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下,構建完善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重要舉措,其中,圖書館文化服務可以通過拓展文化知識、開展文化實踐活動、傳播文化理念等為該舉措貫徹落實服務。但在實際情況中,文化基礎服務設施不完善、圖書館文化產品配置不合理、文化服務創新不足、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對圖書館文化服務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基于此,可以通過加強館藏資源建設、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圖書館服務創新等創新策略加以應對,進而為圖書館文化服務達到更高水平打好基礎。
在文化多元化時代,人們能夠從更多文化中汲取營養,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但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渠道支持,即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而無論是體系還是平臺,除了向人們高效提供文化服務外,還要做好甄別與篩選工作,避免不良、滯后、腐化內容充斥其中,也要從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層面把好關。而且,當前文化服務處于一個信息傳播快捷、信息體量巨大的時代。由此可知,圖書館文化服務建設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境地,因此,創新建設研究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獲得理想建設效果。
圖書館文化服務的重要性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我國的偉大事業,只有文化興旺,才能夯實民族底蘊,調動全民族內在活力,讓每個公民為國家發展作貢獻;同時,國家文化軟實力也才能得到增強,進而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占據優勢地位。在這一背景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其能夠為每個公民接觸文化進而理解文化提供渠道。圖書館文化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分子,要通過規劃好、開展好、落實好等過程推動自身達到更高水平,如此既能為其他文化服務平臺發展做好榜樣,也能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貫徹落實提供有力支撐。另外,圖書館具有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尤其是在文化傳播方面十分明顯。所以,如果圖書館能夠抓住這一優勢大力開展文化服務建設,就能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貢獻。
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層面的享受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追求就是其中之一。圖書館作為收藏大量圖書資料的地方,其文化內容十分豐富,藝術文化、體育文化等均能在這里有所了解,進而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從文化服務層面分析,圖書館如果能做到精準服務與優質服務,就能讓人們更高效地獲取文化資源,在文化學習過程中受益。在文化競爭愈加激烈的時代,將本土優秀文化傳達給公民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與夯實本土文化認知具有重要意義且迫在眉睫,而圖書館搞好文化服務并采取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讓人們主動去學習與了解文化可以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助力。從長遠發展來看,圖書館文化服務要向公益化、公平化、公開化方向進發,才能更加切實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
夯實圖書館文化功能
圖書館是一種文化機構,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體來說,其文化功能包括收集文化資源與傳播文化內容,但在實際情況中,受諸多因素影響,圖書館的文化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比如管理松懈會導致不良文化資源侵入其中,功利化追求會使得文化內容選擇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等等。圖書館文化服務研究與實踐過程能夠為應對這些問題提供支撐,比如在“服務至上”的理念下,管理模式會逐漸轉變,使圖書館管理者摒棄“為管理而管理”的錯誤觀念,既能改變管理松懈現狀,又能改善管理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1]。另外,圖書館文化服務研究能推動文化服務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有利于重塑圖書館文化功能內涵,引領其向更完善、更長遠的方向進發。
圖書館文化服務內容分析
拓展文化知識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具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具象的、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表達的;另一類為抽象的、存在于環境之中或產生于心理層面的。相較而言,前者易于獲得,后者則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有所收獲。圖書館能依托眾多藏書為讀者提供具象知識,也能通過內部人員研究、引入地域文化內容等途徑實現抽象文化知識構建。這能成為圖書館文化服務發揮拓展文化知識功能的重要保障,而在具體途徑上,除了通過常規閱讀途徑讓人們獲取文化知識外,還能依托實踐平臺、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知識交流共享空間”,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深入理解文化知識內涵,并且在隨時隨地的熏陶中進一步深化。
