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宿建筑火熱興起,這一建筑類型不僅考慮了人們的居住需求,還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元素,營造出具有人文關懷的室內外環境,除了讓人們感覺更加溫馨之外,還有助于人們在居住的過程中了解當地文化。與當地自然景觀、文化現象、建筑風格、審美傾向等融合是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措施?,F進一步探討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的原則和策略,從而為設計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建筑提供參考。
現代社會中,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已然踏上了快車道,為人們提供了不斷增長的經濟效益以及新的科學技術產物,讓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新的層次,生活方式也向著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轉變。在這樣的大背景與大環境下,人們會不自覺地忽略傳統文化,這便導致很多傳統文化逐漸走向消亡,使得歷史文脈出現斷裂。民宿建筑蘊含的民族特色,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在當今社會中,民宿也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是傳統民宿建筑十分有限,因此通過設計打造更多既體現傳統又緊貼現代的民宿建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進行民宿設計時需要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形成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案。
地域文化視角下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方向分析
與當地自然景觀融合
現代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要將獨特性作為重要目標,與當地自然景觀融合是一個重要方向。當地自然景觀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可以使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表現出差異性,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在將自然景觀融入民宿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藝術、科學、生活三者的緊密結合,通過不斷協調確定整體設計方案,設計結果首先要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保障人們能夠正常生活。在這一基礎上再考慮提升精神享受,不能盲目拔高,否則會因為基礎不牢導致精神享受受到影響[1]。自然景觀包括山林、河流、田地等,民宿建筑坐落于自然景觀中,設計者要對采光、通風等細節進行全面的設計,讓居住的人既能充分享受自然景觀帶來的純凈的大自然氣息,也能確保應有的生活品質。自然景觀在“人為”干預下會表現出一定的人文特色,這需要設計者進一步發掘,在設計中采取更合理的表現方式。
與當地文化現象融合
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與當地文化現象融合后,可以成為一個幫助游客了解當地人生活趣味的重要平臺。文化現象往往是由多種元素混合形成的,一個文化現象背后往往有多個文化主體,這并不會對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反而能依托其真實可靠性使設計結果更加深入人心,讓人們更愿意選擇和接觸,這樣的民宿建筑也會逐步演變為展現地域風格的重要場所。不同地區的文化、歷史脈絡、人文表現、發展機遇等各有特色,并且在新的時代還會產生新的文化內容,因此文化現象始終處于動態變化中,這就要求設計者始終秉持動態設計的態度,在設計時既要充分調研,更好地使設計方案與當地文化現象融合,還要“留一線”,為以后的動態變化留下空間,確保民宿建筑能適應新時代人們的新要求,使得民宿建筑更好地發揮其功能。
與當地建筑風格融合
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往往不是在一張“白紙”上重新“作畫”,而是會受到原有建筑的影響,設計過程可稱為“第二次”改造設計。追求嶄新是必然的,但考慮到整體風格的呈現效果,就必須做好協調工作,比如民宿建筑周圍的建筑風格、空間特色等是重要的入手點[2]。民俗文化是影響建筑風格的重要因子,在與當地建筑風格進行融合的過程中,表面模仿和追求相似只是淺層的設計,深入的設計需要從剖析當地民俗文化入手,只有這樣才能提煉出當地建筑中的特色元素,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融合和應用。這也是民宿建筑表現出地域性風格的重要基礎。充分挖掘“人”的相關因素至關重要,而“人”是靈動的,不會拘泥于某個框架始終不變。即便建筑思潮發生變化和更迭,但只要緊緊圍繞“人”這個中心點,便能確保建筑風格始終不脫離大框架,始終與當地的人文和自然特色相契合。
與當地審美情趣融合
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也要考慮審美情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何展現空間視覺美感,如何展現地域特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底蘊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設計者對當地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建筑的材料、色彩、空間布局等。不同地區的人們審美情趣不同,比如水邊、江邊地區往往氣候濕潤、氣溫波動較小,人們的性格也會相對溫婉柔和,其會對精細生動、小巧有趣的事物更感興趣。具體到建筑中,體現為建筑體量往往較小,“小門小戶”十分常見,而在建筑內部精巧的器件無處不在,給人以心靈手巧之感。相較而言,我國北方地區由于氣候干燥、四季分明,人們的性格往往更加粗獷豪放,所修建的建筑就較為雄偉,內部器件也是宏大規制。與當地審美情趣融合后的室內外環境更能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對于游客來說更能讓他們充分感受當地的建筑風格和人文氣息。
地域文化視角下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的設計原則
每個地區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因此不同地區的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方案也應該存在一定差異,但從整體來看需要遵守相關的設計原則。
貼合自然
在民宿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民宿所在地區進行全面考察,比如需要充分考慮該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條件、氣候條件及生態環境。此外,還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歷史文化發展以及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等。在對民宿所在地區的環境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解決民宿設計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在設計中凸顯當地的地理環境特色,促使整個民宿環境設計具有地方特色。整體來看,民宿環境設計必須充分貼近自然,體現與自然處諧共處的理念[3]。民宿環境設計并不是完全改造自然環境,而是要在民宿中充分融入自然環境,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在民宿環境設計中凸顯自然特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比如可以將當地的地形、植物以及陽光等自然要素融入設計中,將整個民宿融入大自然中。
延續文脈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更加愿意追求科技感、現代化,在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新技術的運用,但是這種追求容易導致人們忘記歷史。在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中必須充分融入歷史文脈元素,在設計過程中以歷史文脈為基礎,充分融合先輩所遺留的精神財富和精華。在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中,對文脈的延續不僅是對歷史的傳承,同時也是對當地傳統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發揚,這樣可以使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更加具有歷史氣息和文化氣息,更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中原地區進行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時,需要充分尊重當地的歷史文化,將各種木材和石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在建筑空間安排方面也需要以當地傳統建筑形式為基礎,并且要凸顯相應的功能,這樣不僅能夠充分體現當地的歷史文化,還能實現傳統和現代的統一。
