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韻文化是具有浙江辨識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宋代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宋詩》是研究宋韻文化的文學寶庫,在662篇與“桃源”有關的詩歌中,有許多描寫農耕生活、山水田園、休閑娛樂、人情世故的作品,是“宋韻桃源”意象形成的源泉。
宋人的“桃源觀”映射了時代的特點,蘊含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精神,特別是其中的生態文化、農耕文化、休閑文化在浙江“大花園”建設中得以傳承和發展。“宋韻桃源”可以成為各地“大花園”建設的共同文化品牌。
韻文化與桃源文化
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一個高峰,其中宋韻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后,“桃源文化”融合了自然生態美和人文生態美在中國生態文化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從東晉末年到兩宋,陶淵明名聲達到頂峰,不管是北宋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還是南宋的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都對陶淵明及其桃源思想推崇備至。
宋韻文化概念的內涵及外延
宋韻文化是兩宋時期符合現代審美的優秀文化,包括思想、生活、科學、文化藝術、精神層面的優秀元素。
在思想方面,產生了中國古代最完整的哲學體系——理學,融合了佛、儒、道的思想,提倡用心靈感受內在和外在世界,充滿哲學思辨精神。
在生活方面,依托發達的經濟產生了休閑美學,宋代多節慶假日,宋人常寄情山水、尋訪友人,熱衷于品茗對弈、對酒長歌。
在文化藝術方面,主要體現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上。除了宋詩宋詞外,還誕生了《瀟湘水云》古琴名曲、《棋經十三篇》和《清明上河圖》以及眾多書法繪畫作品。
宋代在天文學、歷法、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工程技術、軍事領域都有很大的成就,這一時期發明了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針等。
在精神層面,主要表現在宋人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南宋軍民堅持抗金一百多年,獨力抵御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蒙古騎兵。
宋人的“桃源觀”
“桃花源”是歷代文人心目中的烏托邦,特別是宋人對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后,宋詩在精神方面贊揚陶淵明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在現實中表達對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愉悅的心情。大部分宋代詩人認為桃源不再是縹緲仙境,而是人間現實,蘇軾在《和陶桃花源》詩中寫道:“凡圣無異居,清濁共此世。心閑偶自見,念起忽已逝。欲知真一處,要使六用廢。桃源信不遠,杖藜可小憩……”表達了近處有桃源的思想。劉應龜在《春日田園雜興》中的“獨犬寥寥晝護門,是間也自有桃源”則認為人間處處有桃源。
《全宋詩》中的“桃源意象”分析
《全宋詩》一共收錄了27萬首宋詩,本文利用python代碼導入“jieba”中文自動分詞工具包對《全宋詩》中的關鍵詞進行自動分詞和統計權重,對關鍵詞進行分類,提取具有“桃源意象”的關鍵詞,再統計這些詞匯詞頻,據此分析宋詩中的“桃源意象”。
水綠山青的生態文化
“青山”關鍵詞在《全宋詩》中出現了2218次,“山水”“山林”“春色”也都達到了1000次以上,“林泉”“泉石”各有500多頻次。《全宋詩》有662篇“桃源”詩,其中山水詩占了171篇。宋代出色的山水生態景觀讓永嘉詩人陳簡軒贊道:“滿眼青山云散盡,恍疑身世在蓬瀛。”
白玉蟾詩云:“落日移舟上碧灘,桃花林外見青山。”葛勝仲誤入花村:“漁舟一出桃源路,煙鎖云埋迷舊處。那知九龍有仙村,漫山灼灼花無數。”這與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庭圭的“路轉煙村萬木春,村深疑有避秦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宋代桃源詩對山水的描寫也不吝筆墨,范仲淹看到桐廬山水感嘆道:“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
宋代形成了環境保護的理論和體系架構,植樹造林、防護堤壩被列為官員的政績考核內容,大型城鎮還會制訂衛生法律條例。從上到下的精細治理,造就了“山自青青水自流,五云猶繞帝王州。誰將千幅鵝溪絹,畫出東南一片秋”的迷人景色。
桑麻耕織的農耕文化
