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要想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并走向創新性發展道路,須以融合出版為關鍵把控點。融合出版的持續推進在給出版單位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其對發展機遇的把控主要通過出版途徑、形式創新以帶動出版單位可持續發展,而所產生的挑戰則是出版編校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存在的問題。鑒于此,從融合出版的內涵分析入手,闡明當前出版編校工作在融合出版趨勢下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對策以助力出版單位順應融合發展趨勢。
信息時代背景下,出版行業朝著融合出版的方向持續邁進。其在提升出版單位出版率,持續擴大出版規模的同時,以更為豐富的出版物類型來支撐出版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融合出版的推進促使讀者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為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出版單位應根據讀者需求推出多樣化讀物產品。但以往的編校模式與方法應用無法適用于多樣化產品出版,難以保證出版物的編校效率、質量符合融合出版的要求。因此,探討如何借助有效對策提升編校水平,對助力出版單位創新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融合出版概述
融合出版已然成為現階段出版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它主要是指傳統紙質出版以新媒體、互聯網、信息技術等為載體創新出版方式,并通過出版空間延伸助力出版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換言之,融合出版是傳統紙質出版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創新發展的必要路徑。傳統出版資源借助信息化技術、工具將資源數字化,并以新媒體為核心來促進出版物的多樣化呈現。相較于傳統出版形式,融合出版為出版物賦予了更為多樣化、多元化的產品形態,出版內容不再局限于報刊、圖書等形式,而是以網絡游戲、電子書、動漫、影像制品、文創產品、短視頻等為媒介拓寬渠道。同時,在讀者市場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背景下,融合出版實現了對產品類型的有效創新,如在線教育、咨詢服務等,盡管產品不具備現實形態,但可為讀者提供更為便捷、優質的服務。另外,融合出版并非是簡單將堆積的傳統信息材料進行數字化轉變,而是依據讀者需求分析,以內容、形式為切入點,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對傳統信息材料進行深度整合,并通過產品集合實現對信息元素的多樣化整合,以保證出版產品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為出版單位開拓市場提供助力。
融合出版下編校工作面臨的挑戰
出版產品質量與發行量控制受到編校工作的直接影響。隨著融合出版趨勢的逐步推進,多樣化、多元化出版產品的誕生對編校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融合出版對編校者知識廣度的要求更為嚴格
融合出版發展形勢下,出版單位陸續推出多種與新媒體、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相關的衍生品和電子產品,并且為滿足不同層次、年齡、認知水平讀者的需求,其出版產品內容與形式呈現出持續、快速變化的態勢。同時,移動終端與網絡平臺逐漸取代報紙、雜志等成為主流傳播渠道,使內容與產品逐漸多元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拉近了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提升了用戶對出版產品的忠誠度與依賴度。但在出版產品多樣化形勢下,部分編校人員沒有順應融合出版的趨勢,對出版產品變化與用戶需求未加以重視,導致自身知識素養無法與新出版產品內容和形式相匹配。個別編校者對出版物編校更是無從下手。這不利于出版物編校質量、效率的把控。為保證出版物編校工作開展符合融合出版要求,編校者須樹立危機意識,在轉變傳統思維的前提下,重視對融合出版下受眾需求、產品種類、出版技術、編校要求等方面的了解與學習,并加大對編校新知識的掌握力度,通過提升編校水平提升出版產品的質量。
融合出版對編校者工作效率的要求更為嚴格
