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也帶來了很多新事物和新景象。在這一背景下,文化發展只有走新路,才能更好地傳承與革新。對于戲曲文化而言,提升戲曲文化影響力,塑造戲曲文化品牌,有力保護戲曲文化,提升戲曲文化在群眾中的認同度是對戲曲進行傳承與革新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傳承與革新的重要目標。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在分析自媒體對傳承戲曲文化的優勢的基礎上,提出更適宜的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策略,具體包括人才培養策略、具體業務策略、內涵升華策略、體制構建策略。
關于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一方面是為了挖掘戲曲文化中更多的精華,另一方面則是尋找戲曲傳承與革新的有效途徑,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從實際研究和實踐效果來看,自媒體發展促進了戲曲文化的傳播,提升了其影響力,同時為民間戲曲愛好者提供了創作和表演的機會,讓人們看到了更多與新時代相契合的戲曲內容。但總體而言,在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的過程中,并沒有完全發揮自媒體的優勢,很多方面仍然需要改進與提升。
自媒體發展背景下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的重要意義
拓展戲曲文化的影響力
戲曲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淀,以各式各樣的經典文化素材為題材,形成了很多曲目,有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道德美德,讓人們在欣賞戲曲作品時獲益良多。當今社會的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變得焦慮,往往抱著急功近利的態度去生活和學習,但是戲曲文化內涵深刻,需要細細品味才能了解其精髓,這與人們求快的心理背道而馳,人們也逐漸“拋棄”了戲曲文化,年輕一代中關注戲曲文化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導致戲曲文化傳承出現了斷層現象[1]。自媒體時代為人們廣泛獲取各類信息創造了良好條件,戲曲文化可以借助這一優勢提高自身影響力,通過新的平臺和渠道讓人們欣賞到內容更多樣、形式更豐富的戲曲作品,這種方式更符合年輕人的習慣,讓他們更愿意去欣賞和品味戲曲,另外,通過新的平臺和渠道戲曲作品可以更好地“走出去”,在世界范圍內吸引人們的注意,吸引一些外國“粉絲”。
塑造戲曲文化品牌
品牌建設是文化傳承與革新工作的重要策略,可以很好地提升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實現更好的傳承和革新效果。整體來看,目前形成品牌的戲曲文化有京劇、豫劇、昆曲等戲曲形式,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這些戲曲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程度較低,難以為地區發展作出貢獻,導致品牌建設方面出現“空有名頭卻無實效”的現象。究其原因,傳播環境、資源條件不足是重要因素,比如在戲曲傳播現狀存在受眾匱乏的問題,即便一些知名的戲曲作品也只能在小范圍內傳播,影響力十分有限。自媒體為戲曲文化傳播提供了突破傳統時空限制的傳播環境,除了能吸引大量受眾外,還能幫創作者獲取豐富且真實的地域文化信息,將其融入戲曲作品中。這將為戲曲文化的品牌塑造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戲曲文化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有力保護戲曲文化
戲曲文化是展現中華民族道德品質與精神氣質的重要窗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保護戲曲文化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但是“保護”要有策略和實施辦法,不能只是空口白話[2]。自媒體能為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提供有力支持,比如自媒體平臺可以成為戲曲文化廣泛傳播的渠道,讓更多人足不出戶便能領略各個地方戲曲作品的魅力,同時人們也能參與到戲曲創新中,在戲曲文化中融入新的元素。保護戲曲文化意義重大,在自媒體助力下,人們逐漸改變傳統想法和態度,成為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的重要支持者和參與者。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與交流更為頻繁,人們接收的信息總量不斷增加,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能夠推動戲曲文化信息占據“頭條”,獲得人們的持續關注,讓傳統戲曲文化根植于心。
提升戲曲文化在群眾中的認同度
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是戲曲文化在新時代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戲曲文化能夠傳承下去的重要保障,而這一切都需要群眾的支持。群眾是基礎,只有走入群眾中,與群眾心靈交匯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與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群眾智慧的“澆灌”下不斷茁壯成長,其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是淳樸的,也是厚重的。隨著對戲曲文化研究的深入,對其精神內涵的感知和理解也會不斷加深,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戲曲文化卻呈現出逐漸遠離群眾的趨勢,反映群眾真實生活與體驗的戲曲作品數量較少,人們在觀看和欣賞戲曲作品時往往會感覺到“出戲”。面對這一現象,僅從改編戲曲內容入手遠遠不夠,還要真正深挖戲曲文化中“令人動容”的內容,并將其傳承下去。自媒體平臺在營造戲曲傳承與革新的良好氛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自覺,對戲曲文化產生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有力支持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
