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積極推廣全民閱讀,引導人們愛上閱讀,將書籍引入日常生活。簡述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提升的意義,分析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中面臨的困境。同時,結合工作經(jīng)驗,從以人為本,激發(fā)工作人員工作熱情,優(yōu)化環(huán)境,吸引更多人閱讀,拓展服務,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三個方面,淺談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提升的策略。敬陳管見,以期拋磚引玉。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精神的食糧,那么圖書館就是裝滿精神食糧的倉庫。我國歷史悠久,文化一脈相承,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官僚士大夫的“藏書樓”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圖書館的角色,但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相比,無論是在規(guī)模、功能,還是性質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20世紀初,武昌成立了我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第一個圖書館。一百多年后,我國公共圖書館遍布全國各地,共同組成了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前的公共圖書館按規(guī)模和類型,大致可劃分為國家圖書館、省級圖書館、市級圖書館、縣級圖書館、城市圖書館、教會圖書館、音樂圖書館、青年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盲人圖書館、軍隊圖書館,等等。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和經(jīng)營公共圖書館,目的是擴大人們的閱讀量,引導廣大群眾“好讀書、讀好書”,讓閱讀成為群眾個人成長與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提升的意義
與書相伴的每一分鐘,都是對人生最好的獎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推廣,也作推廣閱讀,指的是以積極手段引導和幫助人們閱讀,促進人們閱讀。在公共圖書館的運行體系中,提升閱讀推廣質量有以下幾個重要意義。
其一,有利于提升國民素質。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多種多樣的渠道和方法,比如,與良師益友為伴,從賢者身上學習良好的品格;反思個人的不足,從生活和工作中吸取教訓,等等。然而,對于一個民族來說,閱讀無疑是提升國民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推廣閱讀,拉近人們與書籍之間的距離,引導人們徜徉于書籍的海洋中,增廣見聞,啟迪智慧。
其二,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文化繁榮,外來文化不斷進入我國,人們的思想得以進一步解放,價值取向也變得更加多元。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人們在解放思想的同時,物質至上、浮躁心理、功利主義和低級趣味的追求等愈演愈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靜與儉從何而來?從閱讀中來。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而和諧社會的構建無疑需要人們明道理、辨是非、知美丑、懂善惡,所以只有全民閱讀,才能保障社會的長治久安。
其三,有利于鼓勵社會創(chuàng)新。社會在快速發(fā)展,但人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增反降。影視作品、小說詩歌等文化作品千篇一律。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究其根源,是因為人們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求速度,不求質量,更不重視細節(jié)。創(chuàng)新是21世紀的時代主題,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要想做到形與質的創(chuàng)新,要想實現(xiàn)社會全面化的創(chuàng)新,就需要從書籍中學習知識,從閱讀中獲得靈感。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提升的困境分析
其一,環(huán)境因素。信息時代,無論是在清晨的公園內,還是在蜿蜒曲折的小溪邊,又或者是在公交車站和地鐵站,都鮮少有人手捧書本認真地閱讀。不得不承認,紙質書籍和圖書館,對很多群眾而言已經(jīng)不再具有吸引力。人們對閱讀依然有需求,但手機代替了書本和圖書館,各類短視頻平臺如抖音等,漸漸取代了電子書籍,成為很多人參與社會交際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信息時代,借助各類移動終端產品就可以“知天下事”,如此一來,不少工作忙碌且不喜歡閱讀的人就更加失去了前往圖書館的動力。
其二,運行方式。在全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依然有很多中老年群體、特殊群體跟不上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進入圖書館,面對眼花繚亂的智能設備和繁雜的導引流程,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因此,公共圖書館要想推廣全民閱讀,其本身的運行就應該“接地氣”,在為一部分高學歷、高認知人群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不可忽略大家最質樸的閱讀和學習需求。圖書館只有與社會同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現(xiàn)代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提升的策略探究
