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禮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和核心,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禮文化在當今社會依然有其特殊價值,特別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著重要作用。因為,禮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邏輯的統一性,二者在價值功能、精神內涵和踐行特征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所以,可以利用禮文化的廣泛影響性、普遍性、儀式性和修身自律性尋找行之有效的途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禮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和核心,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漢代學者何休在《春秋公羊傳注疏》中指出:“中國者,禮義之國也。”中國古代的禮內容很豐富,概括起來包括三層含義,即典章制度、禮節儀式和道德規范。禮是貫穿萬物之理的規范,《禮記·仲尼燕居》言:“禮也者,理也。”禮文化對中華民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中國古代,禮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自古以來,禮文化就是中國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禮,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深受其影響。時至今日,禮文化對人們的生活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依然起著很大的作用。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禮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緊密,二者之間存在著內在歷史邏輯的統一性。因此,文章旨在探討禮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聯性,并在此基礎之上,利用禮文化的廣泛影響性、普遍性、儀式性和修身自律性等特征,尋找行之有效的路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旨在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也讓中國古老的禮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傳統禮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具有高度契合性
禮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內在歷史邏輯的統一性。從歷史淵源和承繼關系來看,禮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禮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二者關系密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功能目標和傳統禮文化的價值功能目標具有一致性
禮是人類社會道德規范的最高標準,正如《荀子·禮論》中所說:“禮者,人道之極也。”“禮”是天地間一切事物關系和秩序的規范與準則,既是一種社會政治理想,又是一項倫理道德原則規范,具有整飭、安定社會秩序,矯正人性的功能。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個人層面來說,禮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禮是國家的主干,《左傳·僖公十一年》“禮,國之干也”,“干”即事物的根本和主體。禮也是社會治亂的關鍵,《荀子·不茍》:“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用禮義治理國家,國家就有秩序;不用禮義治理國家,國家就會混亂。禮還是經邦治國的大經大法,《左傳·隱公十一年》:“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禮,可以治理國家,安定社稷,使民眾長幼有序,相處和睦,利益惠澤后世子孫。禮也是個人修身的準則,《荀子·修身》:“禮者,所以正身也。”禮是用來端正身心的,正身即修身。禮也使人遠離悖亂,《荀子·性惡》:“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人如果不遵守禮義,國家就會混亂;如果不知曉禮義,做事就會違背事理。治理國家,基本的問題是防止社會動亂,解決之道是讓民眾學禮,提高素質。可見禮具有維護社會穩定、協調社會關系、教化人心的強大功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的正確的價值引領,也是全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可以看出,禮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先后的承繼關系,二者的價值功能具有相似性。有學者指出:“禮樂教化,旨在為社會制定正確的行為規范,同時通過激發人的文化自尊,引導民眾將修身作為畢生的志向,追求身心和諧,以此為基礎,追求全社會的和諧。”這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非常一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禮文化都具有道德完善和維護社會利益的功能。
禮文化的精神內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精神內涵融會貫通
中國傳統的禮文化有特有的精神內涵,最為突出的有幾方面:禮儀最核心的要素是要有“仁人之心”,《禮記·儒行》中提到,“禮節者,仁之貌也”,仁是對他人的關懷、尊重與愛人之仁;禮講究“和”,“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禮主敬,“夫禮者,自卑而尊人” (《禮記·曲禮》):禮的精神是自己謙卑而尊重他人,在中國古代,恭敬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此外,禮講究誠信,“忠信,禮之本也”(《禮記·禮器》):忠信,是禮的本,沒有忠信,禮就無法建立;孝慈也是禮的理念,“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禮記·大學》): 父母當慈,子女當孝。禮的根本是恭遜、節儉、端莊、敬慎,禮教給人的都是德行,《禮記·經解》中提到,“恭儉莊敬,《禮》教也”。以上這些精神和理念,包括和諧、仁愛、敬畏、孝慈、友善、誠信、有序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層面上的精神內涵相融通。“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建設一個人民富裕、國家強大、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生活和諧的國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建設一個人人平等、享有自由權利和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屬于公民道德范疇,是調節人們社會交往關系的規范。
禮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注重踐行的特征
踐履是禮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禮記·祭義》中提到,“禮者,履此者也”。履即踐行、踐履之意。其主要用來論述孝道,即對父母的孝,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通過儀節來踐行,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表明。禮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只有認真踐行了,才能稱為“禮成”。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外化于行”,特別重視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重將我們所提倡的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發揮作用,必須在群眾生活中落地生根,實際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標就在于踐行。
借力禮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禮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可以利用禮的廣泛影響性、普遍性、儀式性和修身自律性,從認知、認同、踐行三個層面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利用禮的廣泛影響性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進效果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禮文化深深植根于人們的心中,易于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所以,可以利用禮文化的廣泛影響性,增進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將禮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之中,能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度,從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效果。
利用禮的普遍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禮無處不在。中國傳統的古禮除了“冠婚喪祭燕射朝聘”等各禮之外,還有“曲禮三千”。曲禮指的是一切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規范,包括掃灑應對等儀節,涵蓋面很廣。可以說在人們的生活中,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禮的這種普遍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日常生活細微之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要想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做到“百姓日用而不知”。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是一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之有效的途徑。
此外,從兒童做起,從娃娃抓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會更好。這是因為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像天生的一樣,很難改變。從小通過日常禮儀教育而養成的好習慣會非常自然,正如《大戴禮記·保傅》中所說的:“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也要從娃娃抓起,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禮的儀式性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在中國傳統的禮儀制度中,儀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儀式能激發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因此,人們可以在生活的各種儀式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達到情感上的認同,進而外化為規范的行為。禮文化強調規范性,利用禮儀制度的規范性來制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的具體行為規范,將禮儀規范和行為規范融合,進而達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例如在學校,“通過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開展有莊嚴感的典禮,如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入學儀式等,同時利用重大紀念日、祭奠日、民族傳統節日等開展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活動,通過這些有效載體弘揚主流價值觀念,傳遞社會正能量。”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能感知的方式呈現出來,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抽象性與日常生活具象性之間的矛盾。
利用禮文化的注重修身自律,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效果
禮文化特別重視修身,《禮記·大學》中強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治國平天下的起點。《禮記·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要自覺自律,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注重“內化于心”,讓內心真正接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認同的基礎上,加強個人修養,以達到“外化于行”。
中國傳統禮文化的作用是調和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社會和古代社會存在很大的不同,但禮有因革,“禮”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損益,但是“禮”的作用不會改變。“禮”依然有維護社會穩定、協調社會關系、教化人心的作用。因此,在現代社會,“禮”依然是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的優秀傳統文化。禮文化在今天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從禮文化中汲取營養,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李學勤.十三經注疏·春秋公羊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陳戍國.周禮·儀禮·禮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9.
[4]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002).
[5]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7]彭林.禮樂中國[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2.
[8]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鄭永扣.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編輯工作的幾點建議[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0,6(06):6-7.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01).
[12]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3]韓振峰.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會之八十三[J].前線,2015(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