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各公園相繼推出各具代表性的公園雪糕,“文創雪糕”走紅,繼而引發了公園美食文創的熱潮。文創產品本身是對文化的推廣,但公園文創活動是否真正地對文化活化產生了影響,值得商榷。通過北京市屬公園美食文創,探究美食文創活動對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影響,分析北京市屬公園美食文創開發中的優劣,進一步提出對公園文創活動開發的建議與思考。
北京市屬公園文創現狀
一直以來,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極具歷史韻味,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但也有一些傳統文化晦澀難懂,脫離了時代的步伐。因此,如何讓嚴肅的、束之高閣的傳統文化“活”起來,成了文化傳承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北京市屬公園的歷史底蘊
北京市屬公園大多由皇家園林改善修建,本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而,北京市屬公園并非單單是人們鍛煉和休息的公共綠地,還承載著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北京市屬公園本身的文化資源為文創活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例如,頤和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園內的七孔橋已存在了兩百多年;香山公園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天壇公園則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壇建筑群。天壇公園和頤和園還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市屬公園良好地保存了皇家園林中的建筑、植物、文物藏品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也讓其文創活動有了充分的歷史背景和發展基礎。
2016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在全國率先提出“公園文創”這一概念。2018年,北京市文化局、發改委、財政局、文物局等八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推動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公園文創活動是以公園為主題進行的文化創意活動,繼博物館文創活動走進人們視野之后,公園文創活動也開始興起。
北京公園文創的新態勢——美食文創
實際上,傳統文化的文創活動并不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早在1952年,故宮就專設了一個部門進行文創產品的研發。故宮的文創產品,如聯名膠帶、故宮口紅等,曾掀起過多次傳統文化的文創熱潮。北京市的許多公園也從中得到啟發,通過開發公園文創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
近年來,北京市屬公園的文創產品朝著美食方向不斷發展。對此,可以追溯到較早引領北京公園美食文創潮流的玉淵潭公園。玉淵潭公園是北京觀賞櫻花的絕佳去處,在2016年首次推出櫻花雪糕,直到2021年的清明假期突然爆火,其間共賣出4.7萬根雪糕。此后,玉淵潭公園開創的“文創雪糕”潮流風靡北京甚至全國,各大公園紛紛推出各自具有代表性的雪糕,如景山公園的牡丹雪糕、天壇公園的祈年殿雪糕、香山公園的楓葉雪糕等。與此同時,“文創雪糕”已不足以滿足大眾的需求,一些公園陸續推出了其他的食品文創,甚至還在園內設立了專門的食品文創門店。天壇福飲是天壇公園的美食文創店,店內除了雪糕外,還有天壇棒棒糖、咖啡、巧克力等食品;頤和園也推出了不同造型的奶凍、咖啡等。在社交軟件上,打卡北京市屬公園的美食文創已成為一種潮流趨勢。由此可見,美食文創已成為北京市屬公園文創活動的一個新態勢。
公園文創與文化傳播之間的聯系
由于北京市屬公園文化的特殊性,政府部門一直以來對公園文化的傳播十分重視。北京市屬公園配備了講解員或者講解牌,會對公園中的一草一木,抑或是人文建筑進行講解,使游客在游覽中感受文化之美。新興的公園文創也承載了公園文化傳播的職能,使得公園文化有了新的傳播路徑。
文化輸出途徑
1.舊——“言傳”式輸出
在公共文化領域,景區、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弘揚傳統文化和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主戰場,這些地方通過“言傳”的方式對大眾進行文化教育。講解員的文字解說成為博物館、景區等文化輸出的主要途徑。導游是溝通人文場所文化與社會的橋梁和紐帶,也一直以來是公園、博物館等人文場所文化輸出的主力軍。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陪同講解的講解員也逐漸被文物、景觀旁邊設置的二維碼所替代。文化輸出變得更加機械化,使文物和文化與觀者的距離越來越遠。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至此,博物館文創產業開始興起,也掀起了全社會文創活動的熱潮。