以人為本,激發(fā)工作人員熱情
以人為本,顧名思義,是指將人的需求、利益、感知體驗等作為根本,放在首位,圍繞人的一切來開展工作。傳統(tǒng)的圖書館運行體系在閱讀推廣方面,沒有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導致閱讀推廣工作成效不佳。在當前的工作中,要想實現(xiàn)以人為本,就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尊重人。讀者至上的服務意識自不待言,與此同時,要尊重閱讀推廣工作人員,因為真正服務讀者的,真正讓讀者感到溫暖的,真正吸引讀者的,并非冰冷的機器設備,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工作人員。在網(wǎng)絡大環(huán)境下,讀者憑借移動終端產品,如手機、電腦、平板等,就可以閱讀和下載自己需要的資源,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但是,工作人員貼心的服務和耐心的解答,能切實幫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少走彎路,在甄別資源時提高正確性,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人類具有社會屬性,離群索居者,不是神明,即為野獸,人們需要互動,需要社交,需要他人的指點與幫助,而這些都離不開科學而細致的閱讀推廣服務。因此,要尊重閱讀推廣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情況,提高閱讀推廣工作人員的待遇報酬;對工作出色的工作人員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并搭建員工培訓平臺,確保閱讀推廣工作人員能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培訓機會,幫助工作人員提升閱讀推廣專業(yè)技能;設置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工作成效為準繩,提升考核的全面性與公正性。
其二,關心人。傳統(tǒng)的閱讀推廣大多是形式上的閱讀介紹,深入性、拓展性和關聯(lián)性都不夠理想,在閱讀推廣中難以抓住讀者的內心,甚至不能準確把握讀者的閱讀需求。要提升閱讀推廣質量,就要關心讀者;而要關心讀者,就需要關心閱讀推廣工作人員。閱讀推廣工作并不簡單,對工作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開展工作時,工作人員需要充滿熱情地對讀者進行推廣服務,讀者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有著明確的閱讀目標,但對書籍本身的可讀性、趣味性、知識性的認知比較模糊,需要得到工作人員的準確介紹;一類對閱讀載體沒有目標,閱讀需求不明確,這一類讀者人數(shù)并不少,且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其進行閱讀推廣的難度較大。針對前一類讀者,需要及時為其歸納總結書籍的要點,以便幫助讀者作出選擇;針對后一類讀者,則要綜合讀者的年齡、職業(yè)、興趣、習慣等作出推廣方案,確保能夠打動讀者,吸引讀者。因此,良好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是開展推廣工作的前提,相比較而言,傾聽和理解能力更為重要。關心工作人員,就要合理地調整各個區(qū)域、主題推廣活動的時間以及對應的工作量。綜合評估工作人員的能力,針對其不足之處開展專項培訓。
優(yōu)化環(huán)境,吸引更多人閱讀
布局合理、窗明幾凈、墨香縈繞、安靜祥和的環(huán)境,能讓置身其間者忘卻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放松身心,在心情舒暢的同時,產生閱讀欲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渴望在閑暇時間擁有一方凈土,能讓自己安安靜靜地閱讀,然而,現(xiàn)實情況大多不允許,人們的閑暇時間大多都消耗在無意義的聚會中。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人,人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通過整合環(huán)境中各要素,巧妙實現(xiàn)推廣閱讀的功能,事半功倍,成效顯著。
其一,區(qū)域劃分。按照讀者的年齡層次和喜好,并從環(huán)境搭建的角度來提升讀者服務工作質量。比如,老年讀者喜歡安靜簡約的閱讀環(huán)境,對室內外布局和色彩搭配沒有太多需求,故簡單大方的閱讀場所,充足的光線和清新的空氣,非常適合這類讀者。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圖書館超前的設計理念和科技元素,讓很多老年讀者無所適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老年讀者進入圖書館。與之對應,兒童讀者活潑好動,精力充沛,這類讀者很難在圖書館內長時間安靜地閱讀、學習,因此,可以創(chuàng)設兒童讀者室,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盡可能給予兒童讀者更多的自由空間。同時,引導兒童讀者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但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與兒童的天性相背離,所以要想做到兩者兼顧,就需要足夠多的工作人員成為兒童讀者在閱讀和學習活動中的陪伴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其二,完善細節(jié)。相對于其他活動,如唱歌、聚會等,閱讀對環(huán)境的要求更高,對環(huán)境中細節(jié)部分的要求也更多。