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建設能夠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文化前進方向。公共圖書館為社會公眾服務,在建設過程中應當重視社會公眾、組織團體等的積極參與,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價值。現基于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重要作用,提出幾點社會力量的參與方式及創新路徑,以期推進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明確相關主體價值交叉點,實現共贏。
社會發展進步不能缺少文化這一助推力,文化傳播載體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價值。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公共圖書館各項工作任務的開展均應在技術環境基礎上創新立意,將新理念、新思路融于建設過程。社會力量不僅局限于社會公眾,還可包括社會團體組織,引導其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發揮作用,能夠整合更多有價值的資源,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鑒于此,分析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創新路徑,對于實現資源互補,提高公共圖書館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重要意義
能夠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社會力量不僅包括社會公眾,還包括不同形式的社會團體,如企業單位、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公共文化建設發展中具有較大的推進作用。
目前,國家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意在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發揮價值。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明確指出,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政府、社會等應發揮不同的作用。在參與過程中,政府發揮關鍵性引導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中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提高對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視程度,從政策等方面對參與建設的社會力量給予支持。
另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成效影響著公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程度。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創新理念,打造開放、協調、共享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隨著公共圖書館建設工作中社會力量的加入,各參與主體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動性將更強,這將促進公共圖書館滿足社會公眾汲取知識、學習文化的需求。社會力量發揮重要作用,也將使公共圖書館的品質得以提升。
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社會力量的參與形式
(一)以志愿者服務隊的形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
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引導志愿者服務隊參與已有諸多成功案例。自20世紀末起,我國多地圖書館即著手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所形成的社會組織即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服務隊能在日常業務管理方面為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幫助,如傳統業務、延伸業務等。在傳統業務中,志愿者能夠從信息采集管理等方面為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服務;而在延伸業務中,則包括公共圖書館宣傳、知識講座等。志愿者服務隊的參與輔助能有效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使圖書館的管理更具系統性。另外,志愿者在圖書館建設與管理工作中往往能夠明確自身職責,提供滿足人們需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
(二)以政府和社會資本融合的形式參與
在公共圖書館建設工作中,政府能夠協調、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發揮社會資本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價值。融合政府和社會資本,有助于構建主體間的合作模式,實現對優質資源的共享。企事業單位作為社會資本的重要構成之一,對建設高水平的公共圖書館有促進作用。將政府和規模大、體系完善的企業相融合,則能夠基于消費層次差異,實現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分層管理,從而為更多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三)以多樣化組合形式參與
以多樣化組合形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能夠發揮不同行業領域關聯優勢,豐富公共圖書館建設形式。第一,圖書館和房地產組合,以融創地產為例,其與公共圖書館組合目的是打造健康、愉悅且和睦的社區文化。房地產行業參與到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在家門口為不同年齡群體(業主)打造能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社區圖書館。這不僅能使不同年齡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還能將公共文化服務融入業主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第二,圖書館和幼兒園相結合,以廣州市某區微書房項目為例,依照效益優先的原則,充分考慮少兒群體閱讀需求較為強烈的特點。從少兒群體較為密集的幼兒園或培訓機構入手,為少兒、教師或家長提供個性化、優質的閱讀服務。第三,圖書館和商場、交通樞紐等相結合,豐富公共圖書館內涵,擴充公共圖書館服務群體,同時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實現組合雙方共贏。
(四)以捐贈形式參與
社會各界對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捐贈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等。就捐贈方式而言,包括個人捐贈、單位捐贈以及慈善機構捐贈等。就捐贈主體而言,則可以是普通百姓、知名人物或企事業單位等。一般來說,企業主要以企業名義進行捐贈,慈善機構則以慈善組織為主體進行捐贈。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豐富捐贈形式,有助于實現對資源的充分利用,使公共圖書館的內涵更加豐富;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圖書館建設資金周轉和管理缺失等問題,為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五)以購買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形式參與
服務也是公共圖書館建設水平的表現之一。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時,為降低運營成本,吸引現代化管理人才,提高圖書館整體運營效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以業務外包的形式引導企業購買公共服務。而將企業管理理念融入圖書館建設,有利于公共圖書館摒棄傳統落后的思想,轉變為現代化發展模式。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相結合,有助于構建圖書館建設新業態,使社會資源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創新路徑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質量及效益與各方主體的參與程度有密切聯系。因此,可以強化政府政策指導,優化服務結構,強化頂層設計,創新驅動方式,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滿足其基本需求。
(一)堅持政府主導,優化社會力量參與協調機制
首先,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設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可以通過政策手段協調各參與主體間的關系,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政府可以從政策方面入手引導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如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為社會力量建立良好的引入保障和退出保障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后,圖書館的性質、財政補貼等的界定,應當予以明確規定。另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對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予以引導,以期探索出圖書館志愿隊認可的社會服務機制。
