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甘肅省農家書屋的讀者較少,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其主要原因在于當地人的閱讀習慣尚未養成。現梳理六省農家書屋建設實踐中的有益探索,在借鑒各地建設、管理、服務經驗的基礎上,對農家書屋的建設模式、建設原則及管理模式等進行總結,從受眾培養、內容配置、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理論上的思考與建議,以期為甘肅省農家書屋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借鑒。
筆者認為,甘肅省農家書屋應建立自我發展機制,完善協調服務機制,健全管理機制,具體需要從六個方面來加強農家書屋的建設:一是打造高素質專業管理人員隊伍,適當發放報酬;二是內容配置方面應該做到充分接地氣;三是探求圖書館與農家書屋通借通還的措施;四是將持續性投入作為保證農家書屋發揮作用的基礎;五是通過開展多層次的文化活動,逐步培養受眾的閱讀習慣;六是對農家書屋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建設衛星數字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建成后,面臨著經費、讀者、管理人員和圖書配置等多方面的考驗,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具有一定忠誠度的受眾很少。要做到書屋不倒、不散,關鍵是要建立長效機制。本文在借鑒六省農家書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對農家書屋的建設模式、建設原則、管理模式等進行梳理與總結,從受眾培養、內容配置、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理論上的思考與建議,以期為甘肅省農家書屋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借鑒。
六省農家書屋長效機制建設模式探研與經驗借鑒
本文選取江蘇、廣東、吉林、黑龍江、四川、河南六省,梳理各地農家書屋長效機制建設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試圖從中總結出一套成熟的可借鑒與運行的模式。
(一)江蘇:政府主導,多方協同,以獎代建
江蘇省針對蘇南蘇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的特點,采用由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共建的發展模式,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注重與相關的惠民項目相配套,通過“冠名捐建、結對幫扶、捐款援建、捐贈出版物”等方式有效推進機制建設,對各地的自建農家書屋實行以獎代建或以獎代補政策,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為其他書屋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
(二)廣東:重視服務,開展閱讀推廣,鼓勵鄉賢建書屋
廣東省在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工作中,鼓勵鄉賢建書屋,并給予適當扶持、引導和支持。深圳市龍城街道五聯社區圖書館,由服務單個讀者向服務一個家庭的方式轉變,為家庭辦理借閱卡,多個家庭成員可持一張卡同時享受借閱等服務。針對農民工多的實際情況,在多個廠區設立借閱點,免辦借書證,免收押金,只憑工作牌即可借閱圖書,且不定期舉辦公益讀書活動。
(三)吉林:創新配送,保證資金,績效考核
吉林省投入2000萬元建設農家書屋,使農家書屋由借售結合、借租結合、借訂結合的形式向“農家書屋+農家書店”的模式轉化,拓展發展空間。同時,在本省選取15種經濟和社會效益俱佳的報紙和期刊贈送給農家書屋,為書屋節省采購資金168萬多元。
(四)黑龍江:創新機制,摸底調查,形成組合“套餐”模式
黑龍江省樹立核心在“書”的理念,指出農民需要的出版物比例為:“農業科技類40%、文學藝術類25%、醫療衛生類15%、涉農法律類10%、技能培訓類10%”。更有特點的是其編制了圖書推介目錄,推出1萬元、2萬元至4萬元組合。同時,出版“黑土地新農村”系列叢書,專供農家書屋配書;組織開展“我送農民一本書”捐贈活動。
(五)四川:從解決機制問題入手,確立“公益性起步、經營性發展”模式
四川省在建設過程中依托民營和個體的農家書屋數量占50%以上。在“公益性起步”的基礎上,探索“售、租、借”相結合的“經營性發展”路子,以“公益+市場”的運行模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全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在資金籌措方面,3個民族自治州所屬縣農村書屋的經費由省級財政全額負擔,擴權試點縣由省級財政負擔80%,13個市省級財政負擔60%,市縣級財政負擔40%,5個市省級財政負擔40%,市縣級財政負擔60%。
(六)河南:以人為本,惠農服務,著力選配實用圖書
河南省以“專業化書目”體現惠農服務,認真遴選并編制了涉及幾十個品牌的標準書目,書目分為7大類、32分類、45細類,為農家書屋配送所需要的圖書。
甘肅省農家書屋工程長效機制建設的著力點的思考和探索