2.新——文創產業興起
文創是讓文化“活”起來的方式,但不是對大眾進行文化灌輸,而是使其從文物的旁觀者成為文化的參與者。單霽翔先生提出:“當今信息社會,傳播決定影響。誰的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因此,必須花大力氣拓展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構建覆蓋面更加廣泛的博物館文化傳播體系。”博物館本身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底蘊使其文創產品的傳播無疑成為近年來最成功的文化輸出手段之一。北京市屬公園大多由皇家園林改造而成,其文化內涵可看作“沒有文物的博物館”,隨著大量文創產品的開發,北京市屬公園的文創產業也迎來高峰。
公園文創的傳播目的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應與人民共同發展進步。公園文化的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相契合。公園文創的不斷發展也為文化傳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人民與文化發展相互促進,也是公園文創作為文化活化載體的初心。當然,公園文創不只具有文化輸出的功能,文創產品作為商品,其在公園還有促進消費、帶動公園經濟發展的作用。雖然北京市屬公園歸政府部門管轄,盈利并非主要目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公園文創消費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接地氣”的公園美食文創集兩者之大成,以一種最貼近生活的方式走進了游客,又以最實用的類型成為消費者的買單對象。
公園美食文創產品的文化輸出
推廣景點:公園美食文創打造熱點
公園美食文創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在形式上,它能滿足受眾對功能性的要求;在內容上,它又能做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化傳播系統中的標桿。公園美食文創也成為公園打造自身形象、引發熱點的首選文創活動。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天壇福飲店,里面精美的美食文創產品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點。天壇福飲中的飲品杯子成為眾多游客打卡的熱門產品,各式各類的飲品杯子上印著天壇的標志性建筑,藍底、紅線、金邊勾勒出的天壇輪廓。近來又推出了天壇形狀的冰塊輔佐飲品,形色俱佳的飲品深受游客的喜愛。店內外都能看到不少的游客舉著飲料杯拍照留念。
獨具匠心的公園美食文創設計吸引了眾多的游客。部分游客會在網絡各大社交媒體上傳相關圖文,在某社交網絡上搜索“公園美食文創”相關字眼,大篇幅的圖文報道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打卡”。大量游客為公園美食文創進行宣傳,互聯網的推廣無疑對公園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途徑親民:公園美食文創貼近民眾
美食文創不僅體現出公園的文化底蘊,起到推廣文化、宣傳景點的作用,由于其本身屬性也成了最貼近民眾生活的一種文創產品。對于游客來說,食物相較于其他諸如文具、服飾等產品是更基礎實用的產品。同時,美食文創也沒有年齡、性別等條件限制。在公園游玩時,富有文化氣息的美食文創產品能滿足游客的口腹之欲,也是一種貼近游客生活的方式。北京西城陶然亭公園的文創飲品“亭好喝”、玉淵潭公園的櫻花雪糕、八達嶺的長城雪糕、北京動物園的鮮食兒童餐等,能夠一掃人們游玩時的疲倦。民以食為天,將美食同公園深厚的文化連接在一起,復雜的文化內涵通過美食這一載體表現出來,可以拉近公園與游客之間的距離。美食文創使公園文化“大眾化”,對文化“活化”產生了影響,提高了大眾對文創以及深厚文化內涵的接受程度。
普及傳統:公園美食文創連接文化
雖然公園美食文創最為突出的是其食品屬性,但是在食品的開發設計上不僅需要滿足色香味俱全等要求,同時還要深度思考食物的設計與文化之間的關聯,詮釋食品載體背后的文化內涵,做到在提高食物本身品質的同時強調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有文化內涵的附屬會讓美食文創不同于一般的美食。
