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這里的建設不僅指經濟建設,也包括文化建設。作為提高群眾審美門檻、培養群眾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以正確的文化形式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使群眾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促進社會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活動的重要策劃和宣傳者,也是建設群眾文化陣地的有力助手,其在鄉村地區開展的群眾文化服務工作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推動力。現從鄉村振興戰略出發,通過分析過去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工作中出現的種種缺陷,結合新時期下文化館的戰略定位,淺談幾點對未來文化館優化服務工作的思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文化館作為負責公共文化的事業單位,在傳統工作模式下能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在文化建設上必須依靠文化館的工作,公共文化事業的推進也需要文化館持續發力。因此在新時期下,文化館在服務模式上的創新改革至關重要,不僅要明確過去文化館服務存在的各種問題,還要對問題的根源進行分析,結合時代特點和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針對性改進。
過去文化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是過去文化館建設工作的重要問題。文化館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備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效率高低的關鍵。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在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程度存在較大差別。對于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區來說,由于經費不足,當地文化館能夠分得的經費往往十分有限,因此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建設配套設施;除了經濟上的局限性外,在觀念上也存在一定的誤區,尤其是經濟較為落后的鄉村地區,人們學習文化知識的主動性較差,提升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較為薄弱,導致當地文化活動場所缺乏;即使有些地區在規劃建設中建有文化活動場所,但是由于缺乏維護措施,設施十分陳舊;文化館中文化書籍的數量也十分有限,導致文化館的正常工作受到限制,也給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造成消極影響。
(二)缺乏專業的服務團隊
要想確保文化館高效開展群眾文化服務工作,就必須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服務團隊。但是過去我國文化館在服務團隊的建設上存在較大問題,團隊人員不足、年齡跨度大、學歷參差不齊等問題最常見,其中年齡跨度較大是最嚴重的問題。對我國文化館服務團隊的調查研究顯示,當下我國文化館工作人員大多以高年齡的員工為主。這部分員工雖然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較多,工作經驗也比較豐富,但是,高年齡的員工對當下時興的文化形式了解不足,或者對新興文化存在錯誤認識,導致其工作形式和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需求脫軌,最終導致當代年輕人不愿進入文化館,不愿參與文化活動。并且文化館服務團隊在人員配置上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很多工作缺乏專業性。這種服務團隊的失衡也會阻礙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推進。
(三)管理機制較為松散
文化館作為向人民群眾提供文娛活動場所的單位,其本質是享受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擁有公共財政這一強大保障,因此文化館并不等同于其他市場單位,其在行業內沒有同類型單位與其競爭,也沒有市場淘汰機制,經費往往由地方財政保障,因此沒有生存壓力。雖然這種寬松的環境為文化館的生存提供了保障,但是過去寬松的環境也導致文化館在管理機制上缺乏創新,團隊工作也缺乏規范性。在大多數時候,文化館的任務是協助當地政府部門舉辦一些公共文娛活動,或開展針對文化活動的研究以及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等。工作缺乏量化指標雖然為工作人員帶來了自由空間,但是也缺乏對文化館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久而久之,文化館在管理和運營機制上也會出現積弊。
新時期下文化館發展的戰略定位分析
(一)新時期文化館是提高人民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
文化館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不僅是新時代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宗旨,也是第一所文化館成立以來其一直秉持的初心。隨著時代的變革,社會大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斷改變,社會的精神面貌也不斷發生變化。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文化館在繼續承擔一直以來所肩負的責任的同時,也被時代賦予了更多新使命。一方面,當下文化館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因為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變革,我國與世界舞臺的接軌意味著西方文化有更多渠道傳入我國,西方某些價值觀帶來的沖擊給文化館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這種時代趨勢下,文化館更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增強社會大眾的文化自信,助力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另一方面,文化館作為傳播文化的重要陣地,還肩負著培訓和教化市民的重要責任,提升公民的整體素質需要文化館貢獻一份力量,因此文化館還應積極組織參與性較廣的群眾文化活動,將以文育人滲透到公共文化服務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為提升整體社會精神面貌發光發熱。
(二)新時期文化館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在政治建設和經濟建設方面發力,還要加強文化建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新時代文化館必須承擔的義務。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積累的人文歷史財富是不可估量的。新時期下,要想挖掘這份財富的巨大潛力,就必須通過文化館的工作發力。并且,革命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近代以來中華大地上無數優秀兒女以血淚煉成的文化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也需要加強對其的宣傳和傳承,對此,文化館必須意識到自身在延續和發展中華文化方面的重要任務。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跡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需要文化館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需要文化館立足于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從而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特色,貫徹以人民為本的服務理念。
(三)新時期文化館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場所
當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相較過去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于是,社會大眾對精神世界的渴求愈發強烈。作為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重要實施者,文化館要承擔起這一時代的重擔,加強在公共文化服務上的供給,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層出不窮。文化館作為服務人民的事業單位,有幫助人們減輕心理壓力的義務,可以結合人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為人們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內容,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心理滿足感和心理幸福感為宗旨,使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在得到滿足的同時,在價值觀念上得到正確的引導。