農家書屋工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適宜閱讀的各類讀物,保障農村居民的文化權利,提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為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構建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基于此,筆者借鑒已有經驗,結合現實困境,從管理人員待遇、內容選擇、通借通還、閱讀習慣培養、后續投入、數字化農家書屋等六個方面提出發展對策。
(一)打造高素質專業管理人員隊伍,適當發放報酬
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雖然需要精神激勵,但他們更需要養家糊口,需要改善物質生活。對于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可以結合村干部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適當補貼、“結對子幫扶”、“以獎代補”等方式來解決,可以給農家書屋一定的管理經費,同時允許建立農家書屋圖書銷售專柜作為補助的一種模式。除了加強對管理人員隊伍的培訓之外,還可以依托周邊學校動員青年志愿者,組成服務隊,每周一至周五組織“一對一”輔導中小學生閱讀學習,周末在農家書屋舉辦“周末樂園”等活動。
(二)書籍內容配置應該做到接地氣
農家書屋的后續建設需要準確把握受眾的需求,以內容吸引農村群眾。內容生產者應走進群眾,調查研究農村居民的實際需要,做到供求匹配。農民群眾需要什么樣的書,出版者就提供什么樣的書,從而暢通圖書銷售渠道。例如,胡愈之為了使面向農村的出版物貼近農村讀者的閱讀能力和接受能力,深入農村開展調研,制作出版了大批適宜農村讀者的圖書讀物,這一做法在如今仍然值得學習借鑒。只有接地氣,了解農民的需求,采納群眾的建議,樹立農村群眾的主體地位,才能使農家書屋的書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的需要。
從內容配置者的角度而言,配“書”要更加細分市場,充分接地氣。這一方面可以借鑒“益民書屋”的做法。“北京有3000多個農村,村村情況都不同,農民的閱讀需求肯定是不一樣的。”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馮俊科如是說道。在實際配書的過程中,北京推行“農民說了算”的方式,在書目制訂、圖書選購方面實現了精準的供需結合。這一做法可以為甘肅省農家書屋配書提供一定的借鑒。
(三) 探求圖書館與農家書屋通借通還的措施
江蘇省張家港市對市、鎮、村(社區)圖書進行統一編目,采用電子條碼管理,實行“一卡通”借閱,城鄉各圖書館、農家書屋基本實行通借通還,切實豐富了圖書資源,拓寬了讀者視野,為農民創造了更廣闊的讀書平臺。一般來講,農家書屋的內容配置基本是按照每個書屋2萬元的標準來實施,后期的更新經費沒有明確的政策依據,所以書屋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如果不積極主動地想辦法,那么農家書屋的圖書將無法及時更新。目前甘肅省還未實行農家書屋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對接與資源共享,浙江省和江蘇省的做法給了甘肅省極大的啟示。在后期更新經費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通借通還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內彌補圖書短缺與內容陳舊的問題,而且這種對接不僅限于縣鄉級圖書館,還可以擴大到市級圖書館、大學圖書館。這些距離農村較遠的圖書館可以通過流動圖書館的形式,定期將適合農村居民閱讀的圖書送到農家書屋,由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負責登記及借閱、管理。當然,在農家書屋與各級圖書館的對接中,需要農家書屋的上級主管部門與各級圖書館的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做好協調工作。
(四)持續性投入是保證農家書屋發揮作用的基礎
在農家書屋可持續良性運轉方面,可根據各行政村的不同實際情況,選擇以下模式的一種,或幾種進行結合,或改造結合:1.社會公益和市場機制結合制;2.“以文養文”的文化產業推動制;3.出版物發行網點延伸制;4.圖書輪轉制;5.基金與會員制;6.鄉村集體經濟后續支持制;7.“公辦民助”與“民辦公助”相結合制。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模式在農家書屋的長期運行中仍然只能承擔輔助的功能,不能成為推動農家書屋運行的主要動力。農家書屋的可持續建設可以參照各級圖書館的建設模式,即每年為每一家農家書屋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于添好書、換新書,這是必須的保證。在持續性投入下,農家書屋才可以真正做到良性運轉,而其他促進農家書屋更好運轉的模式就是錦上添花,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通過開展多層次的文化活動,逐步培養受眾的閱讀習慣
