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聚焦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以下簡稱設計學院)學生編輯團隊,以解決公眾號推送制作流程中存在的痛點為目標,從結課成果推送出發,重點探究推文審核流程體驗的優化,為高校新媒體工作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通過了解設計學院公眾平臺發布內容、編輯團隊、發推流程,調查流程中相關人員體驗感受,剖析公眾號現狀無法滿足平臺受眾需求以及編輯團隊工作體驗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優化策略。
高校微信公眾號依托其龐大的師生微信用戶及校內組織機構的官方權威性,結合文字、視頻、語音等多種傳播形式來傳播信息,以滿足用戶對多樣化內容的需求。但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和推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訂閱號運營管理團隊每天可推送一次信息;對已發布的推文中需要更改的文字會限制更正次數,若需要大范圍更正信息,只能刪除當前信息,然后重新發布,內容修正后隔天進行推送;上傳的視頻會被系統自動壓縮等。
設計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現狀
我們歷時一周時間對設計學院編輯團隊進行了結構式訪談與半結構式訪談調研,便于進一步了解公眾平臺內容發布與平臺建設的情況。通過對訪談信息的梳理,筆者發現當前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現狀如下。
(一)設計學院公眾平臺發布內容的特殊性
該公眾號在學期間所發布的內容質量較高,更新速度快,以日更狀態常態化運行,但每日發布時間較晚,內容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成果、熱點新聞、重要賽事、人物介紹等方面;而在寒暑假期間所發布的內容量較少。其中,相較于綜合類大學的文理科、工科等專業,以藝術設計為主要學科的設計學院涵蓋視覺傳達、染織服裝、工業設計、綜合設計、設計學理論五類學科,這幾類學科的專業特點決定了該公眾平臺的分享內容有很大一部分被大量可視覺化展示的課程作品成果占據。
設計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作為該二級學院最主要、流量最大的課程成果展示渠道,不定期向公眾展示不同設計專業的學科特色與成果(發布時間取決于各系課程安排)。各類課程成果通常先在線下以展覽的形式向師生展現,通過上傳設計成果與實地拍攝、訪談、報道等形式,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展覽。當下,校內課程展覽只可向校內師生開放,因此,公眾平臺的線上呈現方式也是課程展覽面向大眾的重要渠道。
(二)設計學院微信公眾號編輯團隊情況
公眾號編輯團隊由學院學生自主管理,部門指導老師根據學院工作計劃把握編輯團隊的整體工作方向,并策劃和組織相應的活動。團隊由20位欄目小編(學生),1位責任編輯(學生)以及6位指導老師組成,每一學年更新招募新學員構成微設計編輯部。團隊編輯人員以責任編輯為中心,開展每日的推文編輯工作,團隊成員分別擔任欄目小編、采編、值日小編,根據各自分工協同完成設計學院的新媒體工作,由欄目小編每日負責上傳素材且讓責任編輯審核,經指導老師與學員領導把控并通過后發布推送,結束當日工作任務。
(三)當前微信公眾號推文制作流程
責任編輯通常需要提前規劃往后一周甚至更久時間的推文順序安排,并根據各小編的工作能力與個人特長,給每一位小編分配任務。責編需對小編提交的推文初稿進行審核,在反饋修改意見并驗收推文后提交給相關職能部門的老師審核,多層審核完畢后在平臺發出。
一份推文的制作需要經過責任編輯分配任務給各成員,采集推文所需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素材,編輯部成員編輯排版,負責人審核調整等幾大步驟。結課推文的編輯過程更為復雜,編輯人員需對接相關任課老師、班級同學,收取大量作品成果,并從中挑選質量較高的作為推廣素材,初稿完成后需經過相關專業老師與職能部門負責人全部審核后方可發布。
相關用戶需求調查分析
(一)設計學院微信公眾號受眾調查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回收有效問卷174份,參與調查學生174人,主要為浙江省高校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其中,大三年級學生占43.68%,大二年級學生占39.66%。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學生普遍采用演示文稿、視頻、展板等形式展現課程成果,并有60%學生的課程作品已通過公眾號對外發布。
從調查中我們得知,98%的學生表示對其他專業的課程成果感興趣,約72%的學生在專業課程實踐中會涉及其他專業的知識內容,且觀看線下展覽的局限性較大,結課推文的發布需要更加即時與高頻,從而滿足公眾號受眾獲取信息或分享信息的需求。因此,該調研結果證實了提高結課推文質量的重要性與優化推文制作流程的必要性。
