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在保留本民族居住文化、民居風貌的基礎上提升傳統民居的宜居性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現代化進程中,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朝鮮族傳統民居遭受了巨大的沖擊,朝鮮族傳統民居出現了建筑造型同質化嚴重、新建民居民族風貌異化且未能充分尊重朝鮮族居住習慣等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應充分發揮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力量,采取培養新型朝鮮族民居設計和建筑和保護人才、科學進行傳統民居功能置換改造、相關機構制定并發布民居建造新型標準、將傳統民居旅游納入旅游業中的一環等方法,盡最大努力傳承和發展好朝鮮族傳統民居,建設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明末清初,朝鮮半島的居民開始了向中國東北延邊地區的遷徙,朝鮮族人民遷入后承襲民族傳統,大多采用半島北部盛行的民居形式,在適應新居住地的自然環境,、遵循本民族居住文化和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逐漸漸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情的傳統民居。但是隨著現代化、城鎮化的浪潮,傳統民居在潛移默化間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出現了各種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了改善人居環境,、實現鄉村振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鄉村地區逐漸邊緣化的朝鮮族傳統民居該如何傳承、如何發展成為我們當下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鄉村地區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特征及文化內涵
朝鮮半島的居民遷徙到現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區后,大多以家鄉半島北部盛行的民居形式為藍本,在適應新的自然環境以及和與其他民族交往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朝鮮族傳統民居是朝鮮族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深刻體現了著朝鮮族人民“天人合一”“男女有別”“長者為尊”等等的傳統生活哲學。
朝鮮族傳統民居的主要建筑特征
東北延邊地區物產豐富、森林密布,朝鮮族的傳統民居往往就地取材,木材、稻草、秫秸、黃土、石板、瓦等成為了頗受朝鮮族人民歡迎的建筑材料。
朝鮮族傳統民居的屋頂十分具有民族辨識性特征。朝鮮族傳統民居的屋頂呈大屋頂形狀,屋頂高度占整棟房屋高度的二分之一,主要有三種形式:懸山式、廡殿式以及歇山式。綜合使用性能、設計美感和建造成本,廡殿式屋頂在延邊朝鮮族民居中得以廣泛推廣應用廣泛。
在傳統的朝鮮族民居中,門與窗合二為一,一般每一間房各有一扇,隨時代發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民居一般保留廚房、里屋、倉庫的門窗。根據其開關形式可分為固定式、平開式、橫推式等類型,朝鮮族傳統民居大多多采用多種門窗類型并存的建筑方法。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里,朝鮮族民居的煙囪與其他民族民居的煙囪有著較大的差異,朝鮮族民居的煙囪大都建在距離房屋約半米到一米不等的地方。朝鮮族人民往往就地取材,用木材制成煙囪,這種材質的煙囪即使在冬季也不會掛霜,以保證了屋內火炕的溫度和的排煙作用和溫度。
朝鮮族傳統民居平面布局可分為單排式和雙排式。單排式布局類似漢字中的“目”,每間房屋只有橫向的隔墻;雙排式布局類似漢字中的“田”字,每間房不僅有橫向隔墻還有縱向隔墻,這種平面布局方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使用比較廣泛,且以六間房、八間房居多。通常情況下,中央為廚房和正間,有時有隔斷,有時無隔斷,視為兩間房,廚房一側南北分別分布牛舍和碓房,另一側南北分別分布兩間里間,整體呈現出“人、畜、物”“住、勞、藏”多功能復合的集聚式特點。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冬季漫長寒冷,為了防寒保暖,朝鮮族人民采取了用滿鋪式火炕的取暖方式,使用廚房中的灶供熱,利用房屋地板輻射功能進行取暖,最大程度利用柴火燃燒的溫度。這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空間觀念,使廚房和居室兩個獨立的空間聯合起來,桌子等家具的布置減少,坐式生活成為主流。
朝鮮族素有“白衣民族”的稱號,具有尚白的審美傳統,所以在傳統民居的墻面裝飾上,除了背面,其余地方之外一般使用白灰粉刷,露于外面的木柱則保持原來的顏色,用來劃分墻面。有的人家民居會在房屋兩側的山墻上繪制圖案,圖案以充滿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動為主,展現出朝鮮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朝鮮族傳統民居的文化內涵
朝鮮族傳統民居作為朝鮮族人民生活的主要場所,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物質承載者,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處處體現著朝鮮族人民傳統的生活處世智慧與處世哲學之道。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傳統民居體現著濃厚的“天人合一”的居住文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土地肥沃、森林密布,朝鮮族傳統民居往往就地取材,木材、稻草、黃土、石板、瓦等成為了頗受朝鮮族人民歡迎的建筑材料,由此建造起頗具代表性的草屋頂、瓦屋頂、木煙囪、木承重柱、泥草混合墻等等。此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冬季漫長且氣候寒冷,為了防風御寒,智慧的朝鮮族民眾在建造住所時擴大了取暖面積,采取了滿鋪式火炕的取暖方式,同時降低房屋的高度,以保證屋內的溫暖適宜。朝鮮族傳統民居這種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以及、充分與本地自然環境相契合協調的做法體現了朝鮮族人民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態度。
