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檔案資源文化價值的探討關系到未來檔案事業的發展方向以及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向。檔案管理部門應當正確認識檔案的文化價值,并著力推進檔案資源文化價值的開發和利用,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現從檔案的文化價值出發,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如何推進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更好地發揮檔案的文化價值,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增添動力。
檔案產生于人類實踐活動,記錄了人類實踐活動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產生的重要成果,是記錄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資源。檔案作為文化載體,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在過去的檔案工作中,檔案資源的文化價值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因此,檔案部門必須轉變工作觀念,推進對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揮檔案資源的文化價值,使其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
檔案的文化價值分析
檔案是人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文化產物,是人類文化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中國古代的檔案為例,中國古代檔案包含了中國文化之美、中國工藝結晶、古代思想精華、突出的民族精神以及薪火相傳的文化傳統。從檔案資源開發的角度來看,檔案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檔案是人類最早的歷史文化成果
檔案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人類歷史上出現國家政權之后,國家需要借助檔案來推進國家管理,并以文字或者特定的符號來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做好相關事務的記錄。檔案可以用于記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其可以推動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通過對人類早期檔案內容的開發和利用,現代人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期間產生的重要思想、重大事件等。例如,考察古埃及的檔案《伊普味陳辭》,可以了解到古埃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考察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可以了解到古巴比倫人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精神文明成果。因此,檔案作為人類最早的歷史文化成果,記錄了大量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對現代學者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參考價值。
(二)檔案促進人類文明的延續
檔案記錄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的絕大多數文明成果,是人類文明成果能夠順利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人類歷史延續的重要方式。檔案的存在彌補了人類在生命周期和記憶能力方面的不足。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類文明成果通過檔案的方式得以保存,并且隨著人類文明成果的不斷積淀,現如今的世界文明得以形成。
檔案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真實寫照。通過對檔案資源的整理和解析,可以發現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找到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如馬克思在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和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他正是利用檔案這一載體來追尋前人的思想精華,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文明成果,從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1]。
(三)檔案促進人類文明創造
人類文明的創造和發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之上,如果缺乏文化基礎,人類就很難進行文明層面的創造,而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前人的文明成果,從而幫助人們打好屬于自身的文化基礎。檔案的重要價值不只在于檔案本身包含或者承載的各種信息資源,還在于其記錄了人類社會實踐的知識經驗,并且能夠將這些知識經驗傳遞給后人,使得后人較快地形成知識積累和文化基礎,讓后人能夠借助文化基礎進行新的文化創造。簡而言之,如果沒有檔案,人類文明將會在一個初級階段呈現循環往復的狀態,無法實現人類文明的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說,人類文明正是借助檔案才實現了持續的發展和前進。
(四)檔案促進人類文化傳播
檔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自然也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從縱向的角度來看,人們可以通過檔案學習前人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文明結晶和智慧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文化成果,也可以通過檔案將新的文化成果傳遞給后人。從這一角度來看,檔案是人類文化縱向傳播的載體。
從橫向的角度來看,文化可以通過檔案實現同一時間段內的傳播。例如,可以借助檔案文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到每一個中國人心里,使人們積極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文化的橫向傳播。
此外,檔案反映了人類語言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對保護人類各民族文明、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檔案文化資源特點
(一)社會實踐性
檔案產生于人類社會實踐活動,記錄了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實踐活動中產生的重要文明成果,這表明檔案文化資源與人類社會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具有明顯的社會實踐性。檔案來源于人類社會實踐,同時又能夠對未來的人類社會實踐起到指導作用。例如,后人可以利用前人總結的知識經驗來進行新知識的研究和創造。與此同時,檔案是人類文明保持連續性的重要支撐。人類文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如果沒有檔案,那么人類文明可能會出現斷代[2]。
(二)靜態性與既定性
檔案文化資源的靜態性與既定性主要表現為檔案記錄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件,而且不會發生改變,因此,檔案的內容是既定的,檔案記錄者必須按照既定的事實進行記錄,而不能隨意更改。檔案的靜態性則體現在檔案文化資源的存在狀態上,檔案經過編纂、記錄,一旦形成便不可隨意更改。與檔案不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可以通過修改加以完善,但是檔案的載體和內容,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一般不會變動。
(三)不可再生性
檔案的信息是可再生的,可以通過摘抄、復制等方式實現檔案信息的進一步傳承和傳播,但是檔案實體是不可再生的,絕大多數檔案都是孤本,尤其是記錄歷史事件的歷史檔案,一旦檔案實體遭到損壞,檔案的功能和價值就會喪失。因此,基于檔案實體的不可再生性,做好對檔案實體的保存,以及檔案信息的復制、儲存變得尤為重要。
(四)整體性與系統性