“田園”這一關鍵詞在《全宋詩》中出現了563次,“田家”“老農”“桑麻”“漁樵”都在300至600次之間,“農耕”“耕耘”“躬耕”在54至175次之間。單字“茶”“桑”“耕”“漁”處于3347至3614次之間,“蠶”有1182次。“田中黍稷隨時藝,雨后桑麻繞舍栽”是宋人田園生活的寫照。陸游在《湖村春興》中寫道:“桑柘相望雨露新,桃源自隱不緣秦。稻陂正滿初投種,蠶子方生未忌人。”
宋代官吏要在立春或者清明下鄉勸農,秋收時節則要巡視收割情況,南宋江萬里有詩云:“農豈猶需我勸農,且從人意卜年豐。喜聞布谷聲聲急,莫為催科處處窮。父老來前吾語汝,官民相近古遺風。欲知太守樂其樂,樂在田家歡笑中。”
宋代的農業非常發達,耕地面積大幅增長,北宋至道二年(996),全國耕地面積達到3125200頃。農具得到改進,出現了鐵犁、鞍馬、筒車、新式水車龍骨翻車等。黃庭堅描寫道:“大若塘邊擉網魚,小桃源口帶經鋤。詩催孺子成雞柵,茶約鄰翁掘芋區。”陸游看到的田園是:“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郁郁。”
琴棋酒茶的休閑文化
宋代的休閑活動很多,用關鍵字“棋”“宴”“琴”“畫”“詩”統計《全宋詩》中字頻,分別達到1422、2010、3560、7803、36560次,關鍵詞“歌舞”“沽酒”“泛舟”分別達到511、327、350次。詩句描寫下棋場景有“午窗睡起無他想,坐看圍棋到日斜”,描寫宴會的有“清明佳節屬良辰,行樂東郊宴席賓”,彈琴歌詠有“短棹有時乘興去,徑登竹所聽鳴琴”。
宋代多節慶,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中,放鞭炮、賞花燈、郊游、賽龍舟、觀潮等活動紛呈,官員也放假多日,與民同樂。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中有:“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宋代文人官員還喜歡到鄉村休閑。《全宋詩》中299首關于“城市”的詩句,大部分是寫離開喧囂的城市,隱居鄉村的快樂:“山水有余靜,都忘城市囂。朱黝本自省,時焉此逍遙。”“湖山春色已如斯,城市原來了不知。百五韶華全似畫,二三名勝總能詩。”
“桃源意象”與浙江“大花園”建設融合路徑
“大花園”建設與“宋韻桃源”主題
浙江“大花園”建設是浙江省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開展的生態文明建設。雖然省內各個地區圍繞“大花園”概念制定了不同的主題,比如麗水的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的建設、衢州“衢州有禮+”特色品牌體系建設、湖州的鄉村旅游之路建設、紹興臺州的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等,但這些主題都可以涵蓋在“桃源意象”這一文化品牌中。
宋韻文化中的“桃源意象”結合了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融合了現代化城鎮與鄉村田園,交匯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與“大花園”建設的核心理念完全契合。“桃源意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提倡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發展生態農業,利用優美環境發展健康養生產業,推動浙江休閑旅游業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打造山水生態宜居區
《桃花源記》承載著古人安居和宜居夢,其理想居所是“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打造山水生態宜居區首先是要利用和保護好浙江的生態環境,其次是規范管理、制度先行,做好污水處理和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積極治理公共環境,推進綠化美化,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加強傳統文化保護。讓居民在居住區附近感受大自然,在山坡綠道奔跑鍛煉,在田園水邊體驗生產生活,在公園林間閱讀學習。將大花園打造為本土化、宜居生活的休閑長廊、都市陽臺,與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目標相一致。
構建田園農耕體驗區
浙江的山地丘陵湖泊和小農戶形成了碎片化的傳統農耕方式,并且占據了生產生活的較大比例,這種方式的效率雖然不能與大規模機械化相比,卻給現代人提供了體驗桃花源“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的機會。
農耕體驗區可以分為農業生產景觀欣賞、農業生產實踐體驗、農業產品品嘗采購三部分。農業生產形成的景觀有圩田梯田、花野麥浪、果園茶山等,農業生產實踐體驗是讓游客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培養其珍惜糧食、勤勞樂觀的品質。農業產品品嘗采購是農業生產的直接價值轉換,“列植園林多美果,飽鋤畦壟富嘉蔬”,綠色健康食品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大花園”建設要保護和挖掘鄉土特色產品,增加農民的收入,充分利用傳感器和互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的實時監測。
