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地質檔案也由傳統管理方式向數字化管理方向發展。這種現代化管理方式對地質檔案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的提升以及檔案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具有積極意義。但從地質檔案數字化改革現狀來看,地址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數字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于此,現主要就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的成因進行分析,探討加快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優化策略。
地質檔案是在地質調查研究、礦產勘探等活動中形成的科技檔案,是對地質工作活動和成果的記錄[1]。地質檔案資料對地質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整理和保存的資料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傳統的地質檔案管理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因此推動地質檔案數字化改革勢在必行。然而,現如今地址檔案數字化改革進程緩慢,未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需要深入細致、綜合全面地分析造成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的原因,以便對癥施策,加快地質檔案數字化發展進程。首先,分析地質檔案數字化改革的必要性,總結當前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優勢;其次,剖析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的成因;最后,探討加快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有效對策。
地質檔案數字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新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計算機、大數據、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得到普及,并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2]。在地址檔案管理中心,以往傳統檔案管理模式的作用發揮有限。地質勘查資料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傳統檔案管理效率低,耗時長,查找地質信息麻煩,資源利用率低。因此,尋求一種高效、先進的地質檔案管理模式已成為信息時代地址檔案管理的迫切需求,地質檔案數字化改革勢在必行。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以互聯網、物聯網為依托,借助先進的設備設施,如計算機、掃描儀以及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技術,不僅能有效彌補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助于降低地質檔案管理工作量與勞動強度,既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又為地質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便利。
(二)地質檔案保存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需要
地質檔案傳統管理模式不僅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全部依賴人力來完成,而且檔案資料需要足夠大的空間來保存,且無法完全避免因自然災害、突發意外等原因所致的檔案丟失、損毀等情況。因此推行數字化檔案管理模式,有助于實現地質檔案保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存方式的改變不僅可以提升保存效率,還能節約空間,提升存儲容量,大大提升地質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地質檔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需要
地質檔案中保存了大量彌足珍貴的資料,深入挖掘這些地質資料的潛在價值可提高其利用率,甚至能夠發現可供再次開發和利用的地質資源,創造新的經濟價值。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下無法實現地質信息資源的共享。此外,數字化管理模式的應用,能讓地質勘察及地質災害治理等方面的信息資料突破時空限制,地勘單位相互間可通過地質檔案信息的傳遞實現地質信息資源的共享。這不僅推動了地勘單位地質工作的高效開展,還讓地質檔案資料得以更好地利用。
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優勢
(一)大幅提高地質檔案管理效率
傳統地質檔案管理完全依賴人力和手工來完成,用時長,效率低,且操作過程中易出現失誤。將數字化管理應用于地質檔案管理工作中,無論是檔案的生成、傳遞,還是利用,每一環節均可借助計算機與網絡來完成,不僅能大幅提高地質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節約工作時間,還能準確檢索想查找的地質信息,做到精準定位,快速檢索,讓地質檔案管理工作更為方便快捷。
(二)保證地質檔案的時效性和機密性
地質檔案屬于科技檔案,其時效性和機密性均應得到保證[3]。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一方面可通過關鍵詞的輸入快速而準確地查詢和搜索到所需地質資料信息,提高地質檔案資料利用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采取數字化管理模式后,為保證地質檔案的安全性和機密性,可通過權限設置、密級設置等管理手段對地質檔案進行加密管理,讓地質資料信息的機密性得到有效保證。
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的成因剖析
(一)缺乏對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足夠重視
地質檔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質量的優劣對地質工作能否高效開展,地質信息資源能否充分利用具有一定的影響。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是信息時代下滿足地質工作發展需求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趨勢,然而部分地勘單位的領導層對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缺乏應有的重視,認為檔案管理工作無非就是做好檔案的分類、存檔等工作,技術含量不高,既未認識到地質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又缺乏數字化管理意識。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導致相關單位在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過程中,在數字化設備等配套設施上舍不得投入,未能給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創造良好的硬件條件,阻礙了地質檔案的數字化進程。
(二)傳統地質資料尚未全面實現數字化管理
傳統地質檔案資料不僅包括以圖片、文字等形式保存的紙質資料,還涉及很多形式各異的地質檔案,如標本、聲音等,其內容涵蓋礦產、水文、物探等[4]。這些珍貴的地質檔案資料不僅查找起來麻煩,而且實現數字化管理的難度極大,嚴重阻礙了地質檔案的數字化進程。
(三)地質檔案資料管理水平滯后
地質檔案中很大一部分是原始類、實物類地質資料,這些地質資料仍停留在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層面,繼續沿用接收—歸檔—保管—上交—匯交的檔案管理流程。而地質資料的借閱也處于被動狀態,以用戶上門及紙質目錄查詢方式為主,無電子借閱記錄[5]。外借資料中紙質資料占絕大部分,地質檔案資料的管理仍然重保管,輕利用。一些原始地質資料不僅數量驚人,而且長時間在檔案室存放,占用很大的存儲空間,紙質地質資料經過長時間存放,紙張發黃、褪色、老化,甚至破損。查找資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不僅查閱效率低,而且多次翻閱也容易損壞檔案,所以這些原始的地質資料要么無法得到有效利用,要么容易破損。在信息化時代,這種地質檔案管理模式無法滿足地質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地質檔案資料管理水平滯后,未做到與時俱進。
(四)地質檔案管理設備落后,有待更新