開展文化實踐活動
要想真正從文化服務中受益,紙上談兵或只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這很難讓人們見到文化的真面容,只能觸及其皮毛。圖書館文化服務要將開展文化實踐活動作為重點,通過讓人們親力親為、親身參與,使文化內容逐漸滲入人心,并結合實踐過程相互驗證,起到進一步夯實與理解的作用。圖書館文化實踐活動要面向各個年齡段的公民,從青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均要進行針對性設計,比如青少年以啟發與引導為主,中年以深入闡釋與監督落實為主,老年以重新解讀與溝通交流為主,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文化導向與傳承效果,使不同人群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傳播本土優秀文化,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傳播文化理念
夯實主流價值觀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傳播文化理念是重要途徑。首先,文化理念中涵蓋主流價值觀;其次,可借助文化熏染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進而使主流價值觀被人們更好地接受與理解。具體到圖書館文化服務建設中,將主流價值觀與文化內容融合進而生成通俗易懂的文化理念是重要環節,比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傳統文化中的“大同社會”有著緊密聯系,圖書館可以深入剖析,找到更為明確、更具說服力的對應內容,讓人們明白主流價值觀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更不是從西方社會傳入的,而是扎扎實實來源于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2]。傳播文化理念離不開宣傳手段,但不能只宣傳而無實際作為,那樣會削弱宣傳效果,給人留下不良印象。
圖書館文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不完善
首先,圖書館數量不足。圖書館文化服務要走規模化道路,才能擴大影響力,為文化建設添磚加瓦。很多地區存在圖書館數量不足問題,使得圖書館文化服務范圍大為受限,難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其次,圖書館建設達不到標準。圖書館文化服務需要軟硬件支持,其中在硬件方面,圖書館要具備將藏書分門別類并進行良好管理的能力,但由于建設空間不足,很多圖書資源混在一起,既會給人們選擇圖書造成障礙,也會增加圖書管理難度。最后,圖書館相關設備設施滯后于時代。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時代,設備設施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很多圖書館受到資金、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響而沒有及時更換,造成設備設施難以滿足最新的文化服務需要。
圖書館文化產品配置不合理
圖書館文化產品配置情況會對文化服務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圖書館存在文化產品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一是館藏總量不足。館藏總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總量。基于文化服務要求,館藏內容要囊括國內外文化資源,既要讓人們充分了解國內文化,也要讓人們能通過國內外文化對比分析進行選擇。在實際情況中,圖書館往往是以國內資源為主而缺少國外資源。二是館藏分布不合理,突出表現為城鄉館藏資源分布不均和館藏種類不足。鄉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系,忽略鄉村文化而單一研究城市文化則難以抓住其本質,也難以對文化進行深層次的理解;種類不足會對人們的文化認知形成局限,使得圖書館文化服務有所偏向,既不利于文化理解,也容易給人們留下不良印象。三是文化產品落后脫節。時代發展中新的文化內容會不斷產生,圖書館要及時引入相關書籍,而不是孤立運營原有書籍,那樣會使文化產品落后脫節,亦難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
文化服務創新不足
首先是個性化服務不足。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個性化訴求被喚醒,并且呈現出愈演愈烈趨勢[3]。這要求圖書館文化服務彰顯個性化服務特色,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圖書館仍舊我行我素,對于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不夠重視,造成圖書資源與讀者需求不對稱,缺少針對性文化服務項目等。其次是技術創新不足。信息技術應用于圖書館領域后,實體圖書逐漸被電子書籍所替代,這既緩解了圖書館藏壓力,也為圖書館更好地管理圖書提供了幫助。但是很多圖書館只是簡單地使用信息技術開展管理工作,而沒有進行深度挖掘與創新,使得信息技術優勢沒有在文化服務中得到充分發揮。最后是缺乏創新性人才。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沒有人才,創新將成為空談。很多圖書館不注重人才培養,使得圖書館文化服務人員素質不達標,不能滿足最新的文化服務要求。
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
