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文化以最為直接的方式呈現出疍民的日常生活場景,是沿海地區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只有設計生產具有文化底蘊的旅游產品,才能使疍家文化的價值得以持久延續,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現認為將非遺技藝融入北部灣區域的疍家文化特色主題設計實踐,將疍家文化、南珠文化、僑民文化等融入旅游產品設計中,將地方特色非遺融入疍家主題建筑和疍民文化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助推疍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另外,將疍家文化融入現代設計中,使疍家文化和沿海旅游產業緊密相連,傳承和發展疍家文化。
疍家傳統民俗對海洋文化發展的影響
疍家文化具有我國東南沿海區域特色,其包括疍家傳統服飾、疍民咸水歌、疍民生產工具、漁民生活用具等具有海洋民俗特色的傳統文化。我國沿海城市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建立國際化旅游城市,打造以海鮮為主的疍家飲食,成為其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消費項目。在傳承疍家文化的基礎上,將現代設計理念和疍家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海洋產品形象應用到疍家特色旅游產業推廣中,打造獨具特色的海洋城市形象,推動疍家文化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
我國疍家文化傳統民間民俗特點
疍民聚居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疍民以漢族人為主,聚居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其服飾也與漢族基本相同,舊時以唐裝為主,如今以時裝為主,具有獨特的海洋文化特征。疍民因常年生活在海上,其傳統服裝多藍天和大海的圖騰紋飾,以藍色為主基調,雕刻有精美紋樣的“銀腰帶”是疍家婦女所佩戴的飾品;既美觀又可以避免風濕。由竹篾竹葉做成的“疍家帽”以編織講究、做工精細為主要特點,傳統疍民有互贈“疍家帽”表達敬意或傳情的習俗。疍家人以海上捕撈為生,他們將大海的饋贈烹調成具有疍家特色的美食。“疍家咸魚煲”是疍家的傳統美食,就是將捕撈的海魚曬制成咸魚干,再搭配肥豬肉呈現疍家飲食的美味,其是開胃下飯的首選,可以滿足常年在海浪中顛簸勞累的疍家人對傳統美食的樸素追求。疍家人講究食材的新鮮天然,不過多使用調味料,保證野生海鮮的原汁原味和新鮮口感。
疍家文化傳統民居的現代化改造
傳統疍民以海為生,漁船就是疍民的家,疍家人世代生死都在漁船上,清雍正以后才得以近水而居,形成有別于陸地的民居習俗。“疍家棚”是疍民傳統居所,以竹木為架,舊船板鋪地,外圍由椰子葉編織而成,茅草覆蓋棚頂。據傳疍家祖先是古百越人,因無法忍受封建王朝壓榨揭竿聚眾,被官兵逐向大海,勒令不準上岸,并要求他們不可與岸上人通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鼓勵疍民上岸居住,或組建漁業合作社,劃分各自區域籌建漁村,逐步安置疍民上岸定居。海鮮主題餐廳是疍家旅游一個重要的飲食場所,也是傳統手工藝人表達藝術審美的空間,游客在就餐過程中感受燈光、文化等藝術語言。疍家民居設計經歷了數次改良,從傳統疍家民居發展到提倡“以人為本、體驗藝術”的現代設計理念,為疍家文旅產業發展帶來無限商機。
疍家文化助推海洋旅游產業發展
以疍家文化為特色的海洋產品設計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現代文旅產品的出現使得疍家人更加注重他們所生產的海洋產品的藝術設計效果,對沿海城市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消費者“綠色環保、體驗消費、藝術品質”的生活需求進行現代化設計,這也對以疍家文化為導向的海洋主題產品設計實施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師通過運用創新思維、文化融合、新型材料、創新服務來滿足消費者對海洋產品的視覺感知和審美體驗需求,形成具有疍家文化特色的創新型海洋產品設計的可操作模式,充分利用疍家文化資源,使海洋產品設計服務于沿海地區文化旅游產業。
疍家特色海洋產業融入現代藝術設計理念
北部灣地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合浦漢墓博物館是以漢代文化為代表的城市景觀,其中珍藏了眾多漢代文物,是譜寫北部灣歷史遺跡的重要研究場所。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成就了我國漢代海上貿易通往國際的紐帶。南珠文化以盛產珍珠而聞名遐邇,古代合浦已擁有較大規模的珍珠交易市場。騎樓老街建筑群是演繹中國近現代中西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殖民文化代表景觀。疍家文化是北海海洋文化的代表。北海僑港是僑民文化的代表,也是經歷過中越文化碰撞與交融的越南后裔的聚集地。客家文化與粵文化反映了中國政治體制對人口流動影響的國內外移民文化歷史。