其次,在和社會力量建立合作前應進行衡量,提高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社會力量的品質,盡可能地發揮社會人員及社會機構的優勢,促進服務效能最大化。在社會力量的參與過程中,應嚴格管控各個流程環節,努力做到互惠互利。例如,發揮眾籌優勢,引導公共圖書館建設從以前的“政府包”向政府主導轉變,豐富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社會力量,促進特色化的公共圖書館建設。
最后,重視氛圍營造及宣傳引導,幫助更多群體了解公共圖書館建設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以擴大宣傳范圍,增強宣傳效果。為強化社會間合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運用主流媒介或新媒體等路徑強化引導與宣傳,用公眾喜愛的模式向其展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運營的經典案例,使公眾知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效益,以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積極性;還可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圖書館自建小程序等,增強其宣傳與引導效果。
(二)項目立館,實施經營性項目,做到優勢互補
公共圖書館建設在常規管理、業務開展、圖書館活動以及共同治理等方面均能夠發揮社會力量的價值,能讓其為圖書館建設貢獻力量。因此,為了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強化社會力量參與,需要為其搭建更為便利的平臺。基于不同的工作內容,可以創建服務型崗位或技能型崗位,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參與需求,廣納社會志愿者參與,包容更多社會團體組織。要確保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的社會群體均能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發揮其價值,從而促進其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與推廣貢獻力量。
一方面,豐富社會力量參與路徑與模式,通過項目立館,引入更為優質的文化活動。如在社會管理工作中融入項目管理模式,實現項目化運作管理。其間,可以將館員作為基礎力量,同時引導社會力量補充參與。以項目立館的形式引導優質文化服務縱向發展,例如,引導教師組織參與到公共圖書館所開展的社會活動中,豐富活動內容,開展經典文獻書籍共享、歷史文化素養培訓等活動,從而擴大文化的影響范圍。為使尚未步入社會的學生體驗到更多綜合實踐,提出“市民館長”這一全新定義,以便社會公眾在參與建設的同時,能夠參與到經營管理中,彰顯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優勢。另外,在社會群體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同時,組織開展不同主題的圖書分享會活動,以實現優秀文化的傳播,提高社會效益。
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在倡導公益性的同時,為實現多方參與主體的互利共贏,還可結合社會力量參與現狀及圖書館運行情況創新開展經營性項目。例如,挖掘所在圖書館有價值的特色資源,開發基于圖書館特色的文創產品,開辟資源市場,并將經營性活動所得收益用于圖書館的公益性活動中。通過互利共贏促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營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機制。以某市圖書館為例,其在建設管理過程中面向市民招募“市民館長”,不限職業,其可以是教師、在校大學生、學校圖書館管理人員等,引導公眾參與公共圖書館管理。為提高“市民館長”的管理水平,需對其開展綜合性培訓考核,將不同社會群體的優勢發揮出來,并將其運用到公共圖書館的運營管理工作中,從而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及社會活力。
此外,推進分館建設,為社會力量參與創造更多途徑。在全民閱讀的影響下,社會公眾的文化需求不斷提升。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圖書館應發揮其引導作用,尋求多元化發展模式,為圖書館的發展建設和滿足社會公眾文化需求提供便利。圖書館分館可以獨具特色,通過和高校、地方文體中心或教育機構的合作,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內涵更加豐富。在城市居民區,可以與開發商建立合作,創建社區圖書館分館。在企事業單位,則可由企業提供場所,圖書館方提供相應的設備及人力資源,從而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有針對性的文化服務。在鄉村,還可以創建“民宿圖書館”,以便使公共圖書館的影響更加深遠,在鄉村也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公共圖書館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能夠提高圖書館經營的靈活性。在開展圖書館系列活動時,應致力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謀求社會力量和公共圖書館的共同利益。
(三)完善監督評價機制,以管促建
完善監督評價機制,以管理促進建設。為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有效性,需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監管模式進行創新。一方面,可以健全完善監督管理評估機制,對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不同形式進行評估。對不同的參與形式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以使監督評價內容更加靈活。另一方面,應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評估社會力量參與效益后在網絡上予以公示,從而提高評估報告的透明度,實現以管促建。
總而言之,作為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構成,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對于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具有實踐性意義。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方式是多樣的,包括志愿者服務隊、政府融合社會資本、多領域結合以及捐贈等。為通過社會力量參與提高公共圖書館建設服務效能,應以政府為主導協調社會力量,促進其優勢互補,同時建立監督機制,以管促建,使公共圖書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龔曉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分館建設路徑探討[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39(06):111-115.
[2]閆毅,楊玉麟.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路徑與方法[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8,38(02):22-25.
[3]林遙芝.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分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04):14-17.
[4]邱洋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創新路徑探究——以廈門市湖里區圖書館為例[J].海峽科技與產業,2021,34(05):70-73.
[5]廖鑫欣.社會力量參與廣西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20):134-137.
[6]黃婷婷.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圖書館城市書房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02):17-18.
[7]楊寶申.基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9,41(04):16-19+57.
[8]王云萍,梁向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部分條款的解讀[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03):5-9.
[9]鄧志芳.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價值及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2):172-174.
[10]劉炅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意義及方案分析[J].卷宗,2021(09):161.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