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及應用大大拓寬了博物館多元化發展的空間。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便是其中之一。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以“文化”“創意”等為核心要素的新興產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發展的終極目的與博物館社會服務職能是相統一的。而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僅是適應新時期博物館自身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還是滿足公眾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因此,現從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入手,探討影響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相關因素以及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策略,力求為其后續實現有力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是根植于博物館館藏文物、文化土壤,借助新技術、新手段,對館藏文物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提取轉化,進而以新的形式、內容賦予館藏文物以新的時代內涵,并滿足社會大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興產業[1]。重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與博物館中不同類型藏品背后的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并且博物館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與人民群眾的審美取向相一致,能夠很好地贏得人們的認同。并且,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一大載體,可以提升群眾對博物館與傳統文化的關注度,以及群眾的綜合素養,從而加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逐步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創新升級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使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更加完善,更容易實現創新升級。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創新升級主要表現為創意的創新升級、營銷的創新升級、消費者的創新升級等方面。
創意的創新升級
近年來,在先進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我國各大博物館不斷加大數字化建設力度,并以此推動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數字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如今,很大一部分博物館均已建立自身獨具特色的資源庫,這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做足了準備工作。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還有力地推動了文創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有利于博物館根據自身優勢發展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2]。比如,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可讓設計人員根據對博物館相關數據的分析處理,深度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并置身于當下消費情境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持續開發出能夠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
創新市場營銷策略
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市場營銷策略的制定與實施是實現綜合效益的重要一環。新時代背景下,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營銷渠道不斷增多,廣大博物館紛紛投身于線上營銷平臺的搭建,并不斷朝跨終端、跨媒介、跨平臺方向發展。比如,故宮博物院在淘寶商城、微信小程序等一系列互聯網平臺上開展了營銷活動。大量的流量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接受、喜愛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
消費者的創新升級
新時代背景下,公眾的消費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而言,信息技術的推廣讓其構建起了集線上、線下于一體的消費平臺。比如,近年來,廣大博物館均緊跟時代步伐,積極組織“云游博物館”“云展覽”等線上直播活動。另外,廣大消費者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僅要求文化創意產品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還對其創意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等提出了相應要求。因此,設計人員要立足于博物館、消費者實際,切實開發設計出可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運營模式趨于多元化
新時期,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運營模式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其中較具代表性的運營模式有以下幾種。
首先,伴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模的不斷壯大及發展形勢的一片向好,越來越多的社會企業投身于文化創意產業,形成了博物館與其他行業企業跨界聯合的運營模式。比如,2016年以來,故宮博物院與騰訊展開了密切合作,在發展“新文創”,推進“數字故宮”建設,加強故宮博物院文物數字化保護等方面收獲了顯著成效。
其次,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就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無限的創意思維作為支撐,所以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為博物館藝術授權經營形式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切實促進了這一運營模式的發展完善。比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其他行業企業提供藝術授權,依托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博物館藝術平臺,與阿里巴巴開展深度合作,打造“文創中國”平臺。中國國家博物館為阿里巴巴提供豐富的數字化館藏資源、研究成果,阿里巴巴則致力于開展對接設計方、投資方、銷售方等外部工作事宜,最終創造的經濟收益由兩者按比例分配。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響因素
文化與經濟的相互融合
文化自信,主要指的是一個民族、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切實肯定,以及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不僅可以讓人們保持對自身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還可激勵人們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推動人們自身的發展。與此同時,文化自信是公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一大評定標準,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在滿足公眾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可發揮十分積極的作用[3]。如今,文化因素已然與一系列經濟活動實現了充分融合,并在經濟活動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不斷將文化資源融入自身產業發展中,提升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是傳播博物館文化的一大載體,所以,博物館應基于自身文化資源,加大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力度,進而助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總體而言,在文化日漸繁榮的當今時代,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應深刻認識到,既要切實發揮文化創意產業解放文化生產力和推動經濟轉型的作用,更要發揮其教育作用,提升國民的文化自信。
消費者消費結構轉型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大眾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逐漸由線下消費向線上消費、大眾消費向小眾消費、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轉型,并進一步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發展。在總體消費中,國民基本生活消費開支與精神文化消費開支呈現出此消彼長的趨勢。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可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各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伴隨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內需不斷增加,驅使越來越多博物館調整經營戰略,致力于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開發設計文化創意產品,這不僅切實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及體驗消費的需求,還使博物館塑造了新的品牌形象,讓其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博物館自身發展需求
