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紅色文化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以及VR數字技術的逐漸興起,全國各地相繼出現許多紅色文化VR體驗館,為紅色文化旅游業帶來了新變化。通過分析VR數字技術目前在紅色文旅業中的發展現狀、意義和必然性,探究二者進一步融合的路徑,為新時代紅色文旅新業態發展提供參考。
VR技術融合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字科技正深刻地影響著當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新的實踐與新的探索不斷碰撞出火花,新業態、新理念、新模式層出不窮。國家紅色旅游潮流逐漸興起,各大“紅色根據地”相繼成為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表現出我國新一代青年追求中國紅色文化的熱忱。為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使紅色文化之旅成為高質量的精神之旅、愛國之旅,各地加大力度打造紅色旅游品牌,逐步融合新媒體推出參與性、互動性極強的紅色文旅VR體驗項目,開創了紅色文旅新業態。但由于VR技術與文旅業融合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其形式很新穎,確實可以吸引眾多體驗者參與其中,但這一融合缺少文化內涵,無法為傳承紅色文化提供充分的信息增量和情感增量。
VR技術融合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現實意義
2021年紅色文化旅游迎來了“高光時刻”,據文化和旅游部報告,“十三五”期間,國內旅游市場中選擇紅色文旅出游人數維持在11%以上。“十四五”以來,國家更是將發展紅色文旅產業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眰鹘y紅色文化旅游項目以講故事、看電影、參觀舊址等形式為主,游客的參與感與互動感不強,對年輕人的教育效果也不佳。數字化時代,紅色文旅事業不斷推陳出新,借助智能視聽技術的創新應用,增加了受眾參與紅色文化體驗的積極性,讓紅色能量、紅色文化傳播得更廣、更快。以紅色資源內容建設為基礎,憑借VR技術的優勢,實現將異地紅色文旅文化相聚于同一個虛擬空間,讓紅色文旅得到無限延展。打破傳統紅色文化傳播時間與空間的壁壘,讓游客從紅色文化中得到滋養,從英雄精神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利用VR技術為紅色文化旅游搭建起多元化視聽架構,以藝術性的語言詮釋紅色之美,讓紅色旅游能被“看得到”,更能被“記得住”。
VR技術融合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必然性
近年來,VR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領域開始應用這一技術,為人們認知世界、感悟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科技體驗。將VR技術與紅色文旅產業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增強紅色文旅產業的吸引力,促進文旅行業的創新與發展。讓紅色文化、紅色英雄走出平面空間,“活生生”地再現于人們的眼前。
(一)發展需要,提升紅色文旅的時代感
隨著科技的不斷賦能和深入,紅色文旅業應開發出更多體驗式、情景式、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這對紅色文旅產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VR技術的應用為紅色文旅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讓紅色文化旅游更加有趣,給參與者帶來了新鮮感,更好地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促進了旅游業的繁榮和發展。通過VR技術,把抽象的概念,晦澀難懂的詞語,遙遠的歷史全部具象化。使“紅色文旅”體驗由“單向輸入”轉向“雙向互動”,由“理論學習”轉向“實踐探索”,由“線下景點”轉向“虛擬空間”。讓參與者沉浸式體驗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到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巨變。為紅色文旅插上科技的翅膀,有效增加了紅色文旅體驗的科技感與時代感。
(二)傳播需要,強化紅色文化的認同感
大眾傳播的最終目的是讓大眾接受傳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能夠抓住大眾的好奇心。VR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身臨其境”,這與傳統宣傳教育中的“情境構建”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將VR技術與紅色文旅相結合,實現一個獨特的講述紅色歷史的VR文旅項目,通過VR設備把人們從現實生活帶回中國紅軍的長征路上,帶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全國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那片希望的田野上,帶回到改革開放新中國的歷史巨變中。將歷史洪潮中偉大抉擇時刻的情景再現于體驗者眼前,使體驗者身臨其境般感受先驅們不畏壓迫、挺身抗爭的精神,以及體會喊出“為了新中國向我開炮”的英雄氣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能夠激發參與者的情感共鳴,增強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真正發揮紅色文旅的教育功能。