在北京市屬公園中,北京中山公園的冬菜包子就是連接文化與美食的典型,冬菜包子是魯迅先生在京期間常去吃的美食。據其日記記載,魯迅先生八十多次來到中山公園,六十多次到訪“來今雨軒”飲茶、寫作、吃包子。中山公園的冬菜包子所在的“來今雨軒”本身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聚集地,又因魯迅先生也常來此,如今的“來今雨軒”保留了革命時期的裝潢,宣傳冊上也印制著魯迅先生的畫像。這一份食物就帶有了文化屬性,帶有文化屬性的“冬菜包子”也成了一個文化符號。品嘗過中山公園“冬菜包子”的游客在日后提及該文創時,想到的就會是中山公園里的陳設,園林的背景,抑或是魯迅先生在此奮筆疾書的“救國”背影。文化與美食文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文創顧名思義是將創意和文化結合在一起,作為具有特色的文化產品,美食文創的開發也運用了很多文化創意。例如圓明園荷花冰激凌的開發,就有一個背景故事:圓明園的長春園遺址發現了十一顆古蓮子,經過專家的精心培育,有六顆蓮子成功發芽并盛開。圓明園就此在夏季推出了荷花造型的冰激凌。圓明園的荷花盛景仿佛是穿越了百年時空的重現,在視覺上也是“打卡”的重要道具。這些荷花背后的故事,也使荷花造型的雪糕變得不再普通,它的背后是文化的傳承。圓明園遺址公園的夏季,一根根清涼的荷花雪糕,無論是從韻味還是從場景上都成為塑造文化意象的絕妙手段,同時也彰顯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公園美食文創產品的不足
模式單一,深入民眾程度有限
經過調研發現,大部分公園美食文創的發展僅停留在部分媒體短時期的宣傳上,推廣力度不大。如北京中山公園推出的“冬菜包子”等文創食品,其知名度遠不及玉淵潭公園的“櫻花雪糕”,游客僅能通過部分平臺的推薦以及進入公園后才知道美食文創產品,極大地限制了食品文創的傳播。
在各公園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下,多數規模較小的公園由于資金、人才及市場等種種因素的限制,不具備將自身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創產品的能力。而通過市場的調查,我們發現很少有一款美食文創在文創產業上獲得長久的盈利,就算是最為群眾熟知的“文創雪糕”也僅限于在短時間內的爆火,缺乏長期發展及推廣的動力,無法使市場大量吸收其產品。
對于受眾而言,大部分公園美食文創的問題在于它有時間限制,不同于其他的文創產品,食品文創往往不具備長時間保存的能力,所以在傳播上也稍遜于其他文創形式,無法更好地走入千家萬戶,不利于進一步推廣與發展。
側重形式,忽略與文化的內在聯系
在美食文創的調研中,造型優美的美食往往會吸引眾多游客追捧,導致公園的重心傾注在形式上,而忽視了文創背后的文化含義。換言之,公園是通過文創產品的流通及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公園背后承載的傳統文化,如果在實際推廣中只關注公園是否能盈利,依靠文創對公園進行“輸血”,這與公園美食文創的目的不相符。
各大公園甚至是博物館推出的雪糕等季節性的食品受到打卡熱潮后,“雪糕”似乎成為各個商家以及公園的制勝法寶,陸續在各個地方上線,使得游客對于美食文創的印象只有雪糕這一種。而大部分公園只知道一味跟風,沒有深入思考過以雪糕為載體是否真的能承載文化的內涵,現有的文化資源是否能完美地展現在“雪糕”這一種美食上,這是需要設計者深入思考的問題。如鄭州的“二七塔雪糕”,在制作成雪糕之后既無法復刻原建筑的宏偉,也沒有精巧的結構,使得產品頗具違和感。在食品文創與文化的關聯性上,如果沒有做好調查與設計,就很容易導致美食文創泛濫且缺乏文化底蘊,頗有“東施效顰”的意味。公園美食文創基本建立于自身文化符號以及傳統價值觀的傳播上,公園美食文創設計的關鍵應該是其文化符號的轉化能力以及社會影響力。
過分重視形式的塑造而忽略內在的文化含義,將會使美食文創在傳播過程中丟失原本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設計者割裂了飲食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歷史文化含義,也忽視了文化符號象征的特殊價值。
對北京市屬公園美食文創的發展建議
美食文創的現狀
美食文創所具備的優勢,對公園本身及公園文化的宣傳有著積極的作用,也為公園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美食文創的載體是食物,食物又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對于受眾來說,美食文創不但是門檻最低的產品,而且能滿足他們在公園里的生理需求。不同于購買日用型文創時對性價比和實用性的思考,受眾在購買美食時的思考是即時的。在視覺文化消費盛行和參與式文化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如今的公園美食文創已向“網紅打卡”方向靠近,美食文創本身也具有“網紅打卡”事物的特點。一是公園美食文創的觀賞性。美食“美”字當先,相比大多普通食物,美食文創擁有精美的外觀包裝,精致、好看成了最大賣點,這也是吸引大眾的最直接因素。二是公園美食文創的公園特定性,即這些食物只能在相對應的公園才能購買到。如果游客享用到了這些美食,便說明其已經去過了相對應的公園,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打卡”。這也使游客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和圍觀者,通過“打卡”成了文化傳播的參與者。游客不論是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還是在“打卡”的體驗中,公園及其文化內涵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傳播。
