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校圖書館館藏的老照片具有極高的價值,但保存現狀不夠理想,需進行進一步加工整理。過程如下:首先,將老照片收集匯總清潔并清點編號掃描;其次,進行正式著錄,著錄內容應包含題名、著者、拍攝時間地點、主題詞和內容簡介、規格、分輯和編號等;最后,著錄完成后,把所有照片和底片收錄到符合標準的庫室典藏,并適當對讀者開放。加工整理好的老照片可用于高校圖書館的對外服務,在高校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中發揮作用。
當前,很多高校圖書館存有不同數量的老照片,這些照片是極具歷史檔案意義的珍貴資料。但照片不同于常規文獻,沒有規范統一的館藏標準,導致相當一部分老照片保存現狀不夠理想。具體表現為:照片未經系統整理,甚至本館無人知曉其準確數量;長時間隨意堆積在高溫高濕等不良存儲環境中,部分照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無任何電子數據,無法供讀者查詢;無專門管理負責的工作人員。因此,高校圖書館對老照片進行整理編目并將其納入數據庫是一項非常必要的工作,本文就其具體開展方式進行探討。
老照片的價值和特點
表1 老照片與文字資料的特點對比
老照片
文字資料
信息傳達
真實、直觀、視角全面、解讀方式多樣。
相對主觀、視角有疏漏、容易解讀。
來源
很少批量購入,來源多樣,有捐贈、私人收藏、單位收藏、活動征集、復制等。
批量購入為主,接受捐贈為輔。
副本量
極少,且幾乎無再次購入可能。
一般或多,可重復購入。
電子數據
難以精確描述。
可描述且具備成熟的通用著錄系統。
比文字資料真實直觀,但更易被誤讀
照片是直接拍攝形成的圖像,相比于經過表達方式轉換的文字記載,它是現場第一手的記錄,所展示出的是事物場景的視覺全貌。在一般的文字作品中,創作者的視角往往不全面,其本人的情緒和觀點也難免帶入創作過程,而照片可以無差別記錄拍攝范圍內的所有信息。當然,與檔案資料的身份相比,照片首先是一種藝術作品,它在傳達信息方面也同樣無法避免藝術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主觀性和模糊性,尤其是在沒有附帶文字說明和數據的情況下,某些圖像甚至會有千人千面的解讀。多重解讀方式可能提供給人們更大量且全方位的信息,但也可能導致理解方向錯誤,因此在老照片的整理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多方收集資料,并一一甄別。
來源多樣
高校圖書館所存的多數文獻,如書籍報刊等,其來源基本以有規律的批量購入為主,接受捐贈為輔。而老照片大多沒有規劃好的批量訂購,它們來自各種途徑,包括捐贈給圖書館的私人收藏、單位收藏,圖書館因特殊紀念活動主動征集和購買,報刊書籍或其他檔案資料上所刊登引用照片的復制品等。
副本量少,對保存環境要求高
老照片的副本大多只有一個,且只有少數照片附有底片,基本沒有電子版資料。而某些高校圖書館甚至可能藏有在全國范圍內也不多見的珍品、孤品。另外,照片由于其感光性質,本來保存難度就高于普通文獻,更因數量稀少、價值珍貴而須妥善保管。
電子數據難以精準描述
建設電子數據庫,需要從文獻中提取出可數字化的關鍵信息,而當提取對象是沒有文字說明的圖像時,提取難度就大了許多。另外,現下通行的文獻著錄規則和操作系統基本都是為普通書籍和連續出版物量身打造的,不適合照片使用。
預處理
鑒于館藏老照片多處在長期疏于管理的狀態下,在對其沒有充分了解之前,不一定能夠規劃出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整理方案。因此在正式工作開展之前,應該先進行一次較為簡單的預處理。預處理是為了清晰地掌握館藏老照片的現狀,為下一步的工作減少環節、降低難度。
收集匯總與清潔
首先將所有的館藏老照片匯集于一處,若之前分散存放或已難以查清其存放位置,則應排查全館庫室,確保無遺漏。匯總后的老照片逐張進行清潔除塵工作,要使用文物專用的清潔工具和設備,由工作人員規范操作,在保證不造成二次損害的前提下進行清潔,若有已損毀的照片應盡可能地進行修補。如預計工期較長,可在清潔完成后對其進行簡單包裝或覆蓋。
清點、初步編號并建立簡單數據庫
此時不必進行分編著錄,只需按清點順序給予每張照片唯一登錄號,同時統一格式掃描照片和底片,將掃描后的電子版與登錄號一起納入數據庫。
著錄與標引
預處理環節中所掃描的電子圖像和照片的登錄號要一并錄入正式著錄的數據庫。
表2 老照片與圖書主要著錄項的區別
圖書
老照片
題名
圖書封面題名。
可自擬。
著者
主要著者和次要著者可同時存在。
主要著者和次要著者不可同時存在。
出版時間、出版社/拍攝時間地點
以在版編目頁為準,有準確出版時間地點。
有條件準確,無條件模糊,可能由照片內容獲得參考。
內容提要/主題詞和內容簡介
得自書本文字。
需多方考證,可能空缺。
規格
圖書尺寸大小、裝訂方式、卷頁數。
照片尺寸、色彩、方向、有無底片、有無底片以外的其他附件。
索取號/分輯與編號
依中圖法分類,結合本館實際情況予以書次號。
依照片主題或拍攝時間分類。
題名
老照片不一定自帶題名,但著錄中題名是必備項,需按具體情況區分對待。對于原本就有題名的照片,可直接使用;對于沒有自帶題名的照片,若曾發表在報刊書籍等正式出版物上,可采用發表時的題名,在多個出版物上都發表過的則以時間最早者為準;若有未發表但參加過公開展覽的照片,則可采用展覽時的題名,參加過多次展覽的照片同樣以時間最早者為準。以上途徑都無法獲得題名信息的照片,由圖書館工作人員自擬題名,但要對照片進行認真翔實的鑒定,題名務必做到簡潔準確,概括性強。
著者
著者項采用“姓名+著作方式”的格式,應區分主要著者和次要著者,二者不并存。主要著者僅可為拍攝者,次要著者可以是照片的提供者或曾刊登引用該照片的出版發行者等,只有當主要著者即拍攝者空缺時才可錄入次要著者。若確實無法獲取任何著者信息,可完全空缺該項。
拍攝時間地點
