時解決資金缺口問題。鄉村圖書館一方面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對鄉村圖書館的建設效果進行評估,評估指標應包括館員的工作表現、能力和態度,以及一些專業的內容,增強鄉村圖書館自查自糾的主動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鄉村圖書館館員的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質,為鄉村圖書館建設提供人才支持。
推進鄉村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
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數字化與農業鄉村現代化的歷史交匯期,鄉村圖書館作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力量。目前,數字化建設已成為鄉村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提高鄉村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應加大對數字技術的應用。鄉村圖書館應該以數字鄉村建設為契機,推進文旅融合,提升鄉村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打造能夠滿足智慧旅游需求的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當地居民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使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惠及每一個群眾。鄉村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提高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意識,聯合市、縣級圖書館,加強數字資源體建設,更好地為鄉村居民提供文化服務。鄉村圖書館可以立足于鄉村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水平,根據鄉村居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有針對性地采購資源,提升鄉村居民的數字素養及文化水平,同時提高農民進入鄉村圖書館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此外,鄉村圖書館還可以借助虛擬業務員等“數字人”技術,打造文化服務新模式。
加強鄉村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
基于鄉村地域文化和自然資源,打造特色文創產品,是推動鄉村文旅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鄉村圖書館作為文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充分發揮自身職能,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開發與當地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打造特色鄉村圖書館,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推動文旅融合、實現圖書館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鄉村圖書館應立足于本地民眾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積極加強農業科普類、鄉村法律法規類、青少年讀物等館藏資源建設,同時基于本地特色產業,打造特色館藏資源體系,并打造專屬數據庫,以更好地整理、保存和收藏地方文獻。此外。還要提升當地民眾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切實形成鄉村地區文化信息綜合保護的體制機制。
鄉村圖書館還可以依托不同村落獨特的自然景觀,收集、整理和開發與地方風景名勝、先賢哲人、歷史文化及鄉風民俗等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宣傳鄉村的特色資源。以皋村村為例,其圖書館專門設置了樟樹林宣傳欄和相關閱讀書目,讓鄉村居民可以輕松獲取相關信息,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又如東莞圖書館茶山分館,其是全國首家鄉鎮一級的茶文化圖書館。該圖書館以茶山悠久的茶文化歷史為依托,打造特色主題分館,館內設有茶文化閱讀區、茶文獻展示區、茶事活動區、茶道體驗區等主題區域,充分彰顯了地域文化色彩。
呼吁社會力量有效參與
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鄉村圖書館的財政補貼和服務供給力度,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贈和提供幫助,促進鄉村圖書館建設。例如,對捐贈書籍的人進行表彰或者提供一些優惠;對參與鄉村圖書館建設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同時,鄉村圖書館還應推進鄉村公共圖書館聯盟網點建設工作,形成網格化服務格局,可以建設以鄉村圖書館為中心,農家書屋為網點,以圖書流動車為補充的三級圖書館服務網絡,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打造統一標識、集中管理、同一平臺、共享資源的特色服務模式,并依托鄉村公共圖書館聯盟探索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化有機結合的路徑,全面提升鄉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促進親子閱讀
鄉村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層陣地,是拓展圖書館服務功能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鄉村孩子文化素質的必然要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鄉村家庭的父母都選擇進城務工,他們的孩子們往往得不到陪伴,加之鄉村地區教育質量不高,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往往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親子共讀不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也是父母與孩子情感的交流。鄉村圖書館作為親子共讀的主陣地,應該將閱讀溫情傳遞到“最后一公里”。鄉村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區鎮村三級公共閱讀服務陣地聯動,打造文化志愿服務團隊,開展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安排科普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等課程,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進而提升鄉村閱讀陣地的影響力,擴大讀者服務的覆蓋面,在鄉村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
鄉村圖書館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力量,也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中堅力量,承擔著文化知識教育、科學技術普及、現代信息傳播等多項職責,是提高鄉村居民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知識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前沿陣地;是提高鄉村居民文化素質,推動我國鄉村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全方位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期,鄉村圖書館應以創新服務方式為己任,深入挖掘民眾服務需求,充分結合地方實際,采用多種舉措助力鄉村圖書館轉型升級,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全部力量。
注釋
[1]鄧玉祥.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圖書館建設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21,34(04):9-13.
[2]鄧銀花.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鄉村圖書館發展路徑研究[J].圖書館,2021(03):21-27.
[3]王雄青.“鄉村圖書館+”融合發展:緣起、模式與實踐路徑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2,42(01):24-28.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