(三)大眾需要,增強紅色故事的參與感
發揮紅色文旅的文化傳播功能,打造沉浸式出游體驗,讓參與其中的體驗者邊學邊游、寓教于游。現階段,隨著紅色文旅模式的創新和發展,紅色文旅市場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親子游逐漸加入紅色文旅人群中。為適應受眾年輕化特點,轉變紅色文旅模式,有必要融入科技手段增強體驗者的帶入感和參與感。這是受眾的需求,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借助VR技術對傳統紅色文化宣傳模式進行革新,使單向交流逐漸向雙向甚至多向交流轉換,激發游客了解紅色文化的熱情,增強沉浸感和交互感。在紅色旅游中融入黨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英雄事跡,設定故事情節,發揮VR技術的交互特點,引導游客走進歷史,體驗人物角色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真切感受我黨革命先烈為了給中國尋得一條適合的發展道路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他們不屈不撓、堅持共產主義理想的決心,這是傳統宣講教育無法完成的。
VR技術融合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實施路徑
打造VR紅色旅游品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諸多方面。先進技術可以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觸動心靈的紅色故事可以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創新的制作團隊可以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播力。VR技術與紅色文化旅游相結合是文化旅游產業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文旅相融合的產物,可以讓參與者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這是觀念的改變,也是行業創新的體現。
(一)完善VR紅色文旅的人才培養
人才是文化傳播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所在,完善VR技術人才培養是推進實施VR紅色文旅項目的首要任務。由于國內VR技術人才匱乏,能夠從事研發紅色文旅項目的VR技術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解決VR技術型人才緊缺的問題可以分為兩步走:一是直接與國內外的VR技術團隊合作,結合紅色文旅教育內容,定制VR應用。這樣做的優點是時間短、見效快,缺點是投資高、缺少自己的技術研發隊伍。二是可以啟動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在有培養VR技術人才能力的高校,加大相關人才培養力度,組建自己的VR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努力做到“學有所研、研有所產”,在提升實踐性的同時,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專門研發制作紅色文旅項目的VR技術型人才隊伍。2016年北京理工大學利用自身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科研優勢,組建了一支屬于自己的VR科研團隊,并結合本校思政紅色文化內容,創建VR思政教學平臺,從紅色故事腳本的編寫、虛擬場景的搭建到交互式操作的設定,完全由本校VR團隊獨立完成,不僅大大降低了VR制作成本,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本校教師團隊的科研能力。俗語說:“欲做事,先聚人”,如果能夠打造出一支明政治、懂技術、會創作的綜合型人才隊伍,新時代的紅色文旅事業必定越辦越好。
(二)豐富VR紅色文旅的故事資源
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游發展意義重大。中國人與生俱來有一種“紅色情結”,這種情結能夠引領國人在國家危難之際戮力同心、力挽狂瀾。紅色文化的價值不在于文化的本身,而在于紅色文化對后世的影響,對新時代年輕人精神思想的引領。因此,選好紅色題材、豐富紅色文化內容是使VR技術與紅色文旅項目融合的重要一步。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內涵,VR紅色文旅項目內容可以從紅色文化中的抗戰英雄題材、革命戰爭題材、歷史事件題材等方面入手。深挖紅色文化中所蘊藏的寶貴資源,做好VR腳本設計,通過對事件環境的重塑,打造完美的視覺體驗空間,使參與者與故事角色之間產生互動。也可將參與者角色置身于炮火連天的戰爭中,身臨其境地體驗戰爭的殘酷與激烈,深刻認識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遼寧省北大營營房舊址博物館是見證“九一八事變”和“東北軍打響抗戰第一槍”全過程的歷史遺址,利用VR技術與博物館史料資源的結合,打造北大營歷史VR回顧體驗項目,在虛擬世界中還原歷史、回顧歷史。深植愛國主義情懷,讓紅色文化入心入腦,為新時代紅色文旅產業提供新資源, 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新途徑、新方法。
