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作為我國的文化事業機構,以“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為宗旨,采取豐富的文藝形式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行宣傳,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夯實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也在有序推進,各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如火如荼。文化館要發揮先導以及服務群眾的主陣地作用,為廣大群眾提供大量優質的文化服務,為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文化館與文化志愿服務的關系
文化志愿服務隊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補充力量。如今,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身影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及各階層,并成為文化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更是文化館發揮社會職能作用的有力保障,在繁榮基層文化,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化館所開展的文化志愿服務工作與文化館職能的發揮和地方文化事業的整體發展緊密相關,既體現了戰略全局性,又關系到地方群眾與文化館之間的關系。文化館要積極開展溝通、協調服務等工作,給予文化志愿者大力支持。文化館深入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文化館的職能與作用。而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對文化館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彌補文化館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
文化館是公益性的文化事業機構,其責任與使命就是大力推進地方文化事業發展,為當地群眾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服務。文化館要想有效發揮職能,必須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支撐,如此才能讓群眾參與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獲得豐富的文化體驗,滿足群眾的需求。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文化館的人手有限,人力資源也較為匱乏,因此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常常遭遇瓶頸。一方面,大部分文化館人力資源長期匱乏;另一方面,文化館的主要工作是面向群眾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覆蓋面廣,需要大量人員參與其中,延續的周期也比較長,如果人手不足的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文化志愿服務能夠補充文化館人力資源的不足,通過廣泛吸納文化志愿者補充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對人才隊伍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和作用。
提升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是圍繞文化館的功能與職責而展開的,涉及面廣泛,日常工作的推進更需統籌兼顧,瞄準細節,事無巨細。而在文化館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文化志愿者發揮著先鋒作用,為深入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文化館通過合理招募有專長、綜合素質高的文化志愿者,引導其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不斷完善文化館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效提升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而志愿服務活動的無償性特點尤為突出,在文化館的組織下,文化志愿者切實落地落實各類文化服務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使得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切實得到推進及發展。
加強文化館與社會群眾之間的緊密聯系
文化館立足于市縣基層,其功能和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及服務。為了突出文化館的這一主體文化角色定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增強與公眾的互動。這一過程中,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主導性地位得到了突顯。因此,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文化志愿者作為群眾代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方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與此同時,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有效推進能夠吸引當地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增強與文化館的聯系,不斷擴大文化館的影響力,為當地文化事業繁榮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因此,志愿服務活動在文化館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在加強當地群眾與文化館緊密聯系方面的作用也更為顯著。
文化館深入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的思路
完善志愿服務工作管理體系,提升志愿服務人員素質
當前基層公共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體系不健全,管理舉措不恰當,管理理念不明晰等。而這些問題綜合反映出文化館在構建群眾文化志愿隊伍以及不斷提高志愿服務工作質量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有的文化館認為志愿服務工作并不重要,因此對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建設和日常管理不夠重視,出現問題時也未能及時加以糾正,導致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質量較低。
此外,由于志愿者招募以及審查上缺乏一定的標準,導所招募的志愿者的素質與文化館的工作需求不相適應。這些問題不利于文化館自身形象的建構,也不利于文化館工作的推進與發展。為此,文化館應以現實需求作為立足點,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管理體系,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創新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管理模式。
同時,還需要制定招募標準,適度提高“門檻”,嚴格招募和審查,選拔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專業技能,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員,建設志愿服務隊伍。基于文化館這一主陣地,建立地方文化志愿者的培訓基地,將每年所招募的文化志愿者組織起來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整體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素質。建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加強對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管理,注重志愿服務隊伍的建設。通過常態化的培訓,不斷增強人力資源管理動能,凸顯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價值,使其切實發揮功能與作用,同時促進文化館主體作用的發揮,為其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支持以及保障。
政策給予資金支持,為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館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在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中,當地政府、財政部門應對志愿服務工作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從物力、財力、人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為文化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不斷推進文化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政府部門也要切實保障文化館志愿服務人員的權益,確保志愿者能夠主動參與到文化館的各類活動中,發揮志愿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群眾,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助推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