新博物館學理論基于對過去博物館發展成果的概括,提出了終身教育、以人為本等新型價值理念,由此讓博物館的收藏、教育、研究等職能得到大幅拓展。在新博物館學理論的影響下,博物館過去以物為主的收藏管理的基本功能被如今以人為本的服務功能取代,而這與文化創意產業最終價值的實現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90%以上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在此背景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廣大博物館實現自身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與此同時,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經驗,也為我國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有力借鑒。比如,面對政府財政扶持不斷減少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影響,國外一些博物館率先采取售賣文化創意產品的手段,以解決自身經濟來源的問題。另外,西方博物館研究人員展開深入研究,從文化經濟學、美學、體驗經濟學等不同角度,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內涵及價值展開探究,為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支持。綜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是新時期博物館的一大發展方向,還是博物館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重要方式。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
革新發展理念,推進跨界合作
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既要對博物館原有文化資源進行開發,還應注重擴大其外延,推動博物館自我價值的創造,進一步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跨界合作發展升級。比如,故宮出版社與真人密室逃脫游戲連鎖品牌“奧秘之家”聯合推出《謎宮·如意琳瑯圖籍》《謎宮2·金榜題名》等互動解謎書。這一文化創意產品對故宮文化資源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巧妙結合,融入了五行八卦、時令節氣、禮樂度量等傳統文化,讓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外延得到有效拓展。又如,蘇州博物館實行的“融”模式,讓博物館與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各個領域的專家、有各種需求的觀眾進行了融合,依托深度交流合作,讓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很好地靠近了大眾。總體而言,新時期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要緊跟時代潮流,著重強調博物館文化的積極社會影響,并極力構建起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緊密聯系,貼近生活,走近大眾。依托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帶領人們領略傳統文化的內核,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有序健康發展,提升國民文化自信[4]。
借助先進技術,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開發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涉及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生產、宣傳等多個環節,由此需要通過數據采集、分析等過程,構建起博物館、產品、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局面。對此,可引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開發。首先,為提升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附加值,推進對博物館特色館藏資源的設計開發尤為必要。然而,由于博物館館藏資源的繁雜性,這一設計開發過程存在較大難度。鑒于此,博物館可對館藏信息資源進行全面采集、整合,建立綜合數據庫,依托分類化、條理化的大數據,讓博物館館藏文物得到更可靠的存儲及研究,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對其進行開發、展示[5]。如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數字博物館”等方式,讓人們擺脫時間、空間的束縛,實現了“云游”故宮。并且線上展示為線下體驗提供了有力支持。其次,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人員可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受眾的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進行挖掘提取,制作用戶畫像,結合人們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推進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精準開發設計。如一些游客在參觀博物館時往往會在一些展品前停留較長時間,依托數據分析,可知這些游客可能對該展品有較高的興趣,對此,可通過對該展品相關文化元素的提取進行產品開發設計,切實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推進對區域博物館優勢資源的優化整合
現階段,我國不同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我國不同地區的博物館,不論是在規模還是在館藏資源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區別。以中小型博物館為例,和規模相對龐大的博物館相比,中小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經濟、自身規模等因素的影響下,在實際發展中面臨缺乏發展特色、博物館所處地理位置較為偏僻、館藏文物缺乏社會影響力等種種困境。鑒于此,各大博物館應立足于實際,不斷學習國內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推進對區域博物館優勢資源的優化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升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6]。
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力度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為知識密集型產業,特別重視創造力的作用,因此,其對各類高素質人才具有十分強烈的需求。鑒于此,博物館要更加重視對文創產業專業人才的培育與引進,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首先,博物館要根據自身需求培養、引進專業人才,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相關專業人才,并參考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將其運用到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其次,博物館還應加強與相關高校、企業間的合作,訂單式培育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通過適時開展培訓班、文化創意大賽等,在提升專業人才對博物館認同度的同時,切實提升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僅是當下我國博物館轉型的一大趨勢,也是一條必由之路。雖然如今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我國社會各界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必然能夠為其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這一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立足于當下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結合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從革新發展理念,推進跨界合作,借助先進技術,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開發,整合區域博物館優勢資源,推動協調發展等方面切入,助力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朝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溯源、機理及現實思考[J].服裝設計師,2021(09):79-86.
[2]謝佳靜.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研究[J].美與時代(上),2022(01):59-61.
[3]謝梅,王世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20,29(02):387-399.
[4]張立.新時代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與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41(02):200-205.
[5]朱冰冰.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路徑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21(01):29-33.
[6]孫若晨,鄒玉潔.新形勢下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幾點嘗試——以山東博物館為例[J].文化產業,2022(14):123-125.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