展現生活
在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當地傳統文化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傳統文化能夠促使民宿環境更具有文化性、生活性以及傳統性。要在遵循整體性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把握生活和文化因素,充分滿足人們的身心需求。比如在山西地區進行民宿設計時,可以充分融入當地特有的文化和生活因素,使常年漂泊在外的山西人可以在民宿中找到童年的回憶,充分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4]。再比如在河南地區進行民宿設計時,需這樣的要充分展現河南地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其不僅是河南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凝結而成的智慧結晶,也是河南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從食物、家居、建筑、服飾等方面充分展現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使人們能夠通過民宿環境了解河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更好地體驗和享受生活。
地域文化視角下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的設計策略
區位選擇
區位選擇是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的重要環節。該環節會決定室內外環境處于何種景觀中,進而影響設計的最終效果和質量。區位選擇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說,關鍵在于是否與實際情況相契合,比如在貼合自然的原則下,選擇貼近自然景觀的區位是一項重要決策,但同時也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安全性、便捷性。如果某個地區自然景觀開發度較低,常有野獸出沒,此時民宿則不能輕易修建在該自然景觀附近,否則會給居住的人帶來危險。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否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便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如風、光等自然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如何讓它們在民宿建筑中得到充分運用,進而打造出極具自然特色的環境氛圍,讓居住其中的人們緊密接觸自然,在自然風光中享受生活的樂趣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另外,區位選擇要立足長遠,如果民宿建筑會對自然景觀造成破壞,就要慎重考慮和設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才能正式上馬實施。
空間塑造
首先是優化平面布局。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的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會影響設計的質量。傳統民居往往采用“三間搭兩廂”的布局形式,而民宿建筑由于需要承擔更大的居住體量,就要求設計者通過空間布局細分建筑功能,在滿足基本居住功能的基礎上還要具備隱私保護、娛樂享受等功能。在這一要求下,合理打隔間便是一項重要舉措,還要基于實際要求將不同隔間打通,塑造交流程度更高的空間布局,讓居住的人可以更好地交流溝通,同時擁有一個深入了解當地傳統文化的平臺。其次是優化空間結構。在進行建筑空間結構設計時要足夠靈活,形式簡潔是一項重要要求,這有利于后期隨時作出改變和調整。將地域文化融入民宿設計中可以獲得更大的展示空間,不會因為固定規制而限制地域文化的表現??臻g的塑造效果會影響空間的性格,當空間性格與居住者“投緣”時會產生更強的吸引力,反之則會出現排斥現象,而對于設計者來說,要找好定位進行空間塑造,使民宿建筑在實際使用中達到預期的效果。
材料運用
不同材料會給人不同的感覺,而這種感覺還會進一步延伸,成為產生某種聯想的基礎。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中的取材環節要慎重進行,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是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充分了解每種材料的特征才能獲得符合要求的材料,進而設計出令人滿意的建筑。在地域文化視角下,具有地方性的材料應該被優先考慮應用,這樣一方面有利于節約資源,給整個工程帶來便利,另一方面地方性材料更能體現出地方特色,關鍵在于如何對其進行合理使用和加工[5]。此外,材料選取中要注重環保。民宿本就具有生態內涵,在注重環保的前提下引入和使用材料能夠為深化生態內涵作出貢獻,這樣才能使建筑更為統一和諧,不僅可以使建筑本身處于生態環境中延長使用壽命,居住其中的人也能感受到生態之美,使人們雖身處人為建筑中,卻能將自然美景盡收眼底。從技術角度分析,運用材料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入新技術,而不是拘泥于傳統。新技術與傳統文化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只要利用得當,新技術也能為彰顯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色彩表達
色彩是視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現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人們對色彩有著強烈的感知能力,色彩能夠直觀地刺激審美,也能激發人們的情感訴求。具體到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中,做好色彩表達能夠展現建筑的風格,等待合適的時機和適合的居住者充分感受其內涵。色彩表達要做到與周圍環境相融合,塑造協調和諧的建筑環境風格,比如在鄉村民宿建筑中,應選擇較為低調的色彩,這樣能將民宿建筑刻畫成“隱士”,雖隱秘在山林中,但它卻熠熠生輝。色彩表達也要注重藝術設計效果,有的情況要追求統一,有的情況則要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對于設計者來說,只有提升自身的藝術感知素養,才能更好地進行色彩表達,才能使設計出的色彩效果更加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產生心理反應和各種情緒的催化劑。建筑材料本身具有色彩特征,因此規劃色彩表達并不一定要引入新色彩,對原有色彩進行良好的處理和加工也至關重要。
符號重構
建筑符號是長期積淀而成的,是地域建筑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宿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要想體現出地域特色,可就要將建筑符號作為重要的應用內容,但在應用時不能直接照搬和套用,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符號重構。在中原建筑文化中,古城墻是重要的建筑符號,其樣式、紋樣等應該被重點借鑒,而在重構時可將其分解,然后在民宿建筑的關聯部分分別應用,形成遙相呼應之勢,讓人們進入民宿后,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地去體驗和了解民宿的建筑風格,最終形成對民宿的整體印象。這種重構方式更具動態性,將靜態建筑變得“活躍”起來,進而使其擁有更強的生命力,使人們覺得更舒適、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浩.地域文化在鄉鎮人居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2(10):123-125.
[2]戴菲.建筑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徑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2(09):61-63.
[3]鄭海霞.地域文化傳承與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2(08):33-35.
[4]烏日瀚.談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新[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14):137-139.
[5]梁瑞娟.建筑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融合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2(0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