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保護和振興傳統村落的精神動力和內在價值。現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出發,研究龍州地區村落保護的情況及在村落保護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和挑戰,探索出保護和振興村落的合理路徑,助推龍州高質量發展。這既符合時代契機,也為保護與振興傳統村落提供了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反復強調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蔽幕孕挪粌H關乎文化傳承,還關乎傳統村落的發展方向和生存空間,影響著一個地區的長久發展。文化自信與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息息相關,還影響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出發,探索保護和振興傳統村落的發展新模式。提高文化自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文化軟實力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內在要求。
傳統村落是文化的載體,是優秀文化的見證和體現,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自信表現為對文化的認同和傳承,表現在傳統村落上就是對其文化的認同和文化價值的肯定。文化是保護和振興傳統村落的靈魂。文化自信能夠促進文化傳承,而文化傳承是保護和振興村落的關鍵,也是文化認同的表現,其有利于增強龍州縣的文化凝聚力。
為了更好地保護龍州地區的傳統村落,提高沿邊地區的文化影響力,應該以當地文化的傳承、轉化與創新為基礎,積極探索適合該地區的傳統村落保護措施。當下龍州縣在保護傳統村落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困境和挑戰,比如如何從文化振興的角度保護和振興傳統村落,使龍州縣的傳統村落呈現出新的面貌,煥發新的活力。
文化自信視域下沿邊地區保護傳統村落的意義
傳統村落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通過傳統村落表現出來。傳統村落中的文化一般被保護地較好,由于沒有經過過多的開發和破壞,這些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能夠充分表現出來。在保護傳統村落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對這些文化的保護,否則,其價值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會造成文化流失,不利于增強當地的文化自信和提高地域凝聚力。當下通過挖掘保護沿邊地區傳統村落的意義,可以更好地傳承當地的優秀文化。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龍州縣保留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傳統村落群,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激發村落活力的文化基因。通過激發文化活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鼓勵人們自覺參與到傳承當地優秀傳統文化中,喚醒當地人的文化保護意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人們留給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保護和振興村落時要守住村落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才能進一步增強龍州地區的文化凝聚力,提高龍州地區的文化影響力。
促進傳統村落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開展保護狀況監測和評估。龍州地區保留著許多風格各異、獨具風采的傳統村落,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典型代表。當地政府要主動承擔起保護傳統村落的責任。保護龍州傳統村落既符合鄉村振興的要求,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不僅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也能推動鄉村發展,帶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旅游+文化”的新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廣西龍州縣傳統村落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龍州縣在保護和振興傳統村落過程中面臨以下困境:第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基礎設施開始向鄉村延伸,傳統村落的土地和建筑面臨著被破壞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村落原有的古風韻味;第二,傳統村落面臨著生存空間危機,村落生存空間不斷減小;第三,傳統村落的文化逐漸被忽視和遺忘,龍州地區的民族風俗、手工藝品和民族傳統節日等也逐漸被淡忘,優秀傳統文化陷入了傳承困境;第四,商業化模式下,各種外來文化的入侵和商業利益的誘惑,導致大量仿傳統村落的建筑拔地而起,很多建筑商建筑的仿傳統村落的建筑更符合人們的審美,受到人們的追捧,而真正具有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漸漸被人們遺忘;第五,目前,當地居民保護傳統村落的意識淡薄,導致部分傳統村落得不到有效保護,鄉村文化面臨著無人傳承的困境。
廣西龍州縣傳統村落的價值體系
傳統村落是文化品牌的“代言人”,具有多方面的價值。龍州縣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繽紛絢麗的沿邊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這些共同構成了龍州縣村落的價值體系。
文化價值
龍州縣有許多文化名鎮名村,這些名鎮名村給廣西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承擔著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資源的重要責任。頗具地域特色的古建筑是沿邊地區文化的象征,它們具有鮮明的文化特點,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這些建筑主要存在于傳統村落中,因此,要讓村落“活起來”,就要進一步挖掘村落的文化價值,筑牢文化之魂;就要守住鄉村文脈之根,守住世代相傳的傳統村落。
經濟發展價值
傳統村落具有經濟發展價值,即“通過鄉村振興,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從產業、治理等方面入手,鞏固已有的成果,促進農村繁榮,農業興旺,農民增收”。要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在保護傳統村落的同時重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將鄉村文化和旅游業結合起來,通過文旅融合發展產生經濟效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中,將文化記憶注入鄉村發展中。要重點開發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濃郁的景區,如紅八軍軍部舊址、4A級旅游景區龍州左江景區、龍州起義紀念園景區、龍州弄崗景區等。通過開發這些景區,可以帶動農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還會催生相關行業的產生,比如農家樂、民宿、餐飲等。這些行業在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龍州地區的發展賦能增色,助力龍州高質量發展。
藝術欣賞價值
