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工作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豐富群眾業余生活,提升其文化素養。為了解決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高等問題,以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為研究對象,對群眾文化工作概念、特點進行闡述?;谖幕^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意義,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在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如何解決當前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相關內容
(一)群眾文化概念
群眾文化,是不同區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過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方式,滿足自身需求的社會性文化。在群眾文化中,人民群眾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對娛樂活動的開發與參與,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與文化素養。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也是宣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群眾文化特點
文化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就是讓群眾的各項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讓群眾在輕松、有趣的文化氛圍中生活[1]。為了推動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進行,需要了解該文化工作的特點,并將此作為創新發展的依據,發揮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對群眾文化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宣傳教育特點。群眾文化雖然具有娛樂大眾的功能,但是其更大的作用是宣傳與教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大眾對社會發展情況形成全面的認識,并在群眾文化的引導下,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傳遞下去,影響更多的群眾。
第二,自主參與特點。群眾文化工作強調自發性,要求群眾自主參與。在群眾自主參與的過程中,他們可以了解更多生活、工作與學習中沒有的信息,在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時,為群眾文化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群眾文化工作的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緩解群眾的生活壓力,使其身心處于愉悅的狀態。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媒介,也是發揮群眾文化宣教作用的關鍵。
第一,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作的開展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使其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緩解群眾學習、工作與生活壓力的同時,使其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第二,提升群眾綜合素質。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可以為群眾呈現更多時代性的內容,利用豐富的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滲透在人民群眾的生活與工作中,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2]。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升群眾的綜合素質,提高群眾的道德素養,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提供動力。為了擴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可以發揮群眾文化的影響力,借助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這不僅可以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還能夠增強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第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新時代背景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升群眾生活水平尤為重要。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支撐,增強群眾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使其身心在生動有趣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得到放松,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群眾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同時,提高國民綜合素質。
但部分地區對文化建設工作認識不到位,無法為文化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部分經濟落后地區將注意力都放在經濟建設上,忽視了群眾文化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此外,部分經濟落后地區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創新,不能為文化館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思想觀念是工作創新的前提,是促進社會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缺少資源支持
文化館群眾文化創新工作對人力、物力與資金等資源需求較大。部分文化館因為缺少相關資源的支持,所以不能保證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效果。部分地區認為文化是輔助區域綜合發展的一種媒介,對區域發展并沒有直接作用,所以將注意力都放在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方面,很少為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投入大量資源。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存在形式單一、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無法充分展示出群眾文化建設的價值。這一問題是阻礙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必須解決的困境。
(三)人員隊伍缺失
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其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設計、組織,可以保證群眾文化活動有序進行[3]。通過對實際工作情況的分析,發現部分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與相關工作經驗,多數工作人員都是兼職,無法保證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效果。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館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專業人員匱乏,不能為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創新提供有力支撐。若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同時也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
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對策
(一)重視群眾文化建設
新形勢下,發揮文化館服務的引領作用,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提供動力。
首先,提升文化館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促使工作人員明確群眾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并主動參與其中,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文化館發揮著帶頭作用,是促使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4]。文化館提高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將促進群眾文化創新改革,為群眾提供多種類型的文化活動。