打造長三角“宋韻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區
2020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高達24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24%,人口達到2.35億,人均GDP約為1.6萬美元,如此大體量的人口和經濟規模,必須有本區域旅游度假消費出口。浙江省的“大花園”是長三角地區的后花園,具有“桃源”風味的休閑旅游基地將是現代都市人理想的度假之地。
美麗花園城市的建設要注重城市休閑空間的打造,加強對古代文化建筑的發掘和保護,增加游覽景點,完善休閑設施,建設康養“大花園”。還要注意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劃定生態保護的紅線。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詩詞之路。浙江詩路建設是“大花園”建設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詩畫浙江”的人文底色。要加強宋代古詩與山水田園、歷史建筑、人文習俗的相互滲透,營造深厚的“宋韻文化”氛圍。
舉辦體育競賽,推廣圍棋之鄉。舉辦體育賽事可以增強民眾體質,宣傳景點,可以開展登山、攀巖、漂流、山地自行車、游泳、龍舟、帆船等各類運動,浙江的10個圍棋之鄉可以通過舉辦賽事弘揚當地特色文化,吸引全國各地的棋友相聚“大花園”。
“宋韻桃源”品牌的傳播策略和推廣價值
浙江“大花園”建設以優美生態環境、靜謐潔凈田園鄉村、勤勞善良人民展現了一幅現代“桃源圖”。“宋韻桃源”品牌傳播要遵循傳播學規律,注重傳播方式,結合節事營銷和創意產品開發,擴大受眾范圍。
媒體傳播、節事營銷和創意產品開發
在傳統媒體方面,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戶外廣告牌、LED屏來傳播“宋韻桃源”,拍攝相關紀錄片和宣傳片,重點介紹“宋韻文化”和“大花園”建設工程。加大對“宋韻桃源”和“大花園”建設的報道和學術研究,深層次解析生態和人文的結合路徑和發展方向。
各地可以通過舉辦各種節日活動推廣“宋韻桃源”品牌,比如“農耕節”、詩詞會、音樂節和各類學術研討會。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以游客的角度分享“大花園”的方方面面,打造網紅打卡景點,推送旅游攻略和優選路線,增加游客和景點、游客和游客之間的互動。
文創產品可以傳播“宋韻文化”和“大花園”建設的文化內涵,打造品牌和提高品牌價值,從而系統化、視覺化地表達思想。形式包括影視、動漫、圖書、博覽會、文化展演、藝術創作、紀念品、數字作品、廣告等,產品可以是編織物、黑陶、布藝、貼紙、金屬飾品、泥塑、儺面具、解玉板等。
發展前景和應用推廣價值
宋詩中的“桃源意象”與浙江大花園建設的融合路徑和傳播策略研究涵蓋了“宋韻文化”、“大花園”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論述了生態保護、農耕文化、休閑文化、詩路建設的結合路徑,具備歷史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等。
歷史價值在于文化保護和鄉村記憶留存,“宋韻桃源”讓人們記住了鄉愁,延續了各地的歷史脈絡;生態價值在于生態保護和價值轉化;文化價值在于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要把優秀的文化價值融入新時代建設中;經濟價值在于增加民眾的收入,實現共同富裕。而文旅結合是實現“大花園”區域文化、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陳野.試論宋韻文化的認識維度、精神實質和當代價值[J].浙江學刊,2022(01):4-13.
[2]李媛.大花園建設背景下小舟山鄉農旅融合發展研究[J].南方農業,2021,15(27):131-132.
[3]葛學斌.做優詩路文章 助推大花園建設[N].浙江日報,2019-05-20(08).
[4]紀昌蘭.醉飲杏花:宋人詩詞里的“桃源意象”[J].江西社會科學,2019,39(08):115-122.
[5]胡林燕.宋代勸農詩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6]范葉和,鄭紅利.建設“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 打造鄉村美麗大花園[J].政策瞭望,2020(11):41-43.
[7]言唱.大運河文化旅游品牌構建與傳播研究[J].文化產業,2020(15):19-20.
[8]章輝.南宋文士休閑的“耕隱”工夫及其美學蘊含[J].臺州學院學報,2016,38(01):25-29.
[9]李躍軍,湯蓉嵐,林蔭.試論浙東唐詩之路文化體驗式旅游開發[J].臺州學院學報,2017,39(01):17-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