得益于互聯網、新媒體等先進技術的有效應用,產品的出版流程得以縮減,通過對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印刷發行環節的優化實現出版效率的顯著提升,確保在特定時段內及時出版發行來滿足讀者的時效性需求。融合出版背景下要想強化把控出版產品的效率與質量,須以編校效率的提升為前提。不同于以往的出版物編校,融合出版下新產品的編校須在保證編校質量的前提下,提升編校的效率。在效率與質量雙重壓力的影響下,部分編校者編校出版產品時有些力不從心,甚至有個別編校者過于重視對編校效率的把控,忽視了編校質量,導致材料審驗過于敷衍,出版質量不盡如人意。另外,出版編輯發稿量在融合出版形勢下顯著增多,編校任務量的增多使得部分編校者無法勝任出版編校工作。究其原因,部分編校者未做到對融合出版發展環境、趨勢的有效順應,再加上自身工作思路與方式存在偏頗,導致出版產品編校效率始終停滯不前。
融合出版對編校者應變能力要求更為嚴格
以往的出版讀物編校以“慢工出細活”為主要特點,在有限的出版規模下,編校者可對讀物內容的用語、用詞進行編校,部分編校人員為保證讀物編校符合出版社規定要求,會借助權威工具書對出版物內容進行全面審核。盡管此種編校模式的應用可在讀物質量把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內容限制性過大,使出版的讀物呈現出生硬枯燥、千篇一律的特點,影響讀者對出版讀物的依賴度。在融合出版發展背景下,網絡新詞在出版物中的應用逐漸普及,對編校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出版物編校期間,部分人員對出版物中網絡新詞的應用無所適從,既擔心網絡新詞的大量應用會影響出版物的質量與學術性,又怕缺失網絡新詞會影響出版物的可讀性與吸引力。這使得出版物編校工作開展受到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逐漸適應信息爆炸、知識碎片化的環境,而要想加強對出版物編校質量的把控,編校者應在秉持質量控制原則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基于讀者視角對網絡新詞進行合理的取舍,在保障出版物質量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通過對網絡新詞的適當保留來增加出版物的可讀性。
出版融合下編校優化對策
為保證產品出版契合融合出版的發展要求,出版社需結合當前出版物編校現狀分析,借助科學對策創新編校工作的開展方式,并以此為出版物質量的強化把控提供支撐。
重視對三審三校制度的落實
現階段,三審三校制度的構建與落實在出版行業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出版物編校期間,編校人員三審三校的開展不受時間限制,而在融合出版持續推進背景下,出版物數量的逐漸增多使得編校人員編校時間縮減。這意味著在編校出版物的過程中,編校人員有著更大壓力,導致部分編校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對三審三校制度的落實呈現出表面化傾向。編校不到位,會導致出版物質量下降,且在融合出版發展下會對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鑒于此,出版社須強調對三審三校制度的全面貫徹與實施。這要求編校人員在工作期間要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融合出版下出版社出版產品數量持續增多,為保證在有限時間內實現對出版物的高質量、高效率審核,出版社可視具體情況對編校制度進行合理改進與優化。如編校人員可充分借助電腦軟件提升出版物圖片表格、版面格式以及頁碼編號等內容的編校效率,在保障編校質量符合要求的基礎上,以先進技術為載體提升出版物的編校質量。在具體出版物編校期間,編校人員須以三審三校制度為參照,對存在不良信息、不符合主題、不當用語的材料進行剔除,并及時聯系作者進行返修調整。
重視對編校軟件依賴性的嚴控
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對出版物出版周期、出版時效的嚴格把控,使得傳統編校手段已不適用于當前的讀物出版。為保證編校工作開展符合出版社預期要求,編輯處理軟件逐漸取代人工編校成為出版物的主要編校手段,促使編校效率得以顯著提升。但在現階段出版物編校中,部分人員會選擇編校軟件進行出版物的全面編校,以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出版物的審核與校對,對相關編校軟件產生了依賴心理。但受限于技術條件等因素,編校軟件只能作為出版物編校的輔助工具,編校人員無法利用相關軟件對出版物進行高質量審核,如軟件應用對出版內容中的專有名詞、專業術語、語義理解等方面存在缺陷,難以區分出版物內容的對錯。同時,利用軟件編校翻譯類文稿時極易出現語法、邏輯錯誤的現象,若編校人員未在軟件編校后進行再次核對,則極易因漏查導致出版物存在錯誤,不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出版社需加強編校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在明確質量控制必要性的前提下,對輔助工具的應用加以規范。此外,在軟件審核后還需對出版物重點內容再次進行人工核對,或者是借助人員交叉編校的形式來加強出版物質量的把控,避免因過于依賴編校軟件影響出版社的融合發展。
合理運用網絡用語