(四)新時期文化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助手
鄉村作為一個地域集合體,具有自然、社會以及經濟三大特征,具有生產、生活以及文化等多種功能,與城鎮共存共生,共同組成了人類的生活空間。我國當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經之路。鄉村振興不僅包括在經濟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而且在文化方面,推進鄉村掃盲工作,繁榮鄉村文化,做好對優秀鄉村文化的傳承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文化館無疑在這一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中心,文化館工作的開展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鄉村全面覆蓋的關鍵,在強化鄉村公共文化建設中,文化館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館的中樞作用要得到切實發揮。
鄉村振興視野下優化文化館服務的策略
(一)結合時代特色,提高服務主動性
文化建設事關國家興衰,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主要開展者,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時期下,文化館要想高效開展群眾文化服務工作,加快我國文化建設,就必須明確自身定位,緊抓時代特色,秉持主動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意識。
首先,要在群眾文化服務工作中立足大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建設和鄉村文化振興方面的重要思想精神,從鄉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確保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上。
其次,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落實,在相關政策的指示下明確鄉村文化建設各階段的目標,從而將鄉村文化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結合起來。
最后,文化館工作人員要及時轉變工作思路,由于很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對文娛活動的參與意愿不強,這時文化館就要主動走到群眾中去,化被動為主動,豐富農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
(二)增加資金投入,推進設施更新
時代的更迭對群眾文化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文化館也要積極加強軟硬件建設,轉變工作思維,如此才能在時代變化下應對群眾文化服務工作面臨的諸多挑戰。
首先,文化館應當轉變運作思維,過去由地方政府統一撥款的運營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不僅在資金數量上有限,資金來源渠道的單一性也限制著文化館的發展。因此,未來文化館要積極拓展資金來源渠道,融入市場,接收企業贊助或開放社會捐贈渠道,與企業共同舉辦群眾文化服務活動,擺脫過去對財政撥款的過度依賴。
其次,文化館工作人員要加強對社會大眾文化需求的調查,調研社會大眾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看法,廣泛收集社會意見,確保文化服務工作能夠以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從活動設計層面避免社會大眾對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抵觸心理。
(三)加強人員培訓,打造專業化隊伍
文化館工作人員作為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對文化館的發展建設和服務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期下,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工作中面臨的挑戰逐漸增多,而專業化的工作團隊可以幫助文化館在時代變化下站穩腳跟、茁壯發展。對此,文化館首先要改變員工結構。群眾文化服務工作面向的服務對象分屬于不同的年齡段,因此為了確保群眾文化服務工作滿足各年齡段群眾的需求,文化館工作人員不能全部處于一個年齡段,并且在擴充員工隊伍時尤其要吸收具有創造力和創新意識的年輕人、民間藝人或非遺傳承人等人才,這樣不僅能為員工隊伍增添更多活力,也能以較強的創新意識給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帶來更多可能。其次,要加強對現有員工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與上級文化館共同開展培訓班或引導員工參觀學習等形式,全面提高員工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養;此外,要完善隊伍考核機制,對工作態度不認真、作風不嚴謹、不思進取的員工要及時給予懲處,同時加大培訓力度,通過激勵措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督促文化館員工隊伍不斷進行自我提升。
(四)突出工作核心,塑造新時代農民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在為人們的信息獲取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加快了消極價值觀以及一些負面思想的傳播,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快手、抖音等互聯網軟件的使用,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信息交流空間,但是一些人為了博取眼球故意開展的低俗表演也借由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快速傳播。對于農村地區文化、審美水平不高的人們來說,這些低俗的傳播內容無疑會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進而影響農村的整體精神面貌。因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工作中要明確自身的工作核心,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文化活動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文化活動中,同時注重活動內容的積極性和健康性,建設常態化的公共文化活動體系,加強對優秀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的宣傳,從提高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引導農村地區的價值體系建設,打造新時代高素質農民隊伍。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一個充滿鄉土文化的國家,盡管近幾十年來城市化進程的速度飛快,但必須承認的是,現階段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的建設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而要想推進后續建設工作的開展,就不能忽視對農村地區的建設。文化建設作為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是全面提高農村地區精神面貌,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尤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輔相成,兩者互惠共生。文化館作為文化建設的主體,要明確自身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定位,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積極轉變自身工作思維,積極培訓工作隊伍,提高工作主動性和全面性,以更優質的服務體系為發展鄉土文化和培育新時代農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浩,潘采夫.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文化建設路徑探究[J].特區經濟,2020(12):100-102.
[2]王可盈.鄉村振興視野下的縣級文化館服務研究[J].鄉村振興,2021(04):86-87.
[3]王秋萍.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做好基層文化館站業務培訓指導工作[J].民族音樂,2022(03):95-97.
[4]甄陵,吳瑛.論新時代文化館發展的戰略定位[J].百花,2020(06):52-54.
[5]孔令軍.縣級文化館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20(05):13-14.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