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數字化服務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可以借助有限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向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和海量信息資源。基層圖書館向所有公眾開放,具有公共文化屬性。基于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公益性和可及性理念,基層圖書館應加強全民覆蓋、公益普惠、城鄉一體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設。為了提升基層圖書館管理能力,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現對基層圖書館在新時代如何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數字技術優勢,成為黨建文化的推動者與傳播者以及公共閱讀服務陣地與場所進行探討,以期在“用數字化賦能服務,用服務助力數字化”的理念下,重新審視圖書館數字化的價值,進一步展現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的強大價值功能。
引言
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不斷融合新技術,實現了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數智化,通過對海量書籍的數據進行整合,突破了以往圖書館資源受地域及空間的局限,將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轉變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服務模式,實現信息共享最大化。基層圖書館的數字化服務是國家構建數字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體現了圖書館的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基層圖書館開展數字化服務的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對于如何開展數字化服務還存在諸多疑問,基層圖書館服務正在通過倡導、宣傳和行動等方式,探索未來的發展道路。
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促進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快速發展。當前,“十四五”規劃為圖書館數字化服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遇,快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提供了完備的技術支撐。基層圖書館應抓住發展良機,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數字技術優勢,重視數字服務的核心環節,拓展服務功能,挖掘數據價值,創新評價機制,實現自身服務的智慧升級[1]。
基層圖書館數字服務的時代背景
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2021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在新時代新征程,數字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因此,基層圖書館應樹立數字理念,與時俱進,在信息化技術的加持下,構建滿足新時代需求的服務模式,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力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建設。
數字時代的數字化服務需求
數字化服務是一種全局理念,不僅指服務觀念的創新,還涉及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不僅關注多樣化資源的統一管理,還關注知識組織層面的多元融合;不僅關注提供的咨詢服務,還強調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服務環境等因素;不僅強調資源的共建共享,還強調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
數字化時代,公民更重視數字化體驗。通過構建沉浸式體驗場景,公民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實現了服務的可視化、定制化。通過提高數字化服務水平,確保公民享受到高效的數字化服務。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服務主要體現在公平普惠、智慧便捷。社會需要各系統共同打造一個數字平臺,保證各數字化要素均衡分布,體現數字化服務在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再分配的過程及結果。數字化時代,全社會參與者應樹立數字理念,強化責任意識,營造人人參與的濃厚社會氛圍。政府出臺能夠確保數字社會高效運行的具有靈活性、調適性、聯動性的相關機制和政策,社會組織自覺承擔提供多樣化、高效性、個性化的數字服務的責任,群眾不斷提升自身數字素養與技能,加快彌合數字鴻溝,實現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數字生活。
數字化時代,公共服務模式從單一化轉向多樣化,公共服務內容從標準化轉向個性化,公共服務領域也由簡單的監控記錄、輔助性服務逐步過渡到消費、生活、醫療、教育等各個領域,形成信息互聯、消費互聯、生產互聯的格局。國家的資源配置重點轉向了更加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數字化服務,建立了能夠覆蓋基礎設施、行業監管、公共服務等多領域多角度的數字化服務體系,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基層圖書館數字化服務面臨的問題
數字化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協議(IP),采用數字交易(Digital Transaction)的形式,最終獲得的相關服務。基層圖書館通過建立數字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包括圖書借閱業務、數字資源查詢、線上線下活動開展、新聞宣傳等多種類型的數字化服務。
當前國內的部分基層圖書館正在適應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變化。圖書館的業務從傳統業務轉向數字業務,從對圖書館館員的直接依賴轉向利用計算機自動處理,從較為粗放的管理、運營模式逐步轉換到標準化、精細化運營。開展數字化服務是基層圖書館承擔“數字中國”建設的責任,回應數據時代的社會變革,滿足群眾對數字化時代的需求的有力舉措,其為圖書館轉型升級開辟了新的路徑。
新時代新征程,基于“用數字化賦能服務,用服務助力數字化”的新理念,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向群眾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因此,基層圖書館可以進一步拓展原有的服務內容,為公民提供數字化服務。
目前基層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圖書館作為服務提供方存在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能力不足、服務設施不全的問題;群眾作為接收方存在接受習慣尚未形成、接受效果差以及參與積極性較差等問題;圖書館與公眾之間存在服務溝通交流不暢等問題。因此,基層圖書館應提高服務水平,不斷培養群眾的閱讀習慣,開展方式多樣、內容新穎、富有地方特色的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數字化服務體系,構建社會、家庭、公眾、圖書館之間的交互平臺,通過服務推進數字化建設,通過教育提升公眾的綜合素質,全面實施“數字中國”戰略。
基層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價值認知