(三)加強VR紅色文旅的延展建設
縱向延展,校地合作深研“V”模式
“高校是探究思政協同的重要抓手,也是開創文化育人的重要場域”[7],文旅行業與高校攜手,憑借高校先進的科研技術團隊與豐富的文化資源,開創以技術為前提、文化為內涵、資本為保障的合作共贏發展模式。聚焦紅色經典,驅動自主科研力量,協同思政多元融合,構建產業創新生態,轉化成果價值,促進紅色文旅產業健康發展。青島黃海學院與地方政府聯合投資300萬元,面向社會共同建設紅色文化VR交互體驗館,有效推進了信息技術與傳統紅色文化教育實踐的深度融合。茅畬鄉地處黃巖西部,擁有中共黃巖縣委機關舊址、永樂黃邊區山卡革命紀念室、革命老媽媽故居陳列館等系列教育基地。臺州科技職業學院以“VR+紅色教育”思想為主導,全方位助力黃巖打造“掌上紅色文旅教育基地”。實現“文化小課堂”和“社會大講堂”緊密結合,凝聚傳承紅色文化的強大合力。
橫向延展,形成紅色文旅“V”矩陣
紅色文化資源是發展紅色文旅產業的依托,是由中國共產黨在幾十年的拼搏抗爭中沉淀、積累下來的紅色精神的精髓,每個紅色文化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存在一定的發展順序。各地應結合區情實際,堅持以全面視野深研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的關聯性,捋清歷史脈絡,以及紅色文化的主線與脈絡的衍生,深挖背后的紅色故事。憑借VR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將紅色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實現“一站變通途”的矩陣布局,讓紅色記憶不再“單飛”,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紅色文化遺失。江西省永新縣一條特殊的“紅色旅游專線”吸引眾多游客探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縣域內有紅色舊址400余處,這里家家是紅軍,戶戶有紅色故事,形成紅色名村旅游矩陣布局,發揮出紅色文化陣地的作用。四川省遂寧市伍先華舊居與蓬溪縣曠繼勛紀念館共同挖掘紅色文化,由此向外輻射至邱少云烈士故居、黃繼光故居等,構成了一條紅色文化完整路線,極大地匯合了“成渝經濟圈”紅色資源,構筑了連點成線的“紅色矩陣”。像這樣的紅色文化資源還有很多,如果利用VR技術把國內所有紅色文化資源匯聚在一起,打造網絡紅色矩陣,那將是一張前所未有的巨大“紅圖”,紅色資源將得到共享,紅色文化也將得到更好的傳播。
時間延展,加強紅色文物“V”存儲
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堅持夢想的真實見證。但由于戰爭或自然災害的緣故,許多紅色古跡已成為殘垣斷壁。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其實施數字化保護與修復,依據檔案實物、文獻資料、歌曲、紅色景點、歷史遺跡等各類紅色資源的特性,將其分門別類并進行全景拍攝、掃描、錄像、錄音等,將其轉化為數字化檔案信息,并通過全景技術搭建網上展館、VR展廳等數字展覽中心,建立紅色資源數據庫和數據平臺,實時呈現紅色檔案資源的全景面貌,讓紅色資源得到永久保存,對賡續紅色血脈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于今年5月建立中華紅色基因庫,針對全國紅色基地所展示的紅色文物和遺跡等進行高精度數據采集,并統一進行結構化存儲、分類和標注。運用網絡和VR技術,全息呈現和展示紅色政權建立的過程,實現紅色基因庫全方位立體保護、存儲與傳播,開啟數字文旅新體驗。
國家紅色文化旅游正從“大寫意”轉向“大工筆”,針對成熟的紅色旅游資源,要積極創新。依托本地資源優勢,融合VR技術,進行品牌建設,打造VR紅色文旅新業態。同時需牢記,無論如何創新發展,都必須確?!凹t”的底色不能丟,真正打造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紅色旅游品牌,全力助推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求是,2021(10):4.
[2] 劉曦璟.湛風濤.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的傳承[J].黨史縱橫,2016(06):59-60.
[3] 王豪.世界高科技發展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中國高教研究,1992(06):6.
[4] 何迎玉.用活紅色資源 發展文旅經濟[J].云嶺先鋒,2021(10):2.
[5] 紀曉歷,戴振文.紅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3):2.
[6] 陳君鋒,崔一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庫建設研究[J].江淮論壇,2022(02):78-84.
[7] 邱輝.構建數字賦能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研究[J].黨史文苑,2022(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