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經濟的重要抓手,不僅能夠賦能鄉村振興,還能夠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長白山擁有豐厚的人參文化資源,文創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近年來面臨產品種類單一、實用性弱以及產業鏈缺口等困境。現發揮文化產業的牽頭作用,聯合周邊產業,促進產業革新,緊跟時代步伐,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
在以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歷史文化旅游等有利因素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無論是環境變化還是形勢所迫,都需要將當地特色農業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以推動鄉村單一的經濟模式向多元化的產業鏈閉合模式轉變,助力鄉村振興。長白山鄉村地區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地民眾的需求,也無法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形勢。長白山地區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旅游資源,這為當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天然的資源。在長白山地區引進文創產業助力當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及鄉村振興是當地的現實所需。
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助力長白山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新常態下鄉村單一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所需
鄉村振興成為近年來的熱詞,雖然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在不斷轉型升級,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既不利于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持續推進,又不利于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1]。新常態下,鄉村以農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顯然已經不符合當下經濟發展的趨勢,加快推進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成了新常態下經濟調整的重要環節。
當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行性和必然選擇
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已大幅度占據了消費者視野,社會市場對優質的文創產品抱有一種“饑渴”的狀態,對文創產品有著極高期待。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文化創意產業持續發展,我國政府近年來陸續出臺各項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
市場研究調查表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晚,處于低級階段,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文化產業大趨勢向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快,未來發展潛力大。”[2]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兼具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新興產業應運而生,在國內外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廣闊的市場前景。當前的文創產品無論是在設計、種類、美感、文化內涵上還是實用效能上都有了質的變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讓原有的文創產品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更具地域和民族特色。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引進文化創意產業助力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
在東北地區,人參文創產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類文創商店以“人參”為主題開發的文創產品較少,種類也不夠豐富,文化內涵不足,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利用長白山當地的優質歷史文化資源,將農業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能夠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賦予農業新的文化意義和表達方式。
以永川區黃瓜山村的文創產業發展為例,“文創產業要以鄉村文化資源為抓手,通過挖掘整合文化內容,激活、提煉文化內涵,開發加工成鄉村旅游文化產品,將黃瓜山村的文化資源價值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實現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互動式的可持續發展,形成特色鮮明的旅游產業布局”[3]。因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應結合該行業的發展前景及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
發展鄉村文化創意產業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打造鄉村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將多元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帶動當地農戶積極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與建設、經營與服務、利益分配、監管發展等多個環節,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創收增收,還可以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各方面的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文創產業輻射的范圍廣,將文創產品與周邊企業相結合,構建兼顧文創產業和周邊經濟的營銷模式,形成產業閉環并逐步向外推廣,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商業模式更符合大眾的興趣。在旅游業發達的長白山地區,當地文創企業應為游客提供物美價廉的紀念品等。對于人參文創產品的制作,其制作過程簡易,可以選擇讓中老年人進行手工制作,這不僅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就業崗位,還有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長白山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法律保障問題亟待解決
現階段,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立法體系尚不完善,在文化領域帶有獎助性質的一般法缺失。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以政策性文件為主,且其中管理法規居多。文創產業是新興產業,有著較大的政策不確定性,有些文化創意產業(如影視傳媒產業)還面臨著較嚴格的行政管制,政策的變動會給其帶來較大的風險。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尤其是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較小。由于數字產品的獨特屬性,針對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具有滯后性,其新模式和新問題的出現也對相關立法和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任何產業發展的前期準備都離不開各方的融資,文創產業的前期市場調研與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因此,政府應不斷完善文創產業的融資政策,適當對此類企業進行融資傾斜。
文創產業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存在被抄襲的風險