同時,大多數公園的美食文創還未形成完善的系統。這些公園的美食文創過于單一,仍只停留在雪糕、飲品等種類,極易失去公園本身的獨特性。一些公園只在園內設立了簡單的販賣點,甚至是在園內已有的小賣部來售賣美食文創。簡陋的形式不僅讓大眾很難找到販賣點,也打破了大眾對美食文創的美好幻想。這也說明一些公園并未真正意識到美食文創的重要性。市面上的大多數美食文創都存在著注重食物形式而忽略文化內涵的嚴重問題。雖然少數公園已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食物,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美食文創的多樣性,但是大眾在拍完照、享用完美食后,卻鮮少有人會去探究美食背后的歷史故事。對此,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美食文創的核心仍然是文化創意,其根本目的是通過產品來傳播與弘揚文化。如今,一些公園將美食文創的重點放在了造型上,讓美食文創的發展方向明顯與初心相違背。
總之,在文化輸出的途徑上,美食文創雖然比“言傳式”的輸出更具新鮮感,也吸引了更多的人群。但其缺點在于,美食文創只停留在了文化傳播的最表層,對文化的宣傳和深入了解并沒有超過甚至遠不及老舊的方法。大眾很難從美食文創中直接了解到文創背后的歷史和文化,從而導致文化輸出的終止。
對北京市屬公園美食文創的發展建議
公園美食文創不能只圖一時的新鮮,而是需要做成長線發展的項目。所以要求文創開發團隊對美食文創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開發。
第一,豐富美食文創的種類。公園應從自身特點出發,盡可能地設計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創。為擺脫“文創雪糕”的普遍性和單一性,北京市屬公園可參考中山公園的“冬菜包子”,開發出屬于本公園的特色美食文創,增強美食文創的公園特定性。同時,也可以開發一些非堂食、保質期長、可便攜的食物,并在包裝上“做文章”,如介紹與該美食文創相關的文化背景等。
第二,公園應增加美食文創的購買渠道、增強對美食文創的宣傳。北京市屬公園可在園內設立多個專門的美食文創門店,配備講解員對美食文創進行相應的介紹。在店內設立“歷史角”、宣傳片播放屏、組織知識問答小游戲等都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播。將美食文創門店發展為既可以休息,又能學習了解文化知識的地方,使美食文創不再局限于文化的表層,真正成為一種繼承、推廣傳統文化的手段。此外,還可以參考故宮在購物網站設立的文創旗艦店,北京市屬公園也可設立美食文創旗艦店,擴大美食文創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第三,北京市政府可為市屬公園設立資金并助力宣傳。該方法可解決部分公園缺乏資金、人流量少等問題,在已有的基礎上設立專項的文創推廣活動,為部分沒有能力完成獨自設計的公園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新華網.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EB/OL].(2013-12-31)[2022-06-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ll8788013.htm.
[2]單霽翔.博物館使命與文化公共權益保障[J].四川文物,2014(01):66-75.
[3]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06):288
[4]周睿,袁懷宇,黃華.博物館的美食文創設計開發研究[J].中國博物館,2021(02):40-45.
[5]胡一峰.《科技日報》:文創美食應從味蕾深入心靈[J].中國食品,2020(14):54.
[6]劉斯喬.“美食+”戰略背景下成都“老字號”文創美食發展現狀探究[J].度假旅游,2018(05):67-68.
[7]劉軍麗.文化創意視閾下的成都美食產業發展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7(03):14-18.
[8]何明陽.促進北京美食文化旅游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2020(13):89-91.
[9]劉艷娥,嚴思宇.消費文化視域下網紅景點打卡行為分析[J].視聽,2021(10):113-114.