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文旅產業若想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就需要從文旅產業建設方面著手,構建協同發展機制,進一步優化文旅產業活動。文旅產業融合正逐漸塑造結構和邊界,為了持續推進文旅產業的融合,政府應強化引導,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跨區域合作,滿足后續需求。下面將對文旅產業融合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提出具體策略,最終構建協同發展機制,以期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文旅產業對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夠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將地區作為“品牌”打造,最終與時代的需求接軌。但相關工作仍然會受到內在與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未能構建協同發展機制,文旅產業就難以實現創新建設,為此文旅產業需要高度重視并深入研究協同發展機制,在后續做好優化和調整工作,在強調形式和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有效推動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使其步入改革、創新、發展的軌道,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文旅產業融合概述
文旅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民俗文化復興的浪潮日益高漲,2020年世界旅游組織發布了61名行業專家的相關研究調查報告,對文旅產業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同時現階段部分地區正逐漸利用文化來發展經濟,展示該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1]。當前,群眾的物質生活已基本滿足,其開始審視文化生活,更加關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這為文旅產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應重點關注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大眾對文化與旅游的期待,進一步完善一體化建設理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使后續規劃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
融合發展
融合發展指的是將文化與旅游二者結合起來,通過打破自身的邊界壁壘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新的發展形勢。文旅產業能夠將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相結合,通過借助文化資源加強旅游開發。在此過程中需要健全管理體系,將創新性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不斷增加綜合性優質服務內容,包括文化主題式旅游、旅游文創產品等,推動產業與當前時代的需求接軌。由于各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形式不同、文化特色不同,為此在融合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優路徑,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探究出一條特色的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協調發展機制下文旅產業融合的特征
文旅產業融合的大眾化
文旅產業融合是當前發展的重要內容,相關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從協調發展方面入手,在規劃期間做好相應的調整,切實滿足當前群眾對文化服務的需求。為了發展旅游經濟,我國已出臺了相關條例,對各項活動進行了明確,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多部門“聯合行動”,其中包括文化部門、文化展館以及地方社區等,通過活動的形式來進行文化傳播,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使人民群眾能夠在旅游中真切地感受到何為精神文明建設。
文旅產業融合的專業化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在當前協調發展機制的基礎上,需要促進文旅產業融合,旅游產業必須通過策劃與組織來突出文化內容,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以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文旅產業融合需要以因地制宜為原則,提前了解當前受眾的需求,在工作中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通過協調發展使經濟、文化、旅游三者同步發展,提升實際執行效果,避免后續出現脫節情況[2]。
文旅產業融合的服務化
服務化是文旅產業融合的一項主要特征,在協調發展機制的基礎上,需要預先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有針對性的服務來豐富群眾藝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從而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打開工作新局面。并且要在明確目的后進行策劃組織,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文化旅游活動的影響力,增強文化藝術的號召力,使旅游具有實踐性、互動性和創新性。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讓旅游成為文化傳播的一種途徑,最終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協調發展機制與文旅產業融合的關系旅游作為文化載體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各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且這些資源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為此,可以借助豐富的地區文化資源開展后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如通過打造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和促進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為了進一步提高文旅產業的知名度,可通過協調發展機制提升“內涵”,并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來形成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讓地區的旅游文化資源得以良性發展。
文化轉變為旅游內核
為了讓我國各地區的文化資源能夠被合理應用,可以通過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來展現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做好統籌規劃,擴大覆蓋面,通過合作舉辦各類交流活動,讓游客獲得良好的游覽或參觀體驗,并在文化的熏陶下滿載而歸。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文化可以轉變為旅游內核,突出旅游產業的“靈魂”,將文化應用到服務旅游工作中,在后續執行中集中管理,在配置方面從文化的角度出發進行說明,從而讓參觀群眾能夠對區域文化有更直觀的理解[3]。
機制推動創新改革
協調發展機制能夠使文旅產業發展更符合新時代的要求,通過進行思想創新、研究創新,服務于后續產業的統籌與規劃,不斷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文物交流機制,全面盤活地域文旅資源。同時,需要在文化旅游大前提下推進后續建設進程,結合實際需求制定機制,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關注度,根據新時代的要求,聚焦并增強產業的經濟“活力”,將生硬老套的講解轉變為群眾活動,全面提升地區文化旅游水平,從而激發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協調發展機制與文旅產業融合的定位
內容性定位
我國各地區均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為此,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突破傳統觀念與落后思維,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傳播與宣傳教育工作。協調發展機制能夠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在實踐中需要對發展的內容進行準確定位,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并合理應用,使游客能夠打破時空限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此基礎上,文旅產業融合的內容中必須要滲透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結合當前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文化主題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交流了解文化知識,促進我國各個地區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如某地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時開展了大量的宣傳活動,通過線上平臺與群眾互動,進行“共創”,整合各類文化資源,使旅游所表現的內容更加飽滿,并將收集到的各類意見和建議融入后續建設中,盡可能地推動形式的創新升級,切實發揮出當前文旅融合發展對經濟的推動作用[4]。