圖書館文化服務要想貫徹落實,關鍵在于落實制度,如管理制度、人才培養制度、激勵制度、責任制度等,任何一項制度得不到落實都會對整體產生不良影響。比如,責任制度主要以劃分責任、督促落實責任為目標,能夠在出現問題時迅速找到責任人,并通過進一步分析,找出原因然后針對性應對。責任制度落實不到位,既會使管理過程變得混亂,也會削弱員工的積極性。很多圖書館的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一是因為管理者重視程度不高,甚至認為文化服務工作可有可無;二是制度層面存在不合理現象,如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導致管理者或員工難以切實遵照實行。
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建設策略
加強館藏資源建設
首先要完善館藏體系。傳統館藏體系已經與社會發展要求相脫節,必須進行更新換代,并且在更新完善過程中要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打造更加先進的數字館藏體系。該體系要既能夠通過線上收集圖書資源,豐富與充實館藏資源,解決館藏總量不足、種類缺少等問題,也能夠借助大數據分析對讀者閱讀習慣、喜好等進行充分了解,進而使圖書館文化服務更具針對性。其次要豐富文化產品種類。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文化資源專題數據信息庫要得到貫徹落實,為文化資源加工、文化特色構建打下基礎,尤其是在專題庫得到豐富后,文化服務的覆蓋率與深入程度能得到很大提升。最后,要優化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館藏資源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從現實角度來看,硬件建設會逐漸讓位于軟件建設,未來的圖書館沒有太大存儲空間也能正常運轉。
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
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建設要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并且這種支持不能是一次性的,要以持續供應為目標進行建設。增加資金投入渠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首先要爭取更多的財政保障。爭取更多的財政保障能夠夯實底氣,有力支撐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持續進行。其次要設置合理的盈利項目[4]。圖書館文化服務要向公益化發展,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拘泥于公益免費而使自身蒙受諸多損失,造成文化服務建設難以繼續。設置合理盈利項目有利于收回成本,也能為形成良性競爭創造條件,引領不同圖書館在文化服務建設中競爭,推動建設質量不斷提升。最后要拓寬社會投資渠道,引入更多社會資金為圖書館文化服務建設提供助力。這一舉動也能調動社會對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視程度,為形成更強建設合力打下基礎。
加強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圖書館文化服務建設的能動性力量,無論是創意生成還是具體管理,都需要優秀人才隊伍的支撐。加強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充實人才隊伍。圖書館要引入各類相關人才,從決策到管理到設計再到服務,均要配置足夠的人才,使圖書館文化服務建設形成人才閉環,避免因某個環節存在問題而影響整體效果。二是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育機制。除了從外部引入人才外,內在培養更為重要,因為內部人才更了解實際情況,能更快速地投入工作中。人才培育機制是為內部人才提升自身素質提供的渠道,同時這也能對外部人才產生更大吸引力。三是重視人才管理。管理好人才,才能使他們切實發揮長處和優勢。圖書館可以通過構建合理的激勵制度、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等,引領人才良性合作與競爭,這有利于始終維持圖書館活力,使圖書館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加快圖書館服務創新
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豐富服務形式,滿足不同受眾需求,使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如圍繞圖書資源可以組織閱讀形式,也能開展專題講座、閱讀推廣等活動,讓人們全方位了解圖書資源。二是突出受眾的主體性。比如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反饋平臺,讓圖書館受眾將文化服務體驗評價反饋給圖書館管理者,幫助圖書館管理者對圖書館文化服務做出針對性調整。三是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技術是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的重要支撐,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不能陷入“唯技術”的誤區,避免因過度依賴技術而影響文化服務的人文性,比如不能將線上平臺限定為受眾反饋渠道,這樣不僅會因技術因素使反饋意見不能被及時了解,還會給受眾留下冷冰冰的印象,從而破壞圖書館文化服務形象。
參考文獻
[1]尚紅梅.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1.
[2]歐陽蘭.廣州市增城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0.
[3]韓樂.提升淮安市圖書館公共服務水平的策略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20.
[4]孟寧寧.章丘區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20.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