海洋文化融入沿海特色旅游體驗
北部灣地域文化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當地特色海洋產品設計和制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歷史文化主題、內容和形式。北部灣區域歷史文化內涵成為地方特色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基點,將海上絲綢之路與地方特色非遺文創相結合,可以表現出北部灣地區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時,沿海城市疍家文化旅游產業貫穿游客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為其帶來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體驗。當地文旅部門積極開發與飲食、婚嫁、服飾、生活起居等相關的地域性較強的民俗文化資源,通過為游客講解疍民的歷史文化和還原疍家居住場景,展現疍家文化特色,充分發揮陸海文化交融的重要作用,使北部灣地區文旅產業呈現出獨特的海洋文化特色。
非遺技藝結合現代工藝創新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集文化、技術、情感于一體的綜合性載體。研發具有本土歷史文化特色的非遺產品是體現地域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重要表現手段。在北部灣地區發展向好的形勢下,2010年北海經國務院批復為歷史文化名城;2020年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等,極大地推動了北海市經濟文化建設。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技術,北部灣地區特色非遺技藝制作難度較大,設計師在短時間內無法充分理解和掌握其技藝精髓。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現代產品設計師與當地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合作,即設計師提出設計方案,非遺技藝大師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之間的充分合作,使當地海洋產品達到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
打造沿海地區非遺特色城市名片
北部灣地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色旅游資源,能夠代表地方特色的非遺產品種類繁多,具體分為坭興陶、貝雕、骨角雕、竹編技藝四類,其中欽州坭興陶、北海貝雕和合浦角雕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地非遺產品雖然已經開辟了銷售渠道,但在藝術語言表現上仍有待改善和提升。首先,非遺傳承人通常按照傳統工藝的用途來制作產品,并未結合現代審美進行商品化設計;其次,從提升地方特有產品的品牌效應出發,部分旅游產品雖然進行了簡單的包裝設計,但是沒有經過系統設計和品牌推廣,未能體現地方旅游產品的藝術審美價值和城市品牌形象;最后,部分旅游產品雖然已經具備了基礎設計,但并未引入本土文化元素,無法充分展現非遺產品的魅力。總而言之,沿海旅游城市的非遺文創設計應引入海洋文化元素,進而提升其品牌效應和經濟價值。
現代文旅產品設計融入非遺制作技藝創新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運用傳統非遺技藝和制作工藝是打造當地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徑。融入本土傳統工藝的現代旅游產品設計研發與地方企業需求緊密聯系,使當地傳統非遺技藝與現代藝術設計融合發展。地方非遺產品紋樣選用本土特有的色彩和圖案,注重產品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的通力合作,結合地方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設計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海洋主題系列文化旅游產品。文化的提煉與應用是設計制作與技術創新的前提,因此在文旅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應更加重視疍家文化的特征。通過調研、采風、寫生等多種形式拓展設計師和傳承人的創新思維,形成一種互動的、常態的傳承模式,在疍家文旅產品設計融入當地特色非遺技藝不斷完善和創新。
提取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現代設計