眾所周知,我國農村居民的閱讀習慣尚未養成,在甘肅農村地區,同樣廣泛地存在著缺少閱讀的現象。因此,農村群眾的閱讀習慣培養是農家書屋設立和發展應著重關注的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存在于甘肅省,也是全國眾多農村地區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筆者就農民群眾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去打發閑余時間的問題,開展了開放式的問卷調查,題目設置為多項選擇,被調查對象可以同時選擇幾項答案,以求了解真實的情況。在調查中,筆者也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當問及閑暇時做什么的時候,民眾極少有回答看書的。當被訪者被問到在閑暇時如何度過時,25%的人選擇讀書看報;36.8%的人選擇看電視;10.5%的人選擇打麻將;選擇閑逛的人有27.7%。從中可以看到只有25%的被訪者愿意在閑暇時進行讀書活動。而占到75%的受訪者選擇了看電視、打麻將、閑逛等消遣方式。可見絕大部分人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缺乏主動閱讀的興趣。在調查中,不斷有村民前來告訴我們以后能不能多配一些光盤,尤其是秦腔戲曲類的。
這些情況充分說明農家書屋的顯性受眾是非常有限的,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只能算是邊緣受眾或者是潛在受眾。而將那些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邊緣受眾或潛在受眾變成農家書屋的顯性受眾,還需要通過一些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培養。對此,首先,要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吸引受眾主動來農家書屋,即使是在這里拉家常、說閑話也是可以的,農家書屋應當是農民社交、娛樂、演藝和文化創新的場所。文化活動可以是讀書征文、閱讀講演活動、文藝晚會、有獎讀書等,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活動,提升“回頭率”,逐漸培養受眾的閱讀習慣,進而增強與受眾的黏度,使傳播效果最大化。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交流方式,逐步達到培養受眾對農家書屋的喜愛之情,滿足他們淺層次的精神文化交流需求;其次,可以定期自上而下地舉辦一些活動,如可以通過“農民讀書活動月”“農民讀書有獎活動”“樹立讀書典型”等形式來激發農民朋友的閱讀熱情,使農民朋友真正喜歡上讀書,從讀書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得到滿足,并通過一些宣傳方式推介這些參加活動獲獎的村民,使其逐步作為意見領袖進而大力宣傳讀書的收獲和樂趣,感染村民;再次,經常性地在農家書屋播放影碟,包括小品、相聲、戲曲、農業技術光盤等,吸引廣大村民前來觀看,久而久之農家書屋就可能成為農村居民滿足精神需求的地方。當然,喜歡閱讀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性推進。目前,已經有少部分人能夠經常來書屋看書,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通過抓典型,發揮文化生產力在農村的作用,逐步感染、影響更廣大村民在農家書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六)農家書屋未來的展望——數字化農家書屋
對農村居民而言,通過數字化農家書屋可以多看一些視頻、影像資料。數字化農家書屋基本上能夠解決傳統農家書屋運行中的所有問題——資金短缺(相比較而言,衛星數字農家書屋成本低)、更新慢、圖書少、運輸難度大、距離遠不方便借閱等,一些影響農家書屋正常運轉的問題似乎在數字化農家書屋中基本解決了。在數字化方面,衛星技術是一種較好的辦法,可以接入電視,實現有聲閱讀,解決文化素養不高的民眾的閱讀問題。從當前網絡更新迭代、手機迅速普及的形勢來看,農家書屋基于手機App的閱讀平臺開發,更是一件需要提上政府部門議事日程的工作,一部手機可以閱讀海量資源,還可以探索農家書屋的一鍵借閱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步入新階段“農家書屋”遍地開花[EB/OL].(2007-10-05)[2022-10-18].http://www.gov.cn/jrzg/2007-10/05/content_768758.htm.
[2]張倩影.農家書屋建設要建管并舉——訪黑龍江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成員、辦公室副主任張雨虹[J].出版參考,2008(30):3-4.
[3]朱立蕓,王旭東.基于農村文化公共產品供需的農家書屋模式解讀——以甘肅、黑龍江、湖北、江蘇四省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18):70-73.
[4]于娟.我省為農家書屋配送新書[N].甘肅經濟日報,2017-05-12(01).
[5]王坤寧.益民書屋:讀書結碩果 書屋益農家[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5-05(003).
[6]張余勝.積極探索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J].絲綢之路,2011(0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