檔案原件往往是孤本,但是檔案的文化價值必須放在整個歷史文化背景下才能展現出來。例如,在研究歷史事件時,僅憑單一的檔案是無法理清整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的,這就需要研究者搜集與這一歷史事件相關的其他檔案。以鴉片戰爭的研究為例,研究者需要搜集19世紀40年代中英兩國的相關檔案,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貿易等方面的檔案,因此,這就決定了檔案文化資源必須在一個整體內才能夠有效發揮其固有的價值。
檔案文化資源的系統性體現在檔案文化是整個人類文化系統的一部分,同時按照時間順序,檔案又能夠自成一個系統,具有鮮明的系統性特征。
檔案的文化價值開發途徑
(一)做好檔案文化資源的公益性開發
檔案文化資源產生于人類社會實踐,也應當應用于人類社會實踐,對人類社會實踐起到重要的指導性作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這就要求檔案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開發應當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積極推進檔案文化資源的公益性開發。
檔案文化資源的公益性開發工作主要由各級檔案部門組織開展。為了進一步發揮檔案的文化價值,使其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服務,檔案部門必須積極轉變檔案工作觀念,認識到人民群眾應當是檔案的最大使用群體,也是發揮檔案文化價值的重要主體,并將滿足人民群眾的檔案服務需求作為工作的重要目標。檔案部門在開展檔案編研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選擇貼近群眾、貼近社會生活實際的檔案選題,積極滿足人民群眾的檔案服務需求。與此同時,各個城市的檔案部門還需要在檔案編研期間融入城市特色,以服務本市居民為主,以便通過檔案見證城市的發展,保留城市記憶。在城市檔案編研工作中做得比較突出的檔案部門及其檔案作品有揚州市城建檔案館的《揚州民國建筑》等[3]。
與此同時,做好檔案文化資源的公益性開發,還需要做到以人民為主體,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不論是開展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還是檔案編研工作,都應當積極邀請社會公眾參與進來,發揮社會公眾的積極作用,這樣做也有利于明確社會公眾對檔案服務的需求,從而找到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檔案編研的正確方向。
(二)做好檔案文化資源的產業性開發
檔案文化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而且檔案文化資源與經濟產業的融合可以制造出新的產業增長點。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文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例如,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文博機構推動其內部文化元素與經濟產業融合,既產生了經濟效益,又使得文博機構內部的文化元素在社會層面得到了有效傳播。因此,檔案部門在檔案文化資源開發期間,可以推進文化資源的產業性開發,更好地發揮文化的經濟價值。
檔案文化資源的產業性開發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檔案文化資源的產業性開發應當做到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檔案文化資源是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因此,對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要避免對其造成破壞。檔案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經濟性,但是檔案部門的主要業務必須堅持以公益性為主,從而形成以公益性為主體、產業性為補充的檔案文化資源開發模式。
第二,堅持推進多元化檔案文化資源產業性開發。檔案部門應當積極拓展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思路,堅持做到多措并舉推進檔案文化資源開發。一般情況下,傳統的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包括出版圖書、報刊,制作影視作品、音像作品,等等;隨著互聯網以及文創產業的發展,檔案部門可以推進網絡檢索業務的開展,借助檔案文化資源開發文創產品,這樣既能夠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檔案服務需求,還能使檔案文化資源傳播至社會層面。
(三)增強與事業單位的聯動,發揮檔案文化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檔案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體現。檔案中記錄了人類社會實踐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產生的重要思想,這些對于社會公眾而言具有明顯的教育功能,尤其是能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檔案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檔案部門可以與其他事業單位主動聯系,舉辦一系列檔案活動,如“紅色檔案進校園”“紅色檔案進社區”,等等,發揮檔案的文化教育功能[4]。
通過紅色檔案進校園活動,檔案部門可以與學校單位進行聯系,組織中小學生分批進入檔案館進行參觀,并配以專業的講解人員,講解檔案中的內容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以期體現檔案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檔案部門也可以與學校的教研組進行合作,將檔案文化資源作為歷史、道德與法治、語文等科目的教學資源,讓教師能夠以其為基礎做出更優質的教案,并將教案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從而發揮檔案文化資源在文教領域的價值。
(四)強化檔案工作人員培訓,積極引進現代化檔案管理系統
檔案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水平。如果檔案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不過關,就無法準確把握檔案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同理,如果檔案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不過關,同樣無法為公眾提供良好的檔案服務,發揮檔案資源的文化價值。
因此,為了推進檔案文化價值的有效發揮,有必要建設好檔案工作隊伍,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
第一,引進專業的、優秀的檔案人才,與當地高校開展合作,以定向培養的方式為檔案部門引進優秀人才,充實檔案部門人才隊伍力量。
第二,注重檔案工作隊伍的在崗培訓,尤其是注重對檔案部門工作人員理論知識、業務能力方面的培訓,以提升現有檔案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
檔案部門應當積極借鑒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檔案文化價值的開發,使更多的社會公眾了解檔案及其價值,正確認識檔案,從而合理利用檔案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檔案部門還要積極借助網絡平臺為社會公眾增加檔案利用渠道,以推進檔案文化價值的發揮。
檔案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因此,檔案部門在未來的工作中應當把握檔案文化資源的特點,明確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途徑,積極推進理念和意識轉變,做好檔案文化資源的公益性、產業性開發,發揮檔案的文化價值,并將其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再輔之以人才隊伍建設,讓檔案文化資源能夠充分發揮其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張亞兵.僑批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1.
[2]李曼尋.“互聯網+”時代檔案價值與檔案利用的關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20.
[3]何琳.檔案審美價值及其實現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20.
[4]王悅.數字人文視域下蘇州古橋文化遺產檔案開發利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