除此之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傳統民居也體現著濃厚的農耕文化色彩,可以說朝鮮族傳統民居是農業文明的博物館。例如,朝鮮族是一個傳統的農耕民族,將耕牛視作生命,為了防止耕牛受到外力傷害,就將牛舍布置在了室內。,這也成為了朝鮮族傳統民居區別于其他民族民居的顯著特點。同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傳統民居也深刻體現出了風水思想。例如,朝鮮族人民認為住宅應該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等等。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鄉村朝鮮族傳統民居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現代化、城鎮化的發展和人口總數的增長,我國的傳統建筑,尤其是傳統的民居遭受了巨大的沖擊。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村鎮之中,朝鮮族傳統民居目前就出現了如下以下五方面的問題。
民居建筑造型同質化嚴重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紅旗村位于通往長白山的必經之路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著名的民俗旅游村,但是整個村落為了體現民族特色,、招徠更多游客,盲目“科學規劃”,房屋選址與民居建筑造型逐漸脫離了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觀念,整個村子的民居建筑造型像復制粘貼一樣雷同,形成了“千戶一面”的現象。傳統朝鮮族村落與民居具有按照地形地貌自由布局、就地取材的特點,崇尚房屋與自然的“天人合一”,而現在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新農村的人為化、機械化和規劃性太強,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鄉土氣息傳統和民族原生態的特點。
新建民居民族風貌產生異化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村鎮之中可以看到數目可觀的烙印著民族特色的新建民居。這些民居建筑似傳統又非傳統,往往將屋頂打造為紅色或者藍色,而朝鮮族男性用來社交的場所——檐廊也逐漸消失,“大屋頂”的特點也不斷淡化,整個屋頂占比逐漸縮小。,這些大大改變了朝鮮族傳統民居的風貌特色。在高嶺村之中,一些新建的民居則只保留了中央正房一間房,“六間房”和“八間房”的文化也逐漸異化。隨著時代的進步,建筑材料和形態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朝鮮族傳統民居所蘊含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特色逐漸削弱也確實令人扼腕惋惜,因此需要我們想辦法在保留傳統民居文化的前提下,提升建筑物的現代化性,提高傳統民居的宜居性。
新建民居未能尊重朝鮮族傳統居住習慣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于中國東北部,冬季漫長且寒冷,朝鮮族傳統民居借助滿鋪式火炕,實現了冬季的防寒防潮,因此朝鮮族人民傳統的居住習慣與“滿鋪式火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然而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鄉鎮之中,很多新建的烙印著朝鮮族民族特色的民居中,傳統的滿鋪式火炕存在著無法發揮原有取暖功能的現象問題,居民常常借助電暖器等設施取暖,取暖范圍縮小,在寒冷的冬季整個民居難以同時供熱,取暖效果不佳。這些新建民居沒有尊重朝鮮族人民的傳統居住習慣,其舒適性和宜居性不強,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優秀傳統營建技術逐漸失傳
目前,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村鎮之中,掌握傳統民居營建工藝的工匠大多都已年過花甲,體力和精力都已不濟,但是年輕一代的建筑師有一部分人對傳統建筑技藝不感興趣,認為這沒什么價值,還有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此出現了嚴重的優秀傳統營建工藝失傳、人才斷層的現象。建筑技藝和建筑人才是傳統民居得以科學性建造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嚴重的技藝失傳就會造成使其陷入無人設計、無法建造傳統民居的困境,對朝鮮族傳統民居的傳承與改良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鄉村朝鮮族傳統民居傳承發展的對策
朝鮮族傳統民居的傳承與發展出現了種種問題,為了建設既保留民族特色又據有具有高度宜居性的民居,提高當地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應結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鄉村的實際情況,參看借鑒國內外傳統民居傳承發展的先鑒先進經驗,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鄉村振興進程步伐。
政府和相關部門組織進行科學合理的民居設計
現如今,朝鮮族傳統民居已成弱勢,單單憑借民間力量很難實現真正真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地方政府的介入。政府具有文化管理職能,在進行舊房改建時,居民和開發商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傳統建筑文化造成破壞,這就需要政府介入,組織專業的人員和機構科學地地、藝術地規劃村落布局和民居設計,盡量做到民居布局選址的“天人合一”,提高民居的便利性與宜居性,并且及時與居民、開發商溝通,并進行指導和監督。同時,政府還需完善關于傳統民居文化保護和傳承的相關規章,威懾、懲處破壞優秀的傳統民居文化的行為。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創業優惠政策,吸引在外打工的朝鮮族年輕人回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從事傳統民居旅游業方面的工作。
積極培養新型朝鮮族傳統民居設計建筑和建筑保護人才
