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基于用戶需求對高校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模式展開深入研究。目的是滿足高校圖書館用戶對學術資源的需求。方法是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用戶對資源的實際需求,探討當前高校閱讀推廣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學術閱讀推廣為主,非學術閱讀推廣為輔的觀點,并建立高校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體系。結論是高校圖書館學術閱讀推廣活動要注重活動的專業性、可行性與可持續性,緊密結合用戶需求,分層次逐級開展活動,樹立品牌意識,將自身數字資源優勢與數字平臺相結合,發揮高校圖書館對學校教學與科研的資源保障與服務作用。
從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等相關口號,到2021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的發布[1],“閱讀推廣”的意義已經引起國家各職能部門的重視,相關研究工作也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并開展了大量深入研究。從已發表的相關研究文獻來看,“閱讀推廣”主題已經成為圖書館學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從相關研究文獻內容可知,從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到閱讀推廣理論,研究人員對其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進行了研究。在現有研究中,根據圖書館的不同類型,可以分為“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兩個方向,這兩個研究方向彼此相通,但又有不同。楊新涯等指出當前關于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方面的研究內容,與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區分度不大,學術性特征不明顯,閱讀推廣工作需要進行轉型[2]。劉彩娥認為高校圖書館推廣群體定位不夠準確,重人文而輕科技,缺乏科研因素。閱讀推廣相關文獻中,將“學術”及“科研”資源作為閱讀推廣內容的相關研究較少[3]。高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其用戶需求與服務模式更具深層次化、專業化,推廣內容也應該更側重學術性資源。如何從用戶需求出發,推動高校閱讀推廣的轉型,做好學術資源的閱讀推廣服務,值得研究人員進行深入思考。
本研究認為,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應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兼具“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公益性”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學術性”的雙重特點,重點突出“學術性”,建立學術閱讀推廣新模式。
用戶需求與現存問題
高校圖書館的用戶群體主要由教師與學生組成,其中學生又分為本科生與研究生兩類。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對資源的需求也分為兩類,即學術資源與非學術資源?;诓煌瑢W科專業特點,學術資源與非學術資源的劃分不以人文素養類內容為標準,而是以用戶科研內容與專業課程需求進行劃分,即與科研內容及專業課程需求相關的資源為學術資源,其他資源則為非學術資源。
用戶需求
從用戶的日常行為來看,對于教師而言,科研、教學占據了大部分比例,而興趣所占比例很低。同樣的,對于學生而言,與其他用戶行為相比較,興趣所占比例也非常低。圖1為高校圖書館用戶類型與資源需求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教師與研究生是學術資源需求的主要用戶群,因工作性質與學業性質,他們對學術資源的需求遠高于非學術資源。而本科生因學業性質與研究生不同,其非學術資源需求遠高于學術資源需求。但不論哪一類用戶,都對非學術資源有一定的需求。綜合來看,高校圖書館的用戶群體對非學術資源需求不高,對學術資源需求非常高。
圖1 高校圖書館不同類型用戶資源需求情況(作者自制)
現存問題
閱讀推廣主題缺乏學術性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選用的大多是文化類書籍中的暢銷書籍以及經典閱讀[4]。這類主題活動的受眾較廣,從活動效果上來看,用戶參與度高;從活動實施過程來看,易于操作;同時,由于有較多的案例可以借鑒,因此,除了在活動形式、表現方式與宣傳手段等方面有所不同外,其已經成為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主流。但這些主題更多只是“復制”了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公益性”,難以支持高校的專業教學與科學研究[2],其雖然在提高用戶閱讀量、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偏離了高校圖書館的主旨與定位,缺乏高校圖書館的學術性。
閱讀推廣活動形式不具有可持續性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通常都會在特定時間點進行,在較短時間內完成[5]。即使是一些具備品牌效應的活動,在不同周期選取的主題具有同類性,彼此獨立,不具有持續性[6]。從學術資源角度來看,閱讀推廣活動的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與當前的主流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并不匹配。
閱讀推廣效果與用戶需求結合不緊密
從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來看,由于學術資源閱讀推廣對館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以及受館內人員組織結構限制,圖書館對資源的深層次加工無法滿足用戶需求[7]。由于對用戶需求調研不足,無論是在推廣內容上,還是在推廣形式與時間節點上,都沒有與用戶的實際需求有效結合,導致推廣效果不理想,用戶體驗差。
綜上,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應該更側重“學術性”,深入調研用戶需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支持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資源保障與服務作用。
學術閱讀推廣的服務理念
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閱讀推廣服務,擁有良好的學術資源基礎,但在服務理念上,與非學術閱讀推廣服務仍有區別,并對推廣人員的專業素養有較高的要求。除了注重閱讀推廣資源的學術專業性之外,還要緊密結合用戶需求,設計個性化活動形式與內容,使學術閱讀推廣活動達到最佳效果。
推廣資源、主題以及人員的專業性
充足的學術資源是學術閱讀推廣開展的根本,紙質書籍、數字文獻、圖片、音像資料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資源都是活動開展的基礎,資源的專業性是推廣活動開展的根本保障。根據資源的學科專業進行分類,設計相應的專業內容,以此制定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題。相關推廣人員應具備較高的情報素養,并充分了解所在高校的學科專業特色學術背景。推廣資源、主題與推廣人員的專業性決定了閱讀推廣活動開展的效果。