價值認知的新依據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體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從奮斗歷程層面,是“新長征”;從國家實力層面,是要“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從發展能力來看,是要“高水平”;從主要矛盾來看,是要化解“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從建設目標來看,是要實現“偉大中國夢”[2]。
圖書館是滋養民族心靈、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基層圖書館作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和開展文化休閑娛樂活動的重要陣地,需要承擔起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艱巨任務。發展文化事業就是為了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文化成果,讓人民群眾成為文明創建的最大受益者。這些新的思想和方法為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動指南。
新時代主流文化核心價值的載體
數字化時代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兼容性,因此要充分體現主流文化的重要性,突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凝聚人民群眾向善的力量,煥發社會新氣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基層圖書館的公共性決定了其需要借助數字化通過提供專業的服務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積極的方式參與地方文化建設,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引導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推動地方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積極推進地方文化的發展。基層圖書館借助數字化技術,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打破“信息孤島”,增強公共文化空間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系統正常運轉,確保社會秩序有效維護[3]。
基層圖書館數字化的新內涵
新時代黨建文化的推動者和傳播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各地基層圖書館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例如建立“口袋里的圖書館”、“學習書房”、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中心等,傳播黨建文化,推進黨建數字化建設。在黨的建設工作中,基層圖書館利用數字化,實施新模式,采用新載體,培養讀者閱讀愛好習慣,不斷提高讀者理論修養和知識文化水平,使其成為新時代黨建文化的推動者和傳播者。數字技術的更新升級,為跨界融合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創造出了更新穎的內容和形式。基層圖書館要充分發揮空間存儲、內容形式、即時互動等方面的優勢,以數字化方式講好黨的故事,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傳播形式,從而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4]。
公共閱讀服務陣地和場所
在數字化時代,構建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為城市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基層圖書館是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利,促進全民閱讀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是公共閱讀服務的陣地和場所。近年來,基層圖書館的質量和數量均有很大的提升。2012—2021年,基層圖書館由2683個增加到2791個,增長率為104%;藏書總量由34272萬冊增加到66958萬冊,增長率為195%;總流通人次由23800萬人次增加到47333萬人次,增長率為199%;書刊文獻外借次數由18891萬冊次增加到36766萬冊次,增長率為195%;組織各類講座次數由28779次增加到60356次,增長率為210%;舉辦展覽由8534次增加到37588次,增長率為440%;舉辦培訓班由15878個增加到44601個,增長率為281%;電子閱覽室終端數由77297萬個增加到100772萬個,增長率為130%[5]。如下圖所示。
2012—2021年基層公共圖書館情況對比圖(作者自制)
備注:數據來源2013年,2022年統計年鑒
全民閱讀熱度的高漲,離不開基層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基層圖書館作為公共閱讀服務的陣地和場所,應充分發揮對公眾閱讀的推動和引領作用,走在時代前列,滿足人們對閱讀內容和閱讀形式的新需求,不斷適應社會的新變化,努力完善基層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基層圖書館應順應數字化的時代要求,運用大數據采集技術和信息精準推送技術,建設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運用“大數據”強化過程管理,進行資源推送和日常監督,為讀者“畫像”,提供精準化服務,提升公共閱讀服務效能,全力打造“全方位、便捷性、數字化、多功能”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形成“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風氣[6]。
結語
在新時代,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層出不窮,傳統圖書館的管理理念和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知識的需求,急需進行轉型。在“用數字化賦能服務、用服務助力數字化”的理念下,基層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得以完善和改進。對圖書館數字化價值進行闡述,可以展現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的強大價值功能。在數字化時代,我國基層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應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因此,基層圖書館需要積極開展數字化建設,構建數字化平臺,提升圖書館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圖書館影響力,將推進全民閱讀作為豐富民眾精神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全民覆蓋、公益普惠、城鄉一體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設,真正實現公共服務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目標。
注釋
[1]王阮,鄧君,鐘楚依,等.我國口述歷史建設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17):49-57.
[2]夏夢蝶,薛岳,候夢潔.科研院所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探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S1):70-72+84.
[3]閆慧.數字公平實現進程中的外部效應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31(01):3-12..
[4]關爽.政府主導城市數字化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9-08(08).
[5]李江濤.北京市數字社區建設關鍵要素分析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2(16):31-33.
[6]阮光冊,張祎笛.圖書館實施受控數字借閱服務模式的探討[J].圖書館,2023(01):44-50.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