廣西蘊含豐富的傳統工藝資源,其中骨角雕、貝雕、坭興陶、竹編等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非遺產品設計階段,設計師根據設計主題和目標提取傳統工藝中的紋樣元素,繪制包括材質、結構、顏色、圖案和設計初步說明文字的草案的飾品效果圖,選定所要參考的傳統工藝類別,確定產品的制作材質和表現形式,對本土工藝進行改進設計或原創設計。設計師在對文旅產品進行相關設計的過程中,除了產品本身的造型、功能、趣味、色彩、用料等方面的創新以外,賦予文旅產品獨具匠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才是藝術設計的立足根本。地方旅游產品設計結合傳統非遺制作工藝表達本土商品與其他地區同類型產品的地域性和文化差異性,滿足消費者對當地特色歷史文化的精神需求。設計師在進一步完善產品設計的同時,突出傳統工藝美術的制作特點,并結合現代設計的技術和方法,合理應用傳統工藝制作材料進行現代化生產。
傳統工藝美術助力文旅產品創新
文旅產品設計與制作是工藝美術專業作品創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北部灣地區蘊藏豐富的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其中享譽盛名的門類包括北海貝雕、合浦角雕、欽州坭興陶和竹編制作技藝等,采用當地特有的工具材料、工藝手段、圖騰紋樣、天然顏料等元素制作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使地方文旅產品具有本土特色。當地政府對非遺傳承提供了扶持政策,為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融合發展提供了保障。地方特色產品設計是體現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當地旅游產品品牌價值的重要體現。設計師需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對旅游產品包裝、功能、審美等方面的需求,提取設計元素。利用本土工藝美術資源協助解決制作技術、大件產品的處理、特殊材料加工等非遺產品設計生產的現實問題,在繼承傳統非遺技藝的基礎上,促進文旅產品設計制作與傳統民間工藝的融合。
融合傳統工藝形成系列旅游產品
地方旅游產品應該將本士地域文化融入文創設計研發過程中,并依據產品的種類和特點選定參照對象。例如,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是廣西優秀傳統工藝,故而在文旅文創設計研發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傳統竹編工藝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藝開展產品設計實踐。設計師可以依據設計草圖進行實際材料的產品效果圖制作、產品設計制作、產品模型制作、設計成品制作,實現傳統竹編工藝與現代產品設計融合的可實施性。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結合本土文化特色,整理搜集到的當地歷史文化資料,并從中提取紋樣、色彩、圖案、文字等本土特色旅游產品設計所需要的文化元素,理性地抽取產品設計方案中與本土文化相結合的設計元素,進而確定地方旅游產品設計的主題。通過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的通力合作,搭建文旅商品設計與地方企業合作的平臺,打造特色旅游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一體化的資源平臺。
綜上所述,疍家文化以其歷史變遷、地域差異、藝術特色、居住環境、飲食習慣、民俗信仰、語言分布、服飾搭配等文化特色成為國內熱門旅游區域。疍家人具有豐富多彩的海洋民俗和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只有對其進行多方面、多渠道的挖掘,才能全面了解其文化特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購買欲望、消費行為、支付方式和關注方向也發生了改變。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沿海城市推出了多種形式的文旅產品設計方案,疍家文化主題產品設計關注文化傳承、藝術審美、裝飾設計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協調,形成傳統技藝傳承人與現代產品設計師合作的形式。在設計構思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非遺產品的傳承歷史、民族特色、文化積淀和風格特征;其次要了解游客的購物體驗和審美需求,在掌握傳統非遺產品制作技藝的基礎上,進行疍家文化主題產品設計的創新構想。將當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文旅產品設計中,提升地方文旅產業形象和商業價值,助推我國沿海城市旅游業更好地發展。疍家文化主題非遺產品將民俗元素和民族符號運用到文旅產品設計中,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特征,在疍家文化旅游商品中傳達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情懷,簡化傳統民間工藝的設計風格,并將非遺產品與現代實用性產品設計思路相互聯系,推動疍家民俗文化更好地融入當地區域非遺文創產品研發中,提升地方文旅產業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