推廣活動設計的可行性
學術資源的閱讀推廣活動與非學術資源的閱讀推廣活動有著本質區別,不論是活動主題還是開展形式,二者都具有顯著差異。學術資源的閱讀推廣活動受眾范圍小于非學術資源的閱讀推廣活動的受眾范圍,二者對資源的再加工與解讀要求的深度也不同。目前,非學術資源閱讀推廣活動發展比較成熟,可供借鑒的案例較多;而學術資源閱讀推廣活動受各高校學科專業特色限制,個性化鮮明,可參考案例不多,還需要結合用戶需求與推廣資源及人力的實際情況,優化推廣活動的流程,對活動結果進行預評估,以保證推廣活動的順利開展。
推廣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可持續性
學術資源可以按照不同學科專業進行分類,每個研究方向都處于不斷發展的動態模式中。學術資源閱讀推廣活動主題的選擇建立在不同學科發展和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其前有發展歷史可追溯,當下有前沿熱點研究可關注,后有未來發展方向可展望,具有時間特性。學術資源推廣活動的內容與非學術資源推廣不同,其需要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時間的變化,推廣活動的形式應具有連續性,對某一主題的推廣也應該是多次、周期性的,學術資源多來源于期刊文獻,資源的更新較非學術資源更頻繁,因此某一主題的推廣可以通過系列形式深入開展,隨著學術資源的不斷更新進行持續推廣。
學術閱讀推廣體系
與非學術閱讀推廣活動相比,學術閱讀推廣活動在服務理念上,更強調專業性、可行性和可持續性三個原則。高校圖書館開展學術閱讀推廣,要充分考慮到各高校學科專業特色的差異性,深入分析用戶需求,結合圖書館實際的資源與人力情況,建立相應的學術閱讀推廣體系,見圖2。
圖2 高校學術閱讀推廣體系(作者自制)
學術閱讀推廣體系
對學科專業分層級、有主次地開展推廣活動
各高校學科專業特色差異較大,但其在保留特色的基礎上,都在朝著綜合學科方向發展。學術閱讀推廣活動對資源與推廣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有限的推廣人力資源與學術資源無法保證在短期內將推廣活動覆蓋到所有學科專業,因此,需要分層級、有主次地開展推廣活動。從主干學科專業到其他學科專業,由主要研究方向到其他研究方向,由教學活動到科研活動,逐漸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先通過主干學科專業或主要研究方向建立學術閱讀推廣體系,在此基礎上,再延伸至其他學科專業與研究方向。
深入調研用戶需求,根據不同用戶類型制定不同推廣策略
要根據不同用戶類型與不同用戶行為設計閱讀推廣活動。教師用戶的主要行為有教學與科研,其中科研行為對學術資源的需求明顯高于教學行為。對于教師用戶的教學行為,學術閱讀推廣以課程為主題,推廣內容主要是經典教材結合期刊文獻,其中以經典教材為主,這一類的學術資源更新頻率低,活動內容主要是追溯經典理論與基礎知識,主題較為固定。對于教師用戶的科研行為,學術閱讀推廣可將項目主題作為活動主題,推廣內容主要是期刊文獻結合經典教材,其中以期刊文獻為主,這一類的學術資源更新頻率高,活動內容主要是緊跟當前的熱點與前沿研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更適合以系列的形式開展推廣工作。本科生用戶行為主要是課程,與教師用戶的教學行為相對應。因此可以根據各高校制定的培養計劃與課程設置安排,針對專業課程,結合教師用戶的教學行為開展相應的閱讀推廣工作。研究生用戶行為以科研為主,課程行為為輔,分別與教師用戶的科研與教學行為相對應,培養目標和要求與本科生區別較大,因此需要針對其培養目標,在不同階段開展相應的閱讀推廣工作。
增加用戶黏性,形成品牌效應
保證學術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不僅要在活動初期充分調研用戶需求,更要不斷收集用戶反饋,完善改進閱讀推廣活動方案。建立與用戶間暢通的溝通渠道與平臺,增加用戶黏性,以便更好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在初期建立良好的口碑,樹立專業的學術閱讀推廣形象,形成品牌效應,滿足用戶對服務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戶在閱讀推廣活動中的主動性,使其自覺配合學術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促使用戶自發成為學術閱讀推廣活動的代言人。這不僅有利于學術閱讀推廣活動順利開展,同時還有效彌補了圖書館推廣活動人力資源的不足。
利用數字科技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學術閱讀推廣活動主題的用戶規模不同,廣大用戶的不同學術資源需求與圖書館有限的推廣活動人力資源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要彌補這一差距,必須充分利用數字科技信息手段,提高推廣人員的工作效率。在圖書館資源配置比例中,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占比逐年增加,豐富的數字資源有利于圖書館開展線上閱讀推廣活動。利用數據庫及其他數字平臺,結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數字資源進行二次加工與推送。
高校圖書館肩負為用戶提供科研與教學資源保障與服務的重任,因此,閱讀推廣工作應以學術閱讀推廣為主,非學術閱讀推廣為輔,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用戶行為,設計閱讀推廣活動,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提升服務能力,有效助力高校學科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關于印發《中國圖書館學會“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09-09)[2023-01-27].https://www.lsc.org.cn/cns/contents/1299/15358.html.
[2] 楊新涯,尹偉宏,王瑩.論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轉型[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17):58-63.
[3] 劉彩娥.國內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幾個誤區[J].圖書館,2014(03):111-112+123.
[4] 吳高,韋楠華.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03):47-51.
[5] 王洪波.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困境與突圍[J].圖書館學刊,2014,36(05):69-71.
[6] 許天才,楊新涯,王寧,等.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多元化趨勢研究——以首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大賽為案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02):82-86.
[7] 王洪華.國外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及啟示[J].圖書館學刊,2014,36(08):137-140.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