龍州縣有許多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聚集著許多少數民族村寨。政府要重視這些傳統村落的文化傳承。龍州縣擁有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落,這些建筑群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比如上金鄉中山村、卷逢村白雪屯、花梨屯等。龍州縣還擁有大量的地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曾經面臨失傳的天琴藝術。此外,龍州縣還有獨具特色的沿邊自然風光,比如花山巖畫、梯田。這些物質載體和富有特色的村寨體現了龍州縣傳統村落的藝術欣賞價值。
科學研究價值
龍州縣的部分傳統村落房屋仍舊保留著清代青灰色馬頭墻、穿斗式建筑的原始面貌。龍州縣擁有全國現存僅有的兩處船形街道之一的舊街屯街道,該街道反映出了清末至民國時期左江流域壯族人民的建筑風格、建筑藝術、建筑水平和建筑習俗,體現了民族建筑的魅力,極具研究價值。龍州的伏波誕祭典被列為崇左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伏波誕祭典儀式和船形街道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建筑風格及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形成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龍州為學者和專家研究廣西地區的傳統村落提供了寶貴的樣本,為學者專家獲取傳統村落發展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提供了便利。在研究這些傳統村落特點的過程中,歸納出傳統村落發展的軌跡和文化的傳承情況,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也為傳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文化自信視域下沿邊地區傳統村落保護與振興的路徑
要保護沿邊地區的傳統村落,既要發揮村落保護主體的力量,為其提供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也需要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政府財政的支持,更要提高當地村民的保護意識。
加大財政投入,保障龍州縣傳統村落發展
加大財政投入,不僅是將資金投入到保護傳統村落中,還要關注傳統村落周邊延伸空間的狀況。首先,政府要將資金投入到對傳統村落的修繕中,將龍州傳統村落納入主要保護范圍,將年久失修、嚴重坍塌的古建筑列為重點保護和修繕對象;其次,要加強村落文化空間的建設,建設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屋、文化長廊或者書店,宣傳龍州文化,增強龍州地區居民的文化自信;再次,要完善龍州地區的基礎設施,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龍州山地丘陵多,交通不便,政府要根據實際改善交通條件;最后,要重點對文化名村周邊的垃圾進行清理,對亂搭亂建的建筑物、危房危墻進行清理和拆除。
落實主體責任,發揮龍州縣的各方力量
保護村落需要發揮社會多方力量,形成保護村落的強大機制。要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傳統村落保護,構建政府、市場主體、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的格局。各主體要承擔起保護和振興村落的主要責任,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開展?!巴ㄟ^大項目帶動,促進資源整合,形成政府監督、以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的建設路徑?!钡胤秸哟蟊Wo村落的力度,制定和完善保護村落的相關政策。村民是村落的主人,要激發村民保護村落的意識,讓他們主動加入保護傳統村落的工作中。社會各方要積極為保護和振興傳統村落出謀劃策,共商共建共管,助力龍州縣產業振興和鄉村發展。
構建傳承路徑,傳承龍州縣文化精髓
根據龍州縣傳統村落的發展情況,構建一條傳承文化的合理路徑。比如推出介紹龍州縣的紀錄片,專門講述和介紹龍州縣文化的獨特故事和民俗民風,利用“互聯網+”優勢為宣傳龍州文化提供平臺。用這種方式記錄龍州縣傳統村落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情況,“留住鄉愁”,讓游客在體會鄉愁的同時更加珍惜鄉愁,用鏡頭拍攝傳統村落的韻味,將龍州縣的傳統村落完整地、多元地呈現在游客的眼前。
搭建宣傳平臺,助力龍州縣傳統村落發展
保護村落需要搭建文化宣傳平臺。圍繞村落傳說、民族文化、村落風俗、村落節慶和重大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表演等方面開展文化宣傳工作。用視頻或其他新媒體方式將傳統村落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故事記錄下來,既展示了龍州縣獨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風貌,又體現出了龍州縣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及厚重的人文情懷。讓游客在感受傳統村落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其對傳統村落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的認同,激發游客關注龍州村落保護與發展情況的熱情。讓游客感受到龍州的巨大魅力,有利于提高龍州縣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村落活起來”,從而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業。
加強活態保護,激發龍州縣傳統村落活力
保護傳統村落,要加強活態保護,為鄉村注入文化活力。在保證村落建筑群整體完整性的基礎上,挖掘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發揮文化作用,做到精神傳承與物質保護的統一,讓傳統村落與文化傳承有機融合。讓游客來到龍州感受到傳統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發展活力,讓游客進一步了解龍州地區的民族故事??梢酝ㄟ^線上活動宣傳龍州的名村名鎮、名勝古跡、特色美食和農產品,吸引游客前來,讓游客了解龍州傳統村落的民族文化、飲食文化、民風民俗等,帶給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
打造旅游品牌,打造龍州縣鄉村旅游名片
充分發揮龍州地區的沿邊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資源,打造龍州縣旅游品牌。開發龍州地區的旅游資源,“重點開發知名度高、民俗風情濃郁的旅游活動,突出‘中越邊境’‘赤色龍州’等地域特色,打造龍州旅游特色品牌”。鄉村旅游業是振興傳統村落的重要途徑,用文化魅力發展鄉村旅游,用鄉村旅游帶動龍州發展,在發展鄉村旅游時注重保護傳統村落。通過鄉村旅游業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民俗產品,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傳統村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隨著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逐漸被忽視,很多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地傳承。這導致很多傳統村落逐漸消失,一些優秀傳統文化也瀕臨滅絕。因此,解決傳統村落的保護問題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刻不容緩,亟須探索新的保護和傳承路徑。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沿邊地區要在做好保護傳統村落的基礎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文化自信和鄉村振興聯系起來,在保護文化的同時,通過文旅融合促進龍州地區傳統村落的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魏超.基于旅游扶貧的鄉村振興規劃研究——以廣西龍州縣為例[J].福建建筑,2020(11):4-8.
[2]李全興.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與民俗旅游融合發展——以廣西龍州縣為例[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21,42(08):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