標注老照片拍攝的時間和地點,應做到有條件則準確,無條件則模糊。部分老照片可得到準確的拍攝時間地點,這些信息或已標注在照片及其附件上,或可從照片的拍攝者、提供者、出版發行方以及其他可靠知情人員處獲得。對于無法直接獲得準確信息的老照片,也應盡可能地通過其他途徑給出相對準確的時間地點范圍。其中照片內容可提供的信息量最多,例如有些照片拍攝了特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些拍攝了具有年代特征和地標意義的景觀,這些均可作為判斷拍攝時間地點的依據。
主題詞和內容簡介
主題詞的設置要從便于讀者檢索的角度出發。內容簡介可包含照片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及照片的拍攝背景等,優先從照片本身或其附件處獲取,亦可通過多方考證得來,但務必做到真實可靠。若無法得知任何有關照片內容的資料,該項也可空缺,但絕不可隨意填入主觀臆測的內容。
規格
老照片的規格描述,應包含以下幾項:1.尺寸,普通比例照片按通常習慣以英寸標注,例如1寸、2寸、5寸等;特殊比例的照片應標注長度和寬度。2.色彩,即黑白或彩色。3.方向,即橫向或縱向。4.有無底片。5.有無底片以外的其他附件。
分輯與編號
老照片的最終編號以“第n輯第n號”的形式呈現。每一輯應有一個簡短、概括性強的輯名。由于照片文獻的特殊性,不宜直接使用或仿照中圖法等書刊的常規分類方式,而是應結合本館現有老照片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而平衡的分類方案。優先采用相同或相近主題分輯的方法,在輯內則以時間先后或與本輯標題的關聯程度排序。若已知的絕大多數照片都可確定清晰的拍攝時間,也可依時間段分輯。
典藏
照片比普通紙質文獻對典藏條件要求更為嚴格,而老照片又更易損毀并且多數缺乏副本和底片,更可能有珍品孤品。因此若有條件,應盡可能為老照片設立單獨庫室;若館舍條件確實不能滿足,則應與對保存環境要求相近的文獻合并存放。存放老照片的庫室環境至少要做到相對恒溫恒濕、避光防塵。照片按分輯歸納成冊,依序放置在可封閉的柜子或抽屜里,在柜外設置目錄標簽,絕不能直接擺放在開放式書架或桌面上。每張照片應該有雙層包裝或覆蓋,內層最好為透明材質,以便查閱,原則上在查閱使用時不打開,防止照片污損;外層則為深色不透光材質,有利于照片日常的避光保存。照片和底片應分開存放,由統一編號對應查詢。底片所在庫室或區域的避光條件必須更加嚴格,原則上盡量不開放或少開放,如果確有使用底片需求的情況,必須持有效證明材料由工作人員帶領進入。照片和底片的查閱使用都要明確去向并在規定期限內完好歸還。圖書館應設崗由專門工作人員負責老照片的查閱和日常維護。
老照片在圖書館對外服務中的應用
服務教學科研
老照片作為影像資料對文字記錄具有十分重要的校正和補充作用,是重返歷史第一現場的必備通道,它不僅是歷史檔案的附庸,也是歷史記錄的獨立載體,是歷史本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老照片用于輔助歷史教學,能夠豐富教師的授課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史料實證能力。如歷史照片可以勘誤許多歷史的誤區。老照片還可用于近現代史課題研究佐證,輔助編修校史和地方史志等。
貼合時事舉辦展覽
各種歷史紀念日或重大時事新聞發生之時,正是高校對師生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良好時機,而各種展覽是最常見的宣傳教育形式。老照片能比文字史料給人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文本上略顯枯燥的歷史敘事經過老照片的記錄和反映變得生動鮮活,模糊的人物風景輪廓在圖像上變得清晰具體。老照片無疑可以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起到更顯著的效果,帶領觀眾回顧過去的歲月,感受時代變遷的起落。
參考文獻
[1]丁蕊.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實踐——以首都圖書館歷史圖片數據庫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6,46(06):37-41.
[2]賈瑞.基層圖書館照片檔案收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35(07):59-60.
[3]李小北.公共圖書館館藏照片整理開發實踐與思考——以天津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2,35(04):8-12.
[4]范國榮.照片的紀實性與圖書館的收集利用[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4(01):20-22.
[5]王爽.老照片誤讀現象的啟示[J].新世紀圖書館,2013(09):39-41.
[6]衛奕.影像檔案與歷史研究[J].軍事歷史研究,2010(S1):86-89.
[7]初寶山.照片檔案的數字化管理與利用[J].城建檔案,2021(10):45-46.
[8]翟鑫.高校數碼照片檔案歸檔管理探析[J].城建檔案,2021(09):35-37.
[9]封流英.大數據時代做好照片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胡元潮,鄭金月,彭移風.檔案管理理論與實踐-浙江省基層檔案工作者論文集.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21:216-219.
[10]田明慧.照片與記憶真實性的關系[J].旅游與攝影,2021(16):106-107.
Tags:#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