目前出版行業對網絡新詞的應用眾說紛紜,且哪些詞語可用、哪些不可用成為困擾編校人員的問題之一。一方面,網絡新詞從某種角度而言是新時代發展的一種衍生物,其因具備新奇的特點而受到年輕人的青睞。若出版物明令禁止使用網絡新詞,極易因內容枯燥乏味減少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無法利用出版物吸引年輕的讀者。另一方面,大部分網絡新詞為網友自創,若大量不規范、不嚴謹的詞語應用于出版物中,則不利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鑒于此,為保證網絡新詞在出版物中的合理應用,出版社需重視對出版人員及編校人員素質能力的提升,并加大對網絡新詞合理應用的宣傳力度,應杜絕使用消極、不規范、低級趣味的網絡新詞,可適當保留正能量、符合規范的網絡詞語。另外,編校人員需結合出版物類型特點合理把控網絡新詞的應用,如專業學術出版物應杜絕使用娛樂性詞匯,而娛樂休閑讀物則可嘗試對網絡新詞的合理融合。
重視編校人員職業素養發展
編校工作開展水平與出版物質量存在密切關聯,為此編校人員需正確認知編校工作的意義與責任,在保證編校開展合規、合法的前提下,以更為嚴謹、端正、務實的態度參與到出版物編校工作中;同時,重視自身思想道德、知識水平、職業素養的提升。做到在實際工作期間對優良、先進文化知識的主動學習,以保證自身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符合融合出版編校崗位的要求。此外,還要重視對我國出版類相關法規制度的了解與學習,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對相關制度、規定的嚴格遵循。深入學習黨的先進理論觀念,在先進觀念、理論的長期浸染下端正自身態度,明確自身職業方向與目標,提高對出版物編校的熱情。
另外,出版社須對編校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與教育,結合人員素質基礎定期開展關于軟件操作技巧、編校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的培訓,以保證出版物編校的質量。此外,出版社須重視編校人員隊伍的構建,在提升準入門檻的基礎上,對人員編校能力、素養進行全面考核,通過打造高水平的編校隊伍為出版社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綜上所述,編校工作人員的編校水平不僅與出版社的效益創造、形象樹立存在密切關聯,也與出版社順應融合出版趨勢發展有關。鑒于此,為保證出版物編校開展符合融合出版的要求,出版社需正確認識編校工作開展的意義,并對現階段出版物編校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與挖掘,在此基礎上通過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合理規范應用軟件、加強工作人員素質培養、正確對待網絡用詞等措施實施提升出版物編校質量,為出版社打造高品質的出版物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兀妞.關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中出版物編校質量的思考[J].商,2016(31):206.
[2]陳浩東.媒體融合時代圖書出版業的發展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1):210+238.
[3]張瑞.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中的編校質量管理[J].今傳媒,2016,24(05):127-128.
[4]賀子岳,孫治鑫.基于融合出版流程的出版社組織創新研究[J].出版科學,2019,27(02):60-64.
[5]李涵斌.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數字出版產業運營策略探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1(09):151-152.
[6]張丹.淺析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傳媒科技,2020(10):98-100.
[7]諶洪波.出版編校人員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中提高專業技能[J].中國傳媒科技,2020(09):91-93..
[8]萬冬輝.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傳播與版權,2021(05):28-29+32.
[9]李常樂.紙數融合教材與數字化編校平臺的創新與發展[J].新聞傳播,2021(09):64-65.
[10]方明.出版融合背景下圖書出版的質量把控問題研究[J].傳媒論壇,2020,3(13):80-81.
[11]于殿利.從融合出版到出版融合——數字傳媒時代的出版新邊界探析[J].出版發行研究,2022(04):5-15.
[12]馬慧珍.融合出版背景下圖書編輯策劃的轉型策略探討[J].新聞文化建設,2021(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