自媒體對戲曲文化的優勢分析
傳播優勢
目前自媒體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廣闊,自媒體平臺也越來越多。在這一背景下,戲曲文化要積極借助自媒體的傳播優勢,促進戲曲文化的傳播,通過多元化的傳播形式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比如通過視頻類戲曲作品將戲曲表演者的唱功和唱法充分呈現出來,將表演者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讓人們能夠全方位、立體化地感知戲曲文化的精妙與精彩[3]。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在傳播速度、受眾范圍等方面均表現出巨大優勢。自媒體時代,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接觸戲曲文化的形式,比如有的人想第一時間獲得戲曲信息,可以通過觀看直播的形式來滿足這一訴求;有的人喜歡默默品味、獨自鑒賞,可以選擇下載保存等時間充裕時再觀看。另外,自媒體還可以吸引更多潛在觀眾參與到戲曲文化的欣賞和品味行列,使戲曲文化的受眾范圍進一步擴大。
時空優勢
過去觀眾欣賞戲曲作品主要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或者到現場進行觀看,而這幾種方式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存在時空限制,比如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等往往有固定的時間,一旦錯過時間就觀看想看的節目;現場觀看更是如此,一定要準時準點到規定地方才能看到。自媒體的出現使戲曲表演突破了時空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戲曲作品,還能反復欣賞和品味。這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安排觀看戲曲的時間和地點,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人們以舒適的心情去欣賞戲曲作品。目前的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十分受歡迎,短視頻內容可以直接呈現戲曲的精華部分,讓人們利用碎片時間欣賞和品味戲曲,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戲曲文化的熏陶。自媒體的時空優勢有利于拉近戲曲文化與人們的距離,為人們觀看和欣賞戲曲作品提供便利。
互動優勢
自媒體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擁有發表自身看法和傳播信息的機會,人們不再是“信息接收者”,還可以成為“信息傳播者”。在自媒體平臺上,人們除了傳播信息、表達自身想法外,還能與其他人進行互動,交流心得體會。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戲曲文化傳播,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有與戲曲表演者進行交流的機會,同時觀看者之間也能交流互動,對某個戲曲作品進行點評[4]。這樣的互動氛圍能為戲曲創新提供支持,讓戲曲創作者從中獲得靈感與創新元素,普通人雖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其模仿活動也會產生很多有利影響,帶動更多人參與到戲曲鑒賞中,形成濃厚的戲曲學習氛圍,推動戲曲文化更廣泛地傳播。故步自封是文化發展的大忌,而自媒體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互動反饋幫助戲曲文化“大浪淘沙”,傳承精華,為戲曲文化的創新提供支持。
成本優勢
文化傳承與革新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持續投入人力和物力。而自媒體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主要表現在其信息的高效傳播可凝聚人力和物力資源,比如很多戲曲大V通過免費宣傳戲曲作品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粉絲,一方面依托粉絲經濟從中獲利,維持戲曲創作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能夠帶動粉絲借力發力,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戲曲作品的廣泛傳播。這樣可以形成良性循環,確保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能夠獲得群眾的切實支持,打破過去戲曲文化傳承一味依靠官方支持的被動局面。目前自媒體平臺上出現了很多戲曲影視、戲曲動漫等類型的作品,這些作品創作成本較低,這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由于創作成本降低,越來越多的團隊開始主動參與到戲曲作品的創作中,戲曲創作團隊的規模不斷擴大。自媒體的成本優勢還能使戲曲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獲得良好效果,一方面表現在戲曲文化通過自媒體平臺能夠讓國際友人知曉和欣賞;另一方面是吸收國際IP,夯實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的素材供應體系。