一般來說,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動趣味性都較強,參與這些活動時人們往往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是閱讀不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腦皮層保持活躍,還不能分心做其他事情,因此,閱讀時間越長,讀者就越容易感到疲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錯誤地以為閱讀不累,只需安靜地坐在角落中,肩不挑、手不抬,根本不會感到疲倦;而事實上,專心致志地閱讀十分消耗能量,也十分挑戰(zhàn)個體的意志力。在閱讀推廣工作中,之所以強調完善環(huán)境中的細節(jié),是希望通過細節(jié)幫助人們減輕疲勞感,讓閱讀過程更具趣味性,從而延長讀者的閱讀時間。完善細節(jié)可從多方面做起,比如,閱讀室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錯落布置若干綠植,并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放置不同類型的植物。又如,可以在閱讀室的旁邊設置休息室,以便讀者感到疲憊時,可以在休息室內小憩、交流。圖書館還可以設置多款式的座椅,便于有需要的讀者使用。此外,電源插孔、WiFi、洗手間、熱水、隨身衣物柜、區(qū)域指示牌、垃圾桶等,也需要一應俱全,以確保讀者在圖書館內感到舒適和便捷。
拓展服務,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升閱讀推廣質量,應拓寬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空間,與時俱進,建設綜合型、復合型圖書館,在滿足廣大讀者需求的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讀者的閱讀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能將閱讀作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每日一讀,日久月深,那么當人們習慣于拿起書本閱讀時,閱讀推廣也就達成了既定目標。但要有效拓展服務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定向推廣。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指向性的閱讀推廣服務。以兒童閱讀推廣為例,兒童好動不好靜,可以說,如果不是家長和老師要求,絕大部分兒童都不會主動去閱讀,更不會主動走進公共圖書館。但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社會的未來,針對兒童的閱讀推廣非常重要,因此在工作中,應當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定向推廣服務。針對兒童開展閱讀推廣服務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是否符合兒童的語言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第二,是否具備正向教育意義;第三,兒童是否喜歡。以《神奇校車——探訪感覺器官》一書為例,該書的圖書等級介紹中,語言難度是4.3,適合小學四年級至五年級的兒童閱讀;而興趣等級(interest level)則適合低年級的兒童閱讀。因此,一個特定的讀者群體,乃至于一本具體的書,是否適合推廣,要從多方面切入,綜合考量,才能達到最佳推廣效果。
其二,多項并舉。現(xiàn)代圖書館不僅僅是藏書之所,也不僅僅是閱讀的地方,而應當集閱讀、教育、科研、文化宣傳、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成為廣大讀者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獲取信息,參與社會活動的新型平臺。如教育層面,公共圖書館可以設置專題講座,吸引中小學生參與,幫助學生從另一個角度開展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上的師傳身授,圖書館教育可以更加多元化,在互動過程中更加自由,且可以在專題講座中融入動手實踐活動、小組游戲、作品展覽、實驗印證等學習環(huán)節(jié),以別具一格的閱讀推廣吸引學生。此外,圖書館舉辦的文化活動,如征文比賽、詩歌朗誦、圖書漂流、主題演講、家庭讀書會等活動,可以極大地提升圖書館的活力,讓圖書館“動”起來。其中,圖書漂流活動可以有效整合閱讀資源,讓閑置于讀者家中的書籍進入圖書館,又通過圖書館流入不同的讀者手中。圖書漂流活動可以讓部分因工作忙碌無暇進入圖書館,而又渴望閱讀的讀者側面參與到全民閱讀活動中。
以人為本,激發(fā)工作人員的熱情。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不斷學習和成長,能促進濃厚學術氛圍的形成,讓公共圖書館館員成為廣大群眾的知識導航員。優(yōu)化環(huán)境,合理的布局能夠吸引更多人群,讓人們在圖書館內各得其所。拓展服務,將閱讀推廣與教育、科研、文化傳播等結合起來,從而擴大影響力。關注點滴,以量變促質變,推動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健康、長遠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昆.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效率提升策略探析[J].采寫編,2021(09):185-186.
[2]馮斌.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20(13):222+226.
[3]夏超群.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發(fā)展趨勢[J].智庫時代,2020(14):231-232.
[4]阿麗瑪.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發(fā)展趨勢[J].辦公室業(yè)務,2019(15):146-147.
[5]王璐璐.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創(chuàng)新研究[J].文化產業(yè),2021(34):127-129.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