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為文化建設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群眾文化工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利于推動社會更好地發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對原有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創新,增加群眾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聯系,為發揮群眾文化宣教作用奠定基礎。
(二)增加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投入
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為了促進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發展,應加大對該工作的投入力度,使群眾文化工作在多種資源的支持下有序開展。
第一,做好資金投入工作。資金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政府部門可以根據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需求,為此投入一定的資金,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提供支持。政府部門在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群眾文化工作創新中,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為高質量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發揮文化館的帶頭作用,對群眾文化工作所需的設施進行完善,有利于推動群眾文化工作順利開展。
(三)構建專業人員隊伍
文化館群眾文化創新工作中,應做好人員隊伍的建設工作,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使其對群眾文化工作形成全面的認識,并根據群眾的需求,組織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以此發揮群眾文化工作的價值。針對文化館中群眾文化崗位工作人員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對負責群眾文化的工作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與職業素養,為接下來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5]。當前部分工作人員存在專業性不強、服務意識不高的問題,所以在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開始前,需要了解崗位人員工作情況,建立符合員工發展需要的培訓方案,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培訓,使其對群眾文化工作形成正確的認識,明確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的意義與價值,并主動參與其中。
第二,做好人員的選拔工作。文化館工作具有專業性、復雜性的特點。可以組織人才招聘,對應聘人員進行多方面的考核,結合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要求,選擇合適的人才,充實原有的人員隊伍,為高質量工作開展提供保障。
第三,建立交流制度,增加各個地區文化館群眾工作人員的交流,為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支持。交流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工作人員在交流中也可以了解更多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方法,對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工作的開展,促進了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區域與經濟落后的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在提升文化互動效果的同時,推動了群眾文化工作順利開展。
(四)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為群眾文化創新發展提供支持,同時能夠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文化館相關工作創新發展。在群眾文化工作創新中,可以組織多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吸引群眾的注意力,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效果[6]。
首先,借助重要節日、紀念日,組織群眾文化活動。與節日有關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增加群眾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讓群眾在活動中形成文化傳承與發展意識。這有利于幫助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其次,組織主題活動。主題類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增加群眾文化活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效果。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可以根據時代發展情況,組織多種類型的群眾文化主題活動,鼓勵群眾參與其中,讓群眾在文化活動中提升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例如,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共武安市委宣傳部、武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武安市文化館承辦了以“磅礴力量 奔跑向未來”為主題的群眾文化活動,這一群眾文化活動包含舞蹈《中華喜洋洋》、音樂快板《共創文明武安城》、河北梆子《金牌調來銀牌宣》、旗袍秀《禮儀東方》、男聲獨唱《把手放心上》等,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絢麗奪目的文化盛宴,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與吶喊。
(五)加強群眾文化工作的宣傳
文化館應做好宣傳工作,為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奠定基礎,擴大群眾文化的影響力。首先,發揮文化館的宣傳與教育職能,將先進的社會文化滲透在群眾文化中,對群眾進行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熏陶,提升群眾的文化創新意識。其次,創新宣傳載體。借助互聯網等媒介,進行群眾文化工作宣傳,使從業人員與群眾意識到群眾文化創新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為群眾文化工作創新提供支持[7]。
為了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推動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廣東省文化館聯盟依托“文化在線”——廣東公共數字文化聯盟平臺及各級文化館數字服務平臺,匯聚全省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全面展示文化館行業服務新業態?!拔幕^宣傳服務月”專題宣傳頁面,對應五大板塊開設五大專題,開發微信小程序,統一設計活動主題、口號和宣傳海報,推介各地文化館場館、演出、培訓、展覽、講座資訊,為群眾提供“云端導覽,一鍵參與”的便捷服務。這一宣傳工作的開展,增加了群眾對群眾文化工作的了解,為群眾文化工作創新提供了支持,在無形中提高了群眾文化工作的效果,為高質量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社會文化長遠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實際工作中,文化館與政府部門需要提高對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的重視程度,并加大資源的投入,利用專業人員隊伍與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提高群眾文化工作效果,同時做好相關的宣傳活動,擴大群眾文化的影響力,推動群眾文化創新工作順利開展,為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申慧娟.探究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J].文化產業,2022(21):105-107.
[2]彭林芬.淺析新形勢下文化館如何開展文化志愿者工作[J].民族音樂,2021(02):70-71.
[3]楊洋.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J].文化產業,2021(11):99-100.
[4]桑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研究[J].北方音樂,2020(15):240-241.
[5]馬艷.探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策略[J].傳媒論壇,2020,3(15):132+134.
[6]肖少華.淺談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探討[J].戲劇之家,2019(34):240-241.
[7]李啟東.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探究[J].大眾文藝,2018(22):5-6.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