自媒體發展背景下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的策略
人才培養策略
人才培養要從兩方面入手,分別是技能培養和文化培養。技能培養是以培養具備扎實技能的優秀人才為目標,其中與戲曲相關的各項技能要納入培養體系,唱、練、做、打不能忽視任何一項,這是戲曲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自媒體運營技能也是重要的培養內容,掌握這一技能的人才可以創作不同形式的戲曲作品,傳達給受眾。文化培養策略是以提升人才的文化素養為目標,技能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文化的滋養,戲曲就會喪失活力,文化傳承與革新的意識也難以形成。文化培養策略的實施關鍵在于“走心”,要引導學習者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并能自覺主動地去品味和體驗文化。人才培養并不一定要求一個人同時具備以上兩項技能,而是在培養時盡量做到均衡,為未來組建優秀的自媒體戲曲文化團隊打下基礎。
具體業務策略
依托自媒體優勢促進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是可行的,而要想切實獲得成績,需要在具體業務方面下功夫,下文以戲曲文化自媒體賬號打造和運營管理為例進行說明。首先要學會命名,設置一個與戲曲文化緊密關聯又有深意的賬號名稱,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受眾的興趣,產生興趣后受眾自然會主動關注賬號;其次是做好作品更新管理[5],作品更新要及時,不能無緣無故斷更,這樣容易“掉粉”,但是作品更新不能一味注重數量,還要關注質量。這要求運營者一方面加大戲曲創作力度,做到推陳出新,另一方面要細細甄選,將優秀的、技術含量高的作品呈現給受眾;最后要做好受眾反饋調研分析工作。自媒體平臺為受眾反饋提供了渠道,運營方要端正態度,認真對待受眾的反饋,并根據反饋信息對作品進行調整,使戲曲作品更符合受眾需求。
內涵升華策略
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成為“信息傳播者”,在網上發聲表達意見和想法,講述自己的生活,這為戲曲文化的廣泛傳播與影響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僅僅傳播戲曲文化是不夠的,還要切實發揮戲曲文化在引人向善、營造和諧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貫徹落實內涵升華策略,首先要拉近戲曲文化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作出反映社會生活的相關作品,讓受眾在欣賞戲曲時不僅能接受藝術熏陶,還可以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比如將國家政策方針融入到戲曲作品中,進行巧妙加工,讓普通民眾能更好地了解和認知這些政策,進而理解現實生活中政府單位的做法;其次要增強戲曲作品寓教于樂的性質。自媒體時代下“娛樂性”趨勢更為顯著,人們希望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得更多快樂。將戲曲文化引入自媒體平臺后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欣賞資源,但不能局限于帶給人們快樂,還要注重提升教育引導價值,在留住受眾的同時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機制構建策略
自媒體時代戲曲文化傳承與創新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歸根結底要依托機制的保障,如果不能構建完善的機制,相關工作即使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難以長久進行下去。首先是人才培養機制,從人才引入、培訓、分配到市場調研均要有制度指導和支撐,這樣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也能確保培養出的人才符合市場需求,進而為戲曲文化傳承與革新打造高素質團隊;其次是傳播協同機制。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不是某個群體或個體的事情,需要整個社會的重視和參與,政府、高校、企業等均要作出自己的貢獻,進而形成更強的合力。自媒體可為多方合作交流提供平臺,但要建立協同機制規范指導各方行為,做到“專業人干專業事”,同時保證各方能夠相互幫助,促進戲曲文化的傳承;最后是版權保護機制。自媒體平臺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但并不能成為違法分子的法外之地。這一機制是以保護戲曲版權為目標,規范自媒體平臺運營狀況,讓更多戲曲大家主動參與其中,為戲曲文化的傳承與革新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屹飛.戲曲文化的新媒體傳播與團隊培養[J].四川戲劇,2022(01):159-162.
[2]楊玉.自媒體平臺上的戲曲傳播——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大數據分析[J].東南傳播,2021(08):87-91.
[3]張藝峰.地方傳統戲曲的全媒體傳播策略研究——以臺州亂彈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06):134-138.
[4]鄭嘉惠.新媒體在戲曲傳播方面的比較優勢及其成效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08):314-316.
[5]劉斐.戲曲在“互聯網+”時代的大眾化傳播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