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博物館已經逐漸成為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進入新時期,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日趨凸顯,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技巧與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博物館講解工作人員在未來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確保博物館的講解工作能更加高效地開展,使博物館的文化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
博物館是當地歷史文化的象征,在新時期具有社會服務以及文化教育職能,是我國開展文化建設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機構。但是,目前很多博物館的文化教育職能還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因此講解員的重要性就日趨凸顯。在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講解員需要采用一定的技巧和方式來開展自身的工作,以促使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同時確保博物館的文化教育職能得到充分發揮,進一步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由此可見,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技巧與方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也具有相對深刻的文化內涵。
博物館講解工作的現實意義
當今時代,很多博物館對講解工作存在一些偏見,不注重講解工作,沒有認識到在博物館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博物館注重收藏文物與標本,對相關研究工作不夠重視,導致文物與標本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人們也很難從中了解相應的歷史知識。而通過講解員精彩的講解,人們能夠更好地獲悉有價值的歷史知識。
此外,我國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博物館條例》等。博物館是一個以收藏為主的機構,需要在文物與標本展覽的基礎上,通過講解員講述其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故事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受眾,讓受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館藏品所表達的歷史意義,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文化素養。這對于我國的文化建設工作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向廣大民眾普及更為豐富的歷史知識,讓人們對我國歷史發展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博物館講解工作的變化及發展趨勢
(一)博物館講解工作的變化
新時期背景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往參觀博物館的人員文化水平相對較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因此對精神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博物館面對的人群也日趨多元化,越來越多的民眾對博物館產生了好奇心,外國友人也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并通過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來了解中國文化。因此,博物館的參觀人群中不僅有國內的民眾,也有外國友人。這就需要講解工作人員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采用多種語言來進行講解,以便讓外國友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進入新時期,新型技術的發展更加迅速,博物館講解工作也趨于現代化。因此,講解人員必須深入學習,更好地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質量。此外,講解工作還要具有人性化特點,講解人員要為參觀人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使參觀人員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物信息,講解工作能夠更好地被人們所接受,進而提高博物館對公眾的吸引力,讓人們更樂于接受講解人員傳達的信息。
(二)博物館講解工作的發展趨勢
現如今,博物館講解工作、參觀人群類型的變化以及先進技術的高速發展,都使得博物館講解工作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特別是免費開放,使得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在閑暇時間有了新的去處。參觀博物館可以使越來越多的人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并不能深入了解博物館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因此,講解人員需要將博物館及其藏品或標本所傳遞的文化信息以人們易于理解的方式更好地展現出來,讓文化程度較低的受眾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而提升其自身的文化素養。此外,講解人員還要讓參觀人員更好地掌握其所講述的某些內容,讓他們在參觀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知識,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其自身的文化素養,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確保博物館的文化價值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這也是新時期博物館講解工作人員的使命。
講解工作創新策略思考
新時期背景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受到了博物館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其更加注重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效率,使參觀者能夠更加高效地了解博物館的藏品或標本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的講解員必須積極主動地轉變工作形式,做好講解工作。基于此,從以下方面對博物館講解工作要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指導博物館的講解工作人員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一)細分講解對象
新時期對博物館講解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博物館講解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人們喜聞樂見的講解方式。由于參觀者的文化素養參差不齊,講解人員的講解工作壓力相對較大。若要確保講解工作高效開展,講解人員就必須深入了解參觀群眾參觀博物館的需求。一般來說,參觀群眾參觀博物館的目的主要以休閑為主,并沒有較高的學習需求。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講解人員需要采用人們通俗易懂的方式,讓人們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時,提升其自身文化素養。
在講解工作過程中,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若是參觀者沒有刻意提出疑問,講解人員可以予以規避,避免出現講解效率低下的問題。
而若是參觀群體以專家學者為主,因其主要是以文化考察為目的,針對性相對較強,這就需要講解人員深層次地講解文物或標本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專家學者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講解人員所講解的內容進行充分融合,以便其更好地對博物館的相關藏品進行了解。此外,在講解的過程中,講解人員應當采用專業術語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這樣可以讓專家學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產品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能夠體現出講解人員的專業性和嚴謹性。
在面對領導時,由于領導的行程相對緊湊,因此講解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內,講解人員應抓住講解工作的中心和重點,讓領導人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的特色。
(二)利用多媒體開展講解工作