(二)編輯團隊需求分析
編輯部團隊成員在學習之余進行推送制作任務。責編在編輯前需提前規劃每日需發布的內容,了解小編對時間的安排然后分配任務;小編在收集資料與編輯的過程中需明確格式與模版,提高編輯推文效率,準確呈現發布內容,減少反復溝通與修改次數。
此外,微信公眾平臺限制當天只允許發一次推文,因此,編輯部在發文時較為慎重,很多時候推文會卡在零點之前發送,而深夜倉促發出的推文往往時效性差,閱讀量少,同時,發送時間過晚也使得編輯團隊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大大降低。高校新媒體團隊的建設離不開編輯人員凝聚力的提升,所以編輯部需要一些工具的幫助來更有效地分配任務,修改推文,提交審核,從而使他們可以在高效完成新媒體工作的前提下減輕壓力,避免任務堆積。
設計學院微信公眾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推文發布時間集中
學院非常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對推文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設計學院一個學期會經歷3—4個課程周期,各專業課程的結束日期常集中于同一周,多門課程需要在同一時間(或幾天內)發送結課推文,需求量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信息傳遞效率降低。若將多篇推文集中于同一天發布,次推文相對于主推文的信號功能較弱,關注度較低。
(二)推文專業性強
課程成果的公眾號推文與其他日常推文最大的區別在于,課程成果的推文涉及設計學院不同專業的課程,不僅內容的專業性強,圖片、視頻、文字等內容對接量大,而且需要額外增加任課老師審核甚至相關專業教學負責人審核的步驟。在不改變推文編輯審核流程的前提下,編輯內容與審核環節增多,編輯團隊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大。此外,結課成果推文的圖文資料素材通常需要向課程所在班級的班長獲取,且圖文資料經常存在資料不全、素材質量低以及內容陳舊等情況。
(三)分配任務效率低
分配任務時,責編需要通過單獨詢問小編是否可以承接任務后再安排其工作。此外,在人員管理上沒有明確的職責分配與量化目標,尤其是在處理臨時任務時,沒有相對完善的應急方案,無法快速分配工作。
(四)審核過程煩瑣
推文審核耗時長、效率低,需協調各相關人員。微信將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交織在一起,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存在審核環節未設置專項提示機制的情況。責編需要依次催促各職能部門的老師進行審核,微信傳播消息具有即時性,信息常常被忽略,信息傳播效率低,進而影響審核進度,導致當日推文延遲甚至無法在當日發布,影響往后的每日推文安排。同時,審核狀態沒有清晰詳細的時間線展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回復,編輯人員會在漫長的等待審核的過程中產生焦慮情緒;結課推文需經過多位專職教師審核,不僅在操作上存在多次轉發等煩瑣步驟,更增大了編輯人員的工作量;審核過程存在大量反饋信息,在表達修改意見時經常產生誤讀現象,導致重復工作。
(五)修改推文模式不規范
表達修改要求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審核人員將需要修改的部分截圖,并用截圖自帶的編輯功能進行勾畫反饋;其二,審核人員遇到利用文字與圖畫表述不便的情況時,通常用語音表達需要修改的地方。
通過與編輯團隊的溝通交流,我們得知,責編和老師每次在審核的過程中都要截圖,在截圖上用手劃線、涂改、畫符號,標注修改意見并返回責編,再由責編反饋給推文編輯人員,這就經常導致內容傳達不清晰,不易于推文編輯人員理解;大量的圖片也會占據手機存儲空間,因此通常在推文發布后把修改過程中的內容刪除,無法較好地保留修改過程;語音表達修改要求很難快速定位到所描述的具體內容。
公眾號推文制作流程體驗優化策略與實踐
根據上述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我們設計了一個能夠提供發布推送任務、發送審核提醒、批注推文的程序。該程序包含任務發布功能,審核時間線的展示,對加急推文的特殊處理以及修改推文模式的規范。
(一)人員管理統一化
編輯團隊的管理在微信公眾號推文制作中是較為重要的一環。20位小編在原先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沒有較為明確的任務劃分,因此,從策劃、編輯到審核的每個環節,編輯人員都需要了解完整的流程,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審美能力,提高自身對文字內容的敏感度,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在任務發布的過程中設置發布日期、主題、專業、負責小編、審核老師等相關事項,使責編能夠統一發布任務,同時,小編的任務狀態要實時顯示,責編可根據狀態顯示來進行人員管理,減少分配任務時所消耗的時間。