比如,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文化志愿服務發展的專項資金,為文化館志愿服務提供一定的財力支持;或者引進社會力量,鼓勵企業、社團對文化館志愿服務團隊進行資助,多渠道獲取服務資金,通過資金的保障穩步推進文化館志愿服務工作開展;還可以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權益保障機制,維護文化志愿者的正當權益。而在活動期間,其也要為文化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條件,如安全、交通、衛生、住宿等方面,通過購買相關的保險或出臺激勵機制,解決文化志愿者的后顧之憂,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可以通過綜合實施策略,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保障以文化館為主體的志愿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文化志愿服務的實踐價值。
文化推廣與志愿服務緊密結合,樹立良好文化形象。
文化館是文化事業建設的主陣地,也是推廣以及發展文化的重要載體。基于我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整體背景以及總體需求,文化館急需發揮其主導作用、引領作用,提高其競爭力,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服務產品,助推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在文化事業發展中,廣大文化志愿服務者的作用極為突出,其是打通文化志愿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也能有效加強文化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更貼近民心,了解民情。因此,文化志愿者實際上是文化推廣的“踐行者”,能夠推動文化宣傳推廣舉措落實落地。
文化館立足本身職責,對文化志愿服務人員進行廣泛的招募及吸納,并且引入社會公益文化;定期組織開展公益講座、藝術品鑒會等活動,為那些有才藝的文化志愿者搭建展示平臺,使其進行藝術展示及藝術交流分享等。文化館提供免費場地,文化志愿者可以自行組織活動,分享旅游經歷、人生感悟以及閱讀心得、工作體會等,傳遞正能量,提升文化館人氣及地方文化影響力,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館可以開通官網、微博及微信公眾號,設置“文化志愿”專欄,借助融媒體加大對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以及優秀文化志愿者的宣傳,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精神。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來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不斷拓展文化志愿服務領域,打通文化志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塑造文化館良好的整體形象,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志愿服務示范性建設
文化館在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時,應緊隨時代步伐,大膽創新,通過培養文化帶頭人,進一步打造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隊伍。在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選拔懂文化,有特長,并能夠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正能量文化的優秀文化志愿服務人員作為文化領頭人,讓整個志愿服務隊伍具有鮮明的特色。比如,可以將文化館文化志愿隊伍中的業務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中的民間藝人,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文化名人等作為文化領頭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提高群眾的文化藝術素養,進一步助推基層精神文明建設。
將大而泛的文化志愿服務落細落實,立足地域特色,挖掘地域資源優勢,開展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與群眾的需求緊密結合。比如,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書法繪畫人才輩出。當地文化館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整合創作力量,組建由文化館業務骨干作為主力的地方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廣泛招募一些當地的群眾畫家、高校師生,使其積極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通過加強培訓,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志愿服務質量。還可以聘請相關專業畫家,對志愿服務提供一定的專業指導;定期開展培訓,舉辦賽事等各類活動,加強群眾交流探討,提升志愿服務質量。地方文化館也要搭建平臺,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借助豐富多彩的宣傳形式,讓喜愛創作的群眾可以在畫室、村鎮墻面、廊道等進行創作,并收集優秀作品,將其編印成冊進行刊發,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通過創建特色文化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從服務內容、方式、載體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著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務品牌。在相關部門的攜手共創下,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務獎勵制度,通過評比、宣傳、推廣等形式,使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同時,通過創建特色文化志愿服務基地,充分發揮文化志愿服務人才的作用,增強特色文化服務項目的吸引力。圍繞區域特點及實際,建設文化志愿服務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活動。打通文化志愿服務“最后一公里”,將文化志愿服務與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將與鄉村旅游服務緊密結合起來,不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使得群眾及時接收現代價值觀念,進一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志愿服務的均等化及均衡化發展,打破地域界限,共享文化成果,在互通互助下不斷拓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深度與廣度。同時,文化館在組織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時,要做好成果的總結及研究工作,并對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難點等及時進行分析探討,找準對策。并以此為課題,研究深入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有效路徑,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
總之,文化館要通過深入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其文化志愿服務嗎主陣地作用,積極構建高質量的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為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不斷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等,從細節處提升文化志愿服務的質量,使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與人民的需求相契合,推動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彰顯其社會價值。這樣,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才能真正助力文化館職能的發揮,促進地方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良警宇.從“文化志愿服務”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發展、轉型與新探索[J].中國志愿服務研究,2020,1(01):92-107+202.
[2]耿佩君.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與創新[J].參花,2020(09):135.
[3]谷宣萱.淺析文化館基層文化志愿服務——以玉溪市為例[J].民族音樂,2020(02):65-67.
[4]安康市:漢濱區文化館深入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J].百花,2020(02):78.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