在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傳統的講解模式很難進一步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為了讓講解工作具有趣味性,在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可以通過短視頻、3D圖像等方式使講解方式趨于現代化,并通過動畫的方式展示博物館藏品所表達的歷史主題及相關歷史故事。利用相對直觀的畫面,可以讓觀眾更加生動地了解博物館藏品表達的文化內涵,通過博物館講解人員的解說,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文物背后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從而達到宣傳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開展博物館講解工作的過程中,講解人員可以適當采取多媒體技術來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這也可以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的文化內涵,使參觀者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
(三)創新講解模式
在講解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講解人員的講解模式若趨于簡單化,會導致參觀人員不能深刻了解博物館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從而導致宣傳效果相對較差。因此,在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講解人員需要與參觀者進行及時的互動,讓參觀人員提出對博物館藏品或標本的意見,使其有一種參與感,進而更好地了解博物館藏品的文化內涵。在這一過程中,講解人員提出的問題不能太難,這樣才能保證互動環節更加高效地進行。此外,講解人員必須要深入了解參觀者的內心需求,這不僅能高效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同時還能提高參觀人員的歷史知識素養,以此來實現參觀者與講解人員之間的高效互動。這也是目前講解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的一點。講解模式的創新能夠更好地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讓講解工作得以高效地開展。
(四)掌握和編寫講解詞
講解詞是對所陳述對象進行介紹與描繪的文本,講解人員在開展博物館講解工作的過程中,必須深入掌握講解詞,并對講解詞進行生動改寫,讓講解詞能夠被參觀者深入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講解人員應對被講解對象進行深入了解,并結合收藏的文物或標本的外觀及其所體現的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內容進行陳述,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總結、分析與概括。好的講解詞不僅講解內容全面,而且言簡意賅。因為參觀人員若是聽講解人員長篇大論地講解,很有可能會失去耐心。因此,講解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參觀人員的感受,對不同受眾及其接受能力予以充分考慮,因人而異,因人而定。
例如,面對青少年參觀者,就必須要編寫青少年所能接受的講解詞,這樣才能夠在講解的過程中積極調動青少年的興趣,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的藏品。若在這一過程中,有關人員編寫的講解詞中有較多的學術術語,就會導致青少年在聽講解人員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難以理解博物館藏品的背后所表達的文化內涵,逐漸失去了對博物館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這樣不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養。這是需要博物館講解人員予以高度關注的問題。
(五)提高講解人員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講解人員的職業道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講解人員必須要認識到宣傳教育工作在博物館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并對博物館內所陳列的文物資料進行深入的了解,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講解工作,如此可以更好地促進參觀者文化素養的進一步提升。講解員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要以一種滿足的心態,積極投入講解工作中。
講解工作是面向廣大民眾的,要為民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文化服務,使其進一步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激發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在開展博物館講解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對過去的歷史文化進行更加詳細地了解。同時還要采取參觀人員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博物館講解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講解工作呈現良好態勢。
講解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保在講解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處理一些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此外,講解人員必須正確看待歷史,當面對有爭議的問題時,應當做到謙虛謹慎;與參觀人員進行深入探討時,不可妄加評論,要讓人們在相對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講解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操守,才能夠更好地服務每一個進入博物館參觀的民眾,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成為一個合格的講解員。
(六)利用非語言溝通的方式進行調整
在開展講解工作的過程中,講解人員要想進一步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質量,就必須要在講解工作中把握工作的要點,而僅憑語言講解已不能滿足講解工作的需求,非語言溝通在講解工作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講解人員要深刻認識到,講解工作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需要借助臉部的表情等方式向人們展現其積極向上的心態;同時還要對參觀人員進行深入的了解,采取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講解,以調動參觀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提升參觀人員的文化素養,讓參觀人員在參觀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博物館文物及標本背后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從而充分體現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
總體說來,在博物館日常工作中,講解人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促進我國文化的高質量傳播,博物館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提升講解員的綜合素養,使講解員的專業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此外,講解人員應當積極參與講解活動,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為提升講解工作的整體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飛泉.淺談“微笑”在博物館講解工作中的作用及其運用技巧[J].中國民族博覽,2022(01):208-210.
[2]楊玉鳳.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研究[J].愛情婚姻家庭:愛情故事,2021(09):292-293.
[3]張倩.淺談博物館文物講解工作的重要作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03):100-102.
[4]劉仁慧.關于博物館臨時展覽講解詞的編寫和講解的幾點思考[J].新絲路:中旬,2022(07):222-224
[5]蘇浩.探析博物館講解員的角色定位和技巧運用[J].文化產業,2022(12):115-117.
[6]武振偉.博物館講解困局如何破題——基于淄博市文博系統講解員現狀的調研分析[J].人文天下,2017(11):69-73.
[7]董軍農,董志宏,王建軍,等.提升博物館講解員講解服務技巧的有效對策[J].大眾文藝,2015(10):49-50.
[8]金玥.博物館講解員角色定位與講解技巧分析[J].東方收藏,2021(03):88-89.
[10]黃萍.試論如何提高專業性科技博物館講解員的解說水平[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06):185.
[11]朱鶯.“互動”為核心的博物館青少年活動設計——以蘇州博物館“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為例[C]//區域博物館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3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208-213.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