(二)修改要求清晰化
線上信息傳達的有效性影響著編輯團隊的工作效率。我們設計了針對審核修改意見的批注工具及統一反饋方式,運用“刪除”“調序”“插入”等常用批注工具,清楚定位需要修改的部分,明確表達修改方向,并引入語音批注工具,讓審核人員能夠更清晰地表達修改想法。
(三)審核進度透明化
審核效率是影響設計學院微信公眾號推送和發布信息效率的首要原因。對完備的推送內容,應及時審核通過,以便推文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搶占時效先機;而對需要返工修改的內容,應及時并清晰地給予反饋意見。這樣不僅有利于推送內容的不斷完善,還可以減少審核微信推送內容所需要的時間。
審核狀態透明、審核進度明確是做好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審核進度的顯示雖然不會對任務的推進起到實質性作用,但可以使團隊成員產生心理滿足感與安全感,可以使團隊成員實時把控審核進度,從而明確當前任務步驟以及下一步的執行目標。
建立明確、簡潔、高效的審核模式。微信消息提醒不及時,時常導致任務延誤。與盡量避免打擾用戶的設計思路不同,我們在程序中設置層級審核提醒機制,使得信息重復出現,催辦審核流程,尤其對加急推文,要進行特殊的提醒處理,保障推送和發布工作順利進行,使該推文獲得更高的關注度。
(四)原型迭代測試實踐
產品交互原型經歷了兩次迭代,主要存在測試反饋集中于操作,限定選項死板,批注工具圖標的語義不清晰,狀態顯示不明確等幾類問題。
在第一次迭代中,責編表示發布任務的信息填寫格式要求過于死板,細節太多,操作起來較為煩瑣;從當前原型邏輯來說,其無法滿足單日發布多篇推送任務的需求;批注工具的功能有些重復,無法通過直接識別批注工具圖案來理解其代表的具體功能;“審核狀態顯示”的層級關系未得到區分,導致表意不清;設置“審核提醒”步驟存在歧義,不明確提醒對象。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設置“添加同日次推文”步驟;在審核狀態的顯示中,采用文字說明的同時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紅色“待審核”、黃色“審核中”、綠色“待發布”三種審核狀態;任務發布的要求更改為選填項且允許任意添加,并新增“推送加急”選項;推文主題、專業等重點信息放在頂層予以區分,使編輯人員快速獲取重點信息;簡化批注工具,合并同類工具,提高工具圖形的易讀性;審核狀態用顏色區分的同時,按照層級關系遞進排序。
第二次迭代的原型測試與改進相對第一次迭代更加細致。“設置稍后提醒”的時間不夠靈活;審核狀態用顏色作區分反而導致顏色雜亂;未設置“取消修改批注”的操作方式,如果操作失誤則無法返回。我們根據日常審核時間區間(20點—21點)設置對應的“稍后提醒”功能;減少審核狀態的顏色表達;增加“選擇長按刪除批注”功能。
迭代后的產品擬實現以下功能:責編收到老師或學院下發的推文任務,可在該程序中點擊任務發布框,并填寫相關任務事項或添加同日次推文,在查看小編手頭任務情況后,選擇相應編輯人員與審核老師完成任務;責編可以查看其他推文的審核進度,并對需要推進任務的相關人員進行提醒,被提醒者會收到提示信息;如有小編對推文設置了加急,責編和審核老師都會收到加急消息提示;審核人員如遇到“當前審核不便”的提示,可選擇“稍后審核”,系統將在設置的時間后進行提醒;審核人員可使用批注中的“修改”“刪除”“調序”“插入”或“取消批注”工具進行審核,并傳回給小編。
對高校而言,在日常運營管理中應當不斷探索更高效便捷的微信公眾平臺推文發布工具,來配合編輯團隊的發展,提高推文制作流程的體驗,從而使團隊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建立更有學院特色、專業特色的發展模式,并推出更優質的內容,以展示學校風貌。
參考文獻
[1]李艷平.新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評《新媒體營銷運營實戰208招:微信公眾號運營》[J].中國科技論文,2022,17(04):485.
[2]蔡宇超,唐依依.基于5W模型的微信公眾號傳播力研究——以19所美術高等院校為例[J].今傳媒,2019,27(12):35-40.
[3]趙艷.淺議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的推文制作技巧——基于248篇高閱讀量微信推文的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2):233-234.
[4]劉順有,趙國慶.高校新媒體建設的路徑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1):44-46.
[5]黃楚新,王丹.微信公眾號的現狀、類型及發展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5(07):5-9.
[6]曹軼君.信息化時代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問題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