地域性定位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時應突出地域性,策劃組織前要對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進行調查和把握,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否則大型文化活動的開展將不再具有自身的“特點”。在策劃中還應拓展思維,如在舉辦各類活動時不僅要突出精神文化,還要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合,如可以在旅游景區中加入大量的歷史元素,并安排相關人員“講好故事”,從而架起一座能夠推動地域各類文化傳播的橋梁,讓后續的旅游產業發展能夠充分體現出文化內涵。在策劃與組織時要做好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整合工作,還要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讓其凸顯出不同,經過由表及里的提煉、升華,使活動切實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在現代化發展中體現出活動自身的唯一性,從而進一步塑造該地區的形象,為后續產業建設作出貢獻[5]。
民族性定位
我國不同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協調發展機制的作用下,各民族開展的文旅活動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但不論活動主題如何變化,“民族團結”這一主題永遠處于首要位置。在執行中,需要凝聚民族力量,以使精神內核能夠世代相傳,長久不衰,隨著后續的發展不斷提高生命力,通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展示出文化底蘊,最終構思出總體的框架。如在文旅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強調在立體空間下民族文化的相互交織,通過民族服飾、民族飾品、民族景觀等凸顯旅游特色。我國的文化內核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力量,更是一種指引和方向,為此,在后續的活動開展中應善于從深層底蘊入手,挖掘、提取民族精神文化中最本質的東西,展現民族文化的風骨,通過文旅產業融合將其傳承和發揚。
構建協同發展機制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的策略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文化是“無形的”,其內容包括多個方面,通過大型文化藝術活動能夠將其所有內容有效傳播出去,更好地展示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蓬勃發展[6]。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要構建協同發展機制,并高度重視制度規范化,在此過程中要求相關部門做好調整工作。同時,各地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以進一步提高各項旅游活動開展的整體質量。
做好基層建設工作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地區均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為此文旅產業融合需要打破傳統觀念與落后思維,促進文化間的“互動”,不斷完善文化建設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改變基層文化建設方式,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的優勢,確保文化與旅游二者的建設能夠落到實處。在當前新形勢下,要將服務基層觀念在基層中全面發揮出來,將人員、設備等與活動內容最大程度地融合起來,從而更好地發揮產業融合的積極作用。
挖掘本土資源路徑
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是當前文旅融合模式下市場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文旅融合本身就是一種產業的融合創新,開發富有文化教育意義的文化創意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充分利用典藏資源對受眾感官進行刺激,形成真正具有吸引力的產業。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積極挖掘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不僅需要打造文化高地,還要講好區域故事,做好旅游產品,以擴大文化旅游產業的影響力,通過協同發展機制構建相關的歷史文化體驗項目和服務。
構建文旅產業鏈
近年來,周邊游、綠色游等旅游模式成為旅游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創造具有特色的活動,根據地區特點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市場熱點,融合當地特色飲食文化,以構建完善的協同發展機制。在此基礎上,應不斷完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發掘,融入地方傳說、典故等設立文化娛樂項目,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路徑,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文旅融合產業鏈。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文旅產業融合要防止簡單的相互替代,通過創意方式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在此過程中要強調創新、協調和開放,增加文化旅游產品的廣度和厚度,制作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宣傳片,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合力。在開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宣傳工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創新宣傳理念,使文旅產業融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能夠不斷增強。這對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很強的引導和推動作用[7]。
維護旅游景區形象
文旅產業可以結合當前行業發展形勢,打造具有特色的紅色項目,在此過程中應根據地區特點挖掘當地革命歷史文化,并將其傳承下去。游覽景區的門票等費用應以大部分游客能夠接受的價格為標準,避免價格過高導致游客望而卻步。文旅產業也應以實際需求為設計的根本,通過在產品中融入文化元素來突出其價值。在塑造景區形象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景區優勢,打造體驗式旅游新模式,避免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出現脫節現象。
對于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而言,構建協同發展機制極為關鍵,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和提升,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在未來的旅游經濟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中,應強調針對性、特色化和實效性,使其能夠體現出一定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保證文旅產業發展能夠契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景會.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與路徑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30(01):38-43.
[2]王秀偉.從交互到共生:文旅融合的結構維度、演進邏輯和發展趨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2(05):29-36.
[3]匡紅云,謝五屆.基于虛擬旅游體驗的文旅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路徑[J].企業經濟,2021,40(06):129-137.
[4]楊凡.文旅融合環境下河南黃河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1(04):70-72.
[5]楊耀源.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J].社會科學家,2021(04):64-69.
[6]胡永輝.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2021(03):58-64.
[7]趙華.文旅融合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創新體系研究[J].經濟問題,2021(05):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