近幾年,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不斷融合催生了新業態的發展。但傳統文化產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問題,如優質產品數量不足,與其他產業的合作互動不夠活躍,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近年來,我國數字文化企業總體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是卻出現了優質產品數量不足等問題。與一些文創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創產品在設計、科技含量和數字化開發上仍有不足。如果文創產業能夠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與其他產業的合作互動相對活躍,那么其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會有一個質的提升。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會催生新業態的發展,從而促使文創產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在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后,文創產業存在被抄襲的風險。由于文創產業一般企業規模不大,固定資產投入少,生產經營不需要專門的設備或復雜的工藝技術,進入行業的資金門檻較低,所以部分文化創意企業依賴特有的經營模式盈利,而其商業模式一旦被競爭對手模仿,會給原創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甚至導致原創企業破產。
當地人才儲備不足
如果文化創意企業沒有完善的激勵機制,沒有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就無法組建高效率的團隊,員工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會受到打擊,其工作效率也會降低,久而久之會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從而大幅削弱文化創意企業的競爭力。有研究表明:“東北三省通過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生態優化等,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但與此同時,培養難留人亦難,留住人才絞盡腦汁,由于現有創新平臺凝聚人才作用不突出、人才發展環境生態等因素,成熟高端人才外流形勢十分嚴峻[4]。”東北三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增長緩慢,缺少優厚待遇的吸引,高層次人才引進柔性政策不靈活等,導致引才乏力,成熟人才紛紛“出走”,這已經成為影響東北當前經濟持續發展和東北振興戰略貫徹落實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這一問題也影響了長白山文創產業的發展,不利于文創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在文創產業領域,沒有專業的人才對當地資源進行開發整合,其就無法形成獨特的競爭力與資源優勢,也無法帶動當地產業聯合形成閉環。
文創視角下我國鄉村振興的策略探究
從法律層面對文創產業進行激勵性保護
斯特斯·林賽曾經提出,“一個國家能否繁榮,文化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因素,因為文化影響到個人對風險、報償和機會的看法”。不僅如此,近年來,文創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在當前我國的文創產業立法體系中,文創產業領域一般法的缺失導致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的穩定性、長期性、權威性不足。要想實現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國家層面出臺關于文創產業領域的綱領性文件。2019年12月13日,司法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送審稿)》,宗旨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共中央也提出“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聚焦促進什么、怎么促進兩個核心問題,確定在創作生產、文化企業、文化市場等3個關鍵環節發力,在人才、科技、金融財稅等方面予以保障。
明確文創資源差異化特征,構建多層次鄉村文化創意產品結構
我國許多地區盡管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和先天獨特的優勢,但是其并沒有充分發揮出資源優勢的賦能作用,沒有將資源優勢融入鄉村文化資源開發中,也沒有真正發掘資源優勢的文化內涵。長白山地區在發展文創產業的過程中,應明確資源的差異化特征,抓住自身與其他地域的不同之處,利用好獨特資源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的賦能作用。
目前,長白山鄉村旅游產品的設計缺少個性化和創新性,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文化內涵不足。長白山位于中國東北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旅游資源豐富。長白山可以利用當地特有的人參文化和老把頭文化,按照核心產品、常規產品以及周邊產品的結構進行開發創造,打造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特色文化產業,從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
我國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口較大,許多農村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著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因此,農村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積極舉辦文化展覽、藝術節等活動,加大此類活動的宣傳力度,例如通過新媒體等進行推廣,或者與名人等社會影響力大的人進行合作,實現宣傳推廣,以加深民眾對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的印象,吸引民眾廣泛參其中。同時,長白山地區還可以加強與創業平臺的合作,實施各類人才工程,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進行“人才+項目”的聯動,并且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持續推進現代學徒制培養,引進各類專業人才。此外,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
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和防范市場風險
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新產業的興起,即以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為依托形成的新型文化,如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樂、短視頻等。
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做出了創造性貢獻,如數字音頻、數字圖書、數字電影等。
因此,一要加快建設與完善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的基礎性設施。例如,構建長白山文化大數據系統,用于收集和標記傳統文化內容,創作文化創意產品,促進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要利用數字化新技術,不斷擴大優質文化創意產品和文化體驗供給,激發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為優質文化創意產品內容生產聚合廣泛的創作主體,創作高質量的文化創意產品,從而促進文化創造、傳播和接受方式的創新。
三要利用數字化延長文化產業鏈,促進結產業構優化,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打造高文化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統一的產品。文創產業的數字化能夠使其更精準地定位市場,防范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推動長白山地區文創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在以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等有利因素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經濟的重要抓手,不僅能夠賦能鄉村振興,還能夠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鄉村振興。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將文化創意產業融入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對長白山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還可以打造鄉村文化產業鏈,優化長白山地區的人居環境,增強當地村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鄧寶榮.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探討[J].活力,2022(05):130-132.
[2]李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文創產業發展策略分析[J].旅游縱覽,2022(24):176-178.
[3]陳杭旭,楊淑梅.鄉村文創產業開發路徑探究——以永川區黃瓜山村為例[J].西部旅游,2022(07):47-49.
[4]張非非,王瑩,楊思琪,等.“熟”了就走,重引輕育:破解東北人才“焯水”效應[Z/OL].(2022-09-14)[2023-02-20].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200914/1000200033134991599480012141452661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