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既需要現代化管理手段和先進技術的支撐,又離不開配套的軟硬件設備設施,如計算機、掃描儀、服務器等。但從當前情況來看,一些地勘單位地質檔案管理配套設施設備落后,有待更新,如缺乏分辨率高的掃描儀以及專用服務器等。如果這些相應的硬件設施欠缺,就會直接影響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進程,此外,軟件系統的不夠完善也為地質信息的錄入和檢索帶來了不便。總之,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推進需要投入足夠的物力及財力,很多地勘單位未能從長遠考慮,只注重眼前利益,以致影響了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順利開展。
(五)地質檔案管理員專業素養及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信息時代,地質檔案管理工作面臨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推進既離不開前期物力、財力的投入和配套先進設備設施的支撐,又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具備夯實的檔案管理專業知識,掌握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相應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然而一些地質檔案管理員仍停留在固有的傳統管理理念層面,并未清楚認識到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優勢,同時思維固化,對自身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并不看重,缺乏進取精神,特別是信息素養不足,以致地質檔案的數字化進程受到阻礙,地址檔案數字化管理水平較低。
加快推進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對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正確認知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
要想推進地質檔案的數字化進程,無論是地勘單位的領導,還是檔案管理人員,首先就要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管理理念,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是信息時代檔案現代化管理的必然發展方向和趨勢,也是時代不斷進步的體現。一方面,地勘單位領導應轉變因循守舊的舊觀念,既要在思想上接軌新時代,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又要充分意識到先進完善的軟硬件配套設備設施是推進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前提條件,從而爭取資金,加大前期投入,為地質檔案實現電子化、數字化管理奠定堅實基礎,以加快地質檔案的數字化進程[6];另一方面,地質檔案管理人員也要與時俱進,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引入數字化管理理念,并貫穿地質檔案全部管理工作的始終,推動地質檔案數字化管理的高質高效開展。
(二)加快傳統地質檔案數字化建設步伐
傳統地質資料形式多樣,種類多、內容雜,目前尚未完全轉化為數字化檔案,而要想全面實現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難度較大,不能一蹴而就,不僅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還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制定推進傳統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計劃,循序漸進地完成計劃工作[7]。這就需要檔案管理人員結合檔案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按照輕重緩急進行規劃,如先對檔案目錄進行數字化轉化,再視檔案使用需求的緩急程度逐步進行數字化處理。內容模糊、質量不佳的地質資料應借助高分辨率的掃描儀加以掃描,轉化為電子檔案資料并進行保存,直至所有傳統地質檔案資料全部以電子化形式存儲。
(三)完善地質檔案數字化建設的軟硬件配套設施
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推進離不開完善的軟硬件配套設施。一方面,地質部門要及時更新落后老化的硬件設備,并合理選擇性能好且先進的硬件設備,以免其過早淘汰,針對軟件設施的配套則可選擇與專業軟件公司合作,由其提供軟件并負責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軟件使用方面的培訓,以及對軟件進行維護,以為地質檔案數字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8];另一方面,還要構建地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并將內網與外網進行分離,通過搭建檔案信息化管理平臺來實現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此外,軟硬件的開發、升級也應引起重視,在平臺建設的同時做好監督與管控,積極落實地質檔案的流程管理、系統管理、安全管理等措施,為地質檔案管理系統及平臺的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四)重視和完善地質檔案數據庫建設
地質檔案數據庫的完善對推進地質檔案的數字化進程起著關鍵作用,因此,不僅要重視地質檔案數據庫建設工作,還要優化數據庫結構。首先,明確數據庫設計與建設的目標,對數據收錄及使用方法進行考察,以保證建設完善的地質檔案數據庫。其次,嚴格遵循地質檔案數據庫收錄要求,優化地質檔案目錄檢索方式,并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開發出數字化、電子化的地質檔案目錄檢索體系,以落實收錄工作。再次,為了進一步提升地質檔案管理的科學性和高效性,除了快速推進數字化進程外,還應構建地質學基礎信息資料數據庫。最后,通過現代化設備掃描和編輯地質資料,將其轉化成電子資料并存入電子文檔中,為地質檔案信息資料的查找和利用提供方便,以充分發揮地質檔案數據庫的優勢[9]。
(五)強化地質檔案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的推進既需要先進的軟硬件設備設施及信息化管理手段,又需要地質檔案管理人員擁有扎實的檔案管理專業知識,掌握并熟練使用信息化技術。因此,地質部門應重視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強化地質檔案管理隊伍建設。一方面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職業道德、保密意識的灌輸和教育,以增強其敬業愛崗之心;另一方面,注重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通過定期培訓、崗前培訓、外送進修學習、舉辦學術交流活動等不同形式的培訓,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檔案管理專業知識,掌握和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以提升地質檔案管理隊伍的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構建一支專業化、規范化、高效化的地質數字檔案管理隊伍,致力于地質檔案數字化建設,并為數字化進程的推進貢獻力量。
綜上所述,數字化管理與建設是信息時代各行各業謀求更好發展的必經之路,是順應社會發展與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地質檔案管理工作同樣如此,要想確保地質檔案管理工作高質高效開展,數字化建設是有效途徑。因此,地質部門與地質檔案管理人員均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采取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地質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從而推動地質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藝珍.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城建檔案,2020(11):43-44.
吳小琴.地質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城建檔案,2021(09):13-14.
魏巍.地質檔案數字化的意義及安全保密措施分析[J].蘭臺內外,2018(02):36.
[4]浦愛群.提升地質檔案數字化服務水平的創新路徑[J].辦公室業務,2022(13):178-180.
[5]羅虹.地質勘查數字化項目檔案管理應用分析[J].辦公室業務,2020(22):185-186.
[6]楊艷.地質勘查數字化項目檔案管理要點分析[J].城建檔案,2021(05):19-20.
[7]陳莉.地勘單位地質項目檔案管理工作優化策略分析[J].蘭臺內外,2021(23):31-33.
劉玨懿.簡述地質檔案數字化的意義與安全保密措施[J].商情,2022(26):94-96.
[9]劉瑞.紙質檔案資料數字化分析——提升地質檔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J].辦公室業務,2022(0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