針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鄉鎮出現的傳統民居營建技術逐漸失傳的現象,州內的科研單位、高校和民俗博物館等機構應通力合作起來,開設相關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傳統民居設計及、建筑與保護人才,并注重在教學之中,摒棄與現代生活不相符、不適應的建筑理念,使學生掌握既能體現民族文化,又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的建筑技能。相關學會也應積極著書立作,做好朝鮮族傳統民居營建工匠的培訓、考核工作,既要保留下朝鮮族傳統民居建造的精華,又要適當提高其科學性、現代性和、宜居性。
科學進行傳統民居功能置換改造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村鎮中,一些傳統民居已經被廢棄,出現這種現象部分是因為房屋功能本身已經不符合現代生活模式。為了滿足居民對現代生活的訴求,可以對傳統民居功能將傳統民居的進行科學的功能置換與改造。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鄉村地區,很多朝鮮族民居都將衛生間設布置在了房屋之外,雖然干凈衛生,但是多少有些不便,尤其是現如今常住居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冬季下雪后就更增加了添安全隱患,故而可以將原來的一些雜物間等改造成為室內洗手間,提高新建民居的便利性;還可以將一些輔助性用房改造成為室內車庫,滿足人們現代化生活的需要求。
相關機構制定并發布仿古民居建筑建造新型標準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朝鮮族傳統民居的相關學會、研究院及高校應召集專家,查閱資料,共同商議,制定出一整套可操作的、規范性強、宜居性高的仿古民居建筑標準,為仿古民居的建造提供了一個客觀專業的參考標準。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傳統民居,就一定包含著不適宜現代生活的因素,即使我們再去建造帶有民族風情的民居,也不可能是原原本本、毫無改變的傳統民居了,我們應合理順應現代化趨勢,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時,對建筑材料、內部形式的功能性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居住舒適度、宜居度。
將傳統民居旅游納入旅游業中的一環
朝鮮族傳統民居是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如果利用得好,其可以轉化為旅游產品,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興旺、共同富裕,從而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鄉鎮可以采用原地保存和利用的方法,將老宅在原地進行翻新修葺,并以此為資本基礎開發傳統民居參觀旅游項目,充分發揮傳統建筑的現代價值。或者采用遷地保存利用的方法,研究人員實地考察典型的的傳統民居,按照采集的數據再在其他地方進行改良性重建,建造旅游民俗村就可以采取這個方法來避免原生氣息異化的問題,也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建造民宿,配以民族美食餐廳和民族服飾體驗館,吸引游客入住,讓傳統民居以新功能釋放出新活力,促進當地旅游產業興旺發展,在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的同時,也讓朝鮮族傳統民居“復活”復活起來。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化、城鎮化的推進給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朝鮮族傳統民居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造成了民居建筑民族特點流失、宜居性能不強等問題,,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借助政府和相關機構的力量,改良傳統,積極革新,盡最大努力傳承和發展好朝鮮族傳統民居,建設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創建更加宜居的人居環境,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田俊秀.:多維施策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EB/OL].(2018-07-12)[2022-10-15].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712/c216373-30143896.html.2018-07-12.
[2] 侯林.朝鮮族民居裝飾特點及在現代居室中的應用[J].美苑,2004(03):39-40.
[3] 趙曉琳. 長白山脈朝鮮族與漢族居住文化的互動變遷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15.
[4] 金權平.朝鮮族傳統居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D].延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吉:延邊大學,2015.
[5] 蔣忠良,金日學.淺析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設計特征[J].建材與裝飾,2018(39):109-110.
[6] 張瑞桐. 鴨綠江流域朝鮮族居住文化特征及變遷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20.
[7] 孫泊洋,韋寶畏.延邊地區朝鮮族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J].炎黃地理,2021(01):52-54.
[8] 沈興偉,李冰峰,邁力斯.延邊地區朝鮮族與漢族傳統民居建筑對比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08):90-92.
[9] 楊明星. 圖們市朝鮮族傳統村落遺產保護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19.
[10] 賈欣宇.民族村寨旅游開發中文化再生產研究——以圖們市